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定向诱导分化及诱导后BMSCs体外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行性。方法用含10μmol/L5-氮胞苷(5-Aza)的完全培养液(LG-DMEM,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孵育第3代BMSCs24h后改用完全培养基培养4周,采用未处理组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基因的表达。将已诱导4周的BMSCs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培养2周后检测。结果诱导组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表达cTnT、α-Actin,对照组不表达cTnT、α-Actin;RT-PCR检测BMSCs诱导后表达早期心肌形成转录因子GATA-4、Nkx2.5、TDGF-1等基因;诱导后的BMSCs黏附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表面,生长良好。结论大鼠BMSCs可向心肌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黏附良好,有望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心肌。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ave rich sources that are easily obtained, which can be used to tre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METHODS: Rat model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made and subjected to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model and control (sham operation)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y finding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 < 0.05).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showed th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evident in the model group, in which, there were rarely viable myocardial tissues and few vessels in the infarcted region, but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ere were evident survived myocardial tissues and transplanted cells. The percentage of infarct siz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than the model group (P < 0.05).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able to survive in the infarcted myocardial tissu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ardiac troponin T in the cell transplant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P < 0.05).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protect the myocardial tissue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yocardi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3.
背景:到目前为止,工程化心肌组织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为常用的人工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在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的生长情况。 方法: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选取第3代进行体外DAPI标记。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106/cm2)种植于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上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培养48 h在电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补片植入到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培养5周,行病理学检查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中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中呈三维生长,细胞与支架黏附良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补片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第1周和第5周切片结果,同第1周相比,第5周的心肌组织内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区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梗死区出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上贴附生长,黏附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可用于心肌组织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催产素(OT)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OT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和28 d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较快,主要为纺锤形和成纤维细胞状。诱导后1周,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核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排列方向渐趋一致。诱导后4周,细胞形态变长、增大,多呈杆状,紧密平行排列生长。分化后细胞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T均呈现阳性表达。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质内结蛋白的表达呈红色,肌钙蛋白T的表达呈绿色,当两者同时被观察时可见其共表达的部位变成黄色。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 d弱表达,21 d表达增强,28 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 d不表达,21 d弱表达,28 d表达明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OT诱导下可定向...  相似文献   

5.
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 ,mesenchymalstemcell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的分化程度低 ,在特定的条件下 ,能诱导分化形成多种非造血组织细胞 (如 :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等 )。本实验对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其生长方式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观察一周后使用。主要试剂为DMEM培养液 ,胎牛血清 ,胰蛋白酶和Percoll分离液。1.2 方法1.2 .1 骨髓中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6.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尚缺乏脑脊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依据。 目的:动态观察体外脑脊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变化。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选择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接种于脑脊液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脑脊液对细胞表型的影响。取生长良好的第5代细胞,分别用含小牛血清的L-DMEM和脑脊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成功有效地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脑脊液培养后细胞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并可见少量小圆细胞,表现为神经样细胞,表形鉴定结果为CD90、CD106、CD71、CD29阳性,CD45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弱阳性(<1%)。细胞具有相似的S形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基本相似。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脊液培养基中可继续生长和增殖,无诱导分化作用,且细胞对生长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心肌梗死后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心肌迁移的机制尚不甚明了。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和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轴在心肌梗死后单个核细胞促间充质干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及SD大鼠间充质干细胞。12只SD大鼠其中6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只行假手术处理,分离循环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三室共培养模型,分别将DAPI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培养于三室模型的上、中、下室内,设立心肌梗死组、趋化因子受体4受体阻断剂AMD3100组、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迁移细胞数目,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和迁移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中室内均可见迁移细胞,迁移细胞阳性表达趋化因子受体4,心肌梗死组迁移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中和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4受体阻断剂AMD3100后,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各组心肌细胞阳性表达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心肌梗死组及AMD3100组心肌细胞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表达灰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生物轴在心肌梗死后大鼠单个核细胞促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迁移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分别用终浓度为5、10、15、2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鉴定.在诱导后7d、21 d和28 d,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 MSCs体外经5-aza诱导后分化的细胞desmin、α-sarcomericactin、C-TnT均表达阳性,5 μmol/L组阳性表达较高,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 d弱表达,21 d表达增强,28 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 d不表达,21 d弱表达,28 d表达明显.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自体心肌细胞一种良好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方法 取 SD 大鼠梗死区心肌组织及其周围区域正常心肌组织分别制备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和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用 Balb/c 小鼠骨髓细胞进行 MSC 培养,取生长较好的第 2 代 MSC 制备 MSC 贴片,分别用 DMEM 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加入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的 DMEM 培养基(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和加入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的 DMEM 培养基(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培养。取各组培养 14 d 的 MSC,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 α-肌动蛋白(actin)、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 4(GATA-4)、心肌特异性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T(cTnT)、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I(cTnI)、心肌增强因子 2(MEF-2)、连接蛋白(Cx)43 和 Cx45 的表达情况。 结果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器结构正常;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细胞内未见明显的肌丝样结构;而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部分细胞内可见细小的肌丝样结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 MSC 不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正常心肌组织裂解液组 MSC 仅表达 α-actin;而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组 MSC 表达 α-actin、GATA-4、MHC、cTnT、cTnI 和 MEF-2 等心肌特异性标志蛋白,但不表达 Cx43 和 Cx45。 结论 梗死心肌组织裂解液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常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血清,最常见的是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但这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性隐患。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分别以下列血清微环境培养:自身血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大鼠自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同种异体血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同种异体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以后用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胎牛血清组:分离后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以后一直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DMEM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贴比率;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表面CD11b、CD45和CD90表达。结果与结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及同种异体血清微环境细胞形态均一性、在融合度均高于其他组;首次传代天数低于其他组。24,48,72h贴比率自身血清组、同种异体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均高于DMEM组(P0.01)。在细胞生长曲线中大鼠自身血清组倍增速率最快,其次为同种异体血清组,再者为胎牛血清组,而DMEM组细胞未见明显倍增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含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各组第3代细胞CD11b和CD45阳性细胞率均达到98%以上,CD90阳性率小于2%,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是在无血清微环境条件下,CD11b的阳性率为95.83%、CD90阳性率达2.07%,而CD45阳性率仅为64.79%,可见无血清环境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明显低于含血清微环境。提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下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生长及纯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探求更为适合的移植途径。方法:采集大鼠BMSCs,并进行培养及鉴定。以5-氮胞苷(5-aza)10μmol/L,诱导BMSCs为心肌样细胞并鉴定。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鉴定。对照组不予处理,静脉移植组和心外膜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和心外膜移植心肌样细胞悬液200μl(心肌样细胞5×10~6),联合移植组同时经尾静脉和心外膜分别移植心肌样细胞悬液各200μl。4周后观察SD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联合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区域均可见有DAPI标记阳性的移植细胞,其中联合移植组较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数量明显增多;H-E染色可见后三组较对照组梗死区域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较完整,联合移植组梗死改善程度明显;后三组较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升高,联合移植组较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升高水平更显著。结论:经静脉、心外膜和两者联合移植诱导后的BMSCs均能促进梗死部位的组织修复,抑制心室重构,其中联合移植途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耐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观察和检测其生长特性及表面标记,探讨它对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 BMSCs,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表面分子 CD34、CD44 的表达.、将培养第 3 代的 BMSCs 经尾静脉输注大鼠,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 比率,通过3H-TdR 掺入实验检测 BMSCs 对大鼠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 BMSCs 呈贴壁生长,似成纤维细胞样,表面分子 CD44 表达阳性率为98%,但 CD34 表达阴性.输注 BMSCs 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Treg 占2.5%±O.69%,明显高于对照组(0.8%±0.14%)和PBS输注组(1.0%±0.23%),P<0.05;胸腺细胞白发增殖活性(cpm值3 275.41±1 736.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 368.25±2 532.13)和PBS输注组(6 143.71±2 380.47),P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研究小鼠MSC(C3H10T1/2)、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H10T1/2-MIGR1)和转染了ICAM-1的小鼠MSC(C2H10T1/2-ICAM-1)的体外迁移能力,即将各组MSC种植在孔径为8μm的通透膜上面,以胎牛血清作为趋化物质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催产素(OT)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探索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OT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调控内分泌代谢、维持脂肪细胞周围微环境稳态、参与脂肪细胞发育等功能,在脂质代谢和肥胖症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主要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但其存在消化时间较长、效率低的缺点,故如何选择合适消化酶,以缩短消化时间、提高实验效率,值得关注和探索。目的:建立简单、高效的体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临床开展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重要的细胞载体。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的脂肪垫组织,用虹膜剪剪碎成糊状,加入2 mL 0.1%Ⅱ型胶原酶消化45 min,洗涤离心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完全培养基中,置于CO2培养箱内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以1∶3的比例进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对第4代目的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特异CD分子检测及成脂、成骨诱导分化实验。结果与结论:(1)原代培养3 d后,少量短梭形细胞爬出;5 d后,细胞呈集落或团簇样生长,形态为长梭形;6-8 d时,细胞集落相互融合,密度达80%-90%,呈漩涡状排列;...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受损心肌组织内存活和分化。 目的:进一步观察局部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106)后用BrdU标记。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未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1 mL直接注射到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的周围;假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DMEM培养液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5周测定大鼠心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5周假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低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高于移植前(P < 0.01);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高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低于移植前(P < 0.01)。②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假移植组(P < 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终浓度为1.0%的DMSO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MSCs经体外诱导后分化的细胞均阳性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在DMSO诱导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周丽娜  谢华 《解剖学研究》2009,31(6):420-423
目的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不同培养条件,探讨体外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双侧股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为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组、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2.5%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4组,3只/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以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作为培养基,取3只大鼠作为一组。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全骨髓贴壁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原代细胞即可7~9 d达融合,传代到第4代细胞活力仍很好。其余3组原代细胞达融合的时间均超过10 d,且传代后细胞活力差,容易出现老化。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原代贴壁细胞太少,无法达融合。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培养方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的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是体外获取成年大鼠BMSCs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Feng X  He X  Li K  Wu W  Liu X  Li L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4):676-682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PEMFs诱导组、5-氮胞苷(5-Aza)诱导组和对照组:PEMFs诱导组给予rBM-SCs 50 Hz1、mT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30 min/d,分别刺激10 d、15 d和20 d;5-Aza诱导组给予rBMSCs 10μmol/L 5-Aza诱导1d,对照组不予处理;后两组与PEMFs诱导组同步培养10、15和20 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钙蛋白T(TNNT2)mRNA和α-辅肌动蛋白(ACTN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rBMSCs呈纺锤形、多角形或梭形,随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5-Aza或PEMFs诱导后,细胞形状逐渐变长,大量细胞聚集生长,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聚集趋势不断增加,刺激20 d,细胞聚集呈长链状,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伸长明显,且部分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与对照组相比,5-Aza诱导组TNNT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19.40倍(P<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只将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心肌梗死组、干细胞组、干细胞+中药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干细胞组、干细胞+中药组在心肌梗死边缘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术后干细胞+中药组灌胃给予氧化苦参碱,心肌梗死组、干细胞组灌胃给予等效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周。比较各组大鼠心功能、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干细胞组、干细胞+中药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少,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其中以干细胞+中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混乱不规则,可见带状空泡状病变,细胞核固缩,肌原纤维间质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红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干细胞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及排列较心肌梗死组明显改善,心肌组织出血坏死明显减轻,肌原纤维间质内仍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干细胞+中药组大鼠心肌肌原纤维结构完整且排列规则,肌原纤维间质内仅见轻度水肿,心肌损伤程度低于干细胞组。结论:与单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氧化苦参碱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促进心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