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便、成功率高、远期肾静脉血栓发生率低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SD大鼠为供受体.切除受体左肾,采用自行设计的供体腹腔动脉、硬膜外导管内撑法重建动脉血供.供体后腔静脉与受体近后腔静脉处肾静脉端端吻合.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42±3)min;受体手术时间为(90±10)min.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为≤2 s,冷缺血时间≤100 min.53例次手术中,成功48例,手术成功率为90.6%(48/53).无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后的大鼠肾移植模型,保留了原术式操作简单、对手术器械和术者的显微外科技能要求低、成功率高等优点、又降低了肾静脉血栓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慢性排斥反应的动物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
肾母细胞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特点陈莲步星耀金百祥肾母细胞瘤为儿童期较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由于该肿瘤部位隐匿,恶性程度高及早期诊断困难,故它是小儿肿瘤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应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lhydrazine,DMH)在Wist...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 mL 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 15 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 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并且显著提高了老鼠肝移植后的存活率。 目的:在“二袖套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相关文献,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75对SD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 结果与结论:受体大鼠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50例正式实验移植后1 d存活率94%,1周存活率为90%。供肝热缺血时间均接近0,供体手术时间(34.44±3.25) min,受体手术时间(49.07±4.93) min,无肝期(17.26±2.51) min,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约为20 min。说明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获得稳定的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 ,探讨其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 .结果 本组全部切取左肾 ,经腹手术 ,手术顺利 ,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 1~ 10分钟内分泌尿液 .供体肾功能在 1周内恢复正常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受者仅 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全部受者至今存活 ,肾功能良好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 ,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 .排斥反应发生率低 ,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全部切取左肾,经腹手术,手术顺利,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1~10分钟内分泌尿液.供体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受者仅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全部受者至今存活,肾功能良好.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7.
背景:肾移植前正确有效地评价供者双侧肾脏功能,对于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的安全十分重要。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者肾功能评估的指标。 方法:173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分成老年组(≥55岁)和中青年组(< 55岁),两组供者移植前血清肌酐、总肾小球滤过率、欲保留肾总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反应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析比较移植前后肾功能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0 d供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P < 0.01);移植后1个月留存肾脏总肾小球滤过率增加(P=0.000 0),但与移植前供者双肾比较下降。提示总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肾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但是仍应结合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成人大体标本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了1例双侧肾动脉、右肾静脉变异伴左侧睾丸动脉变异的案例,特报道如下. 身高175 cm、年龄约60岁男性大体标本.在腹主动脉右外侧壁发出直径0.90 cm长0.15 cm肾动脉短干,然后分成上、下2支 :上支动脉直径0.50 cm,下支动脉直径 0.35 cm,2支动脉并行通过肾门...  相似文献   

9.
背景:供者短缺严重限制了肾移植的发展,脑死亡供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肾短缺的问题。 目的:比较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短期预后情况,初步探讨脑死亡供者在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90例患者移植过程中和移植后情况,其中80例供者为尸体供肾,10例为脑死亡供肾,比较两组受者移植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后近期生存情况(围手术期、移植后6个月)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两组间移植时间、移植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6个月生存率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脑死亡供肾与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移植后早期预后无明显差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种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硬化肝脏促进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原位种植瘤形成的可能及其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 2组,即正常肝脏组和硬化肝脏组。肝硬化大鼠通过口服二乙基亚硝胺 (DENA) 溶液诱导。在2组大鼠肝脏上原位种植CBRH7919的种植瘤,观察肝癌原位种植瘤形成率和病理情况。在种植肿瘤的同时切取小部分肝脏,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磷酸化Smad2、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CBRH-7919细胞在硬化肝脏上原位种植的成功率为53.3%(8/15),呈现类似人类肝细胞癌的病理特点,而正常肝脏的原位种植成功率为0%。正常肝脏内TGF-β1和Smad4极少表达,但有较多磷酸化Smad2的表达,也可见Smad7的少量表达;而硬化肝脏内TGF-β1、Smad4和Smad7的表达明显增多,而磷酸化Smad2的表达较正常显著减少。结论:肝硬化可以促进大鼠肝癌原位种植瘤的生长,提高模型制作的成功率,其机制可能与硬化肝脏内磷酸化Smad2表达的减少,而TGF-β1、Smad4和Smad7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大鼠取肾方法,建立稳定的供体取双肾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30只180~220gF344大鼠,雌雄各半,随机选取10只做为供体,用一种新的方法摘取双肾,分别对20只受体做左侧原位肾移植,动脉采用供体带盘和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静脉采用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和受体膀胱吻合重建尿路,术后第二天背侧右肋肌角入路切除受体右侧健肾,观察大鼠成活天数。结果受体除1例因血尿路梗阻切除健肾后第2天死亡,其余受体均成活超过3个月,手术成功率95%。结论大鼠肾移植模型中,采用新的取肾方法,供体的双肾均能成功加以利用,手术时间和热缺血时间短,受体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诱导移植受体产生供-受体嵌合体或免疫耐受以利于受体长期存活,一直是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并且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也观察到结婚多年的夫妻,丈夫-妻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小,具有比其他的亲属器官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血缘关系的活体供肾移植—丈夫对妻子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7例夫供妻活体肾移植,供者年龄 32~58岁,受者年龄 31~56岁,双方婚龄在5~36年。供、受者 ABO血型完全相同者 4例,O-B 1例,O-A 1例,A-AB型 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HLA配型情况:1个抗原错配 1例,2个抗原错配 2例,3个抗原错配3例,4抗原错配 1例。开放手术取肾,6例左肾,1例右肾。术后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酸吗乙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7对供受者随访3~70个月。 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供者血压、尿常规及肾功正常,受者及移植肾全部存活。验证了虽然移植前组织配型结果较差,但由于夫妻间长期生活在一起产生的免疫耐受,使夫供妻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小、移植效果理想,具有比其他的亲属肾移植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加快模型,为研究非HLA免疫因素及非免疫因素致CAN的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平台。方法采用雄性Fisher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并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进行异体原位肾移植。受体移植术前对供肾进行强化冷缺血处理1 h,于术后4 w,8 w,12 w分别观察各受体血肌酐和移植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移植术后4周Fisher-Lewis组开始出现血肌酐的升高及移植肾CAN的病理改变,8~12周病变渐趋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Fisher和Lewis近交系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的大鼠异体肾移植CAN加快模型是一种可靠、实用和研究价值高的肾移植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在供学生局解实验操作的48具成人尸体中,发现1例双侧盆位肾伴左侧双肱动脉变异,实属罕见,报道如下。男性成人尸体,身体170cm。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在国内开展增多,供肾动脉血管变异较为常见,因此需重视动脉重建的方法,以保证手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供肾多支动脉的情况较为常见,而亲属活体肾移植国内刚刚起步,相关经验尚少。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多支动脉的血管重建方式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01/2008-12完成3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其中供肾单支动脉30例,多支动脉8例。术中证实多支动脉供肾中5例供者2支动脉变异,2例供者3支动脉变异,1例供者4支动脉变异。多支动脉供肾分别采用侧侧共干吻合或端侧吻合后分别与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观察肾移植手术结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8例多支动脉供肾者肾移植后7~10d出院,均未输血,未出现并发症。受者肾移植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移植肾血供均良好。多支动脉供肾组受者吻合血管开放后泌尿时间、血肌酐水平与单支动脉供肾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血管重建,不会影响肾移植效果,采用受者的髂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山羊颈部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大动物肾移植模型。方法 建立山羊自体和异体颈部肾移植模型,观察肾移植术后血肌酐、移植肾血流和病理变化。结果 山羊颈部肾移植模型稳定;异体山羊颈部肾移植术后血肌酐、移植肾血流和病理检查出现典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表现。结论 山羊颈部肾移植模型制作简便、可靠,可用于移植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心脏停博供体已然成为最有潜力的移植供体来源。目前有关于供肾安全热缺血期的时限研究各报道差异较大,更未上升到安全时限的理论高度。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无心跳供肾模型的实验方法,并分析此供体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 方法:采用断延髓法建立大鼠无心跳供肾模型,并按肾移植供体经历的热缺血时间0,10,30,60 min将其分为4组。观察离体肾脏经过不同热缺血期后,供肾的组织病理学及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变化。 结果与结论:光镜下观察,热缺血30 min以前,肾脏病理改变为可逆性改变,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病理改变向着不可逆方向发展。与无热缺血期比较,热缺血10 min组、30 min组及60 min组的丙二醛含量均有所升高(P < 0.05);与热缺血10 min组比较,热缺血30 min组及60 min组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 < 0.05);但热缺血30 min与60 min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可成功采用断延髓法建立无心跳供肾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供肾的病理结果和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变化,综合评定无心跳供肾所能耐受的安全热缺血时限为30 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技术进行改进,为开展器官移植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供者主动脉、下腔静脉分别与受者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在受者膀胱上剪去一个与供者相同大小的圆瓣,然后进行一层膀胱吻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左右,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麻醉过深、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结论通过技术改进建立大鼠异体肾移植模型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设备,可在常规条件的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非清髓方式诱导嵌合体而产生免疫抑制。方法:动物分为三组:A组(BMC移植组)经全身辐照雌性SD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雄性Wistar大鼠骨髓细胞(BMC)。B组(BM-MSCs移植组)经全身辐照雌性SD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C组(对照组)经全身辐照大鼠于D0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8mL。随后测定异基因嵌合体量的变化,及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刺激效应。结果:A、B组动物在21天后均检测到一定比例的嵌合体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嵌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在预处理后第35天观测发现嵌合率均明显降低。A组较B组和C组的受体淋巴细胞增殖显著减弱,B组较C组也显著减弱。结论:选用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可使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大鼠耐受性较好,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一定时间内嵌合稳定、死亡率低,是一种有效的移植免疫抑制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惟一方法。建立肺移植动物模型是肺移植基础研究的首要条件。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稳定和有效的同种大鼠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体以及受体,采用改良三套管法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首先完成供肺制备,并将供肺置于受体原左肺上方并保持供肺于4℃LPD液环境中。按照左肺动脉-左肺静脉-左肺支气管的顺序依次完成供肺与受体相应结构的吻合。然后依次开放左肺静脉-肺动脉,调整潮气量,离断受体原左肺。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5周后对受体行血气分析。结果与结论:手术成功率92%,手术时间为(55±3)min,术后存活均达5周。5周后阻断右肺门15min前、后左肺静脉取血,血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新改良的三套管法是一种简便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