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对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在内毒素致感染性休克时所起的作用,及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公羊16只,随机分为2组,用内毒素持续静脉注射诱发内毒素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缺氧对肺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β-NADPH-d组织化学法发现,急性缺氧时肺动脉内皮之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着色降低,而肺组织中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增及着色明显增强,呈典型串珠状,并可见神经元及丝状神经纤维。同时见支气管上皮的NOS着色略降低,慢性缺氧时,肺动脉内皮增厚,充盈,NOS着色加深,而支气管上皮NOS着色更加降低,因此,急性缺氧所致肺动脉收缩反应可能与内皮NO生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斑块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及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机制,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参与和拮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兔主动脉硬化模型和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进行ET和NOS的原位杂交、反转录PCR和NOS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粥样斑块中ETmRNA转录增多,NOSmRNA转录减少;与正常主动脉相比,斑块中ET基因表达增加1.2倍,而NOS基因表达降低22.2%;细胞化学图像分析表明,ET多肽异常增多可抑制SMC内NOS蛋白合成;ET-A型受体拮抗剂抑制ET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内NOS蛋白减少。结论ET与NOS的平衡失调即ET异常增加和/或NOS明显减少,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机制,对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参与和拮抗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缺血一再灌注对人心房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在心脏缺血一再灌注前后11例病人心房肌肉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三种同功异构酶一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内应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脏缺血一再灌注后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少,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者明显增加,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者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脏缺血一再灌注引起人心房肌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增加、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减少,而对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无明显影响。心脏缺血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失调可能与心房肌以上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8.
背景:毛囊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可分化成神经细胞,极有希望成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种子细胞。
目的:观察毛囊干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胡须处的毛囊干细胞,经鉴定备用。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实验组于坐骨神经损伤处的上方注入浓度约106 L-1的毛囊干细胞50 μL,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
结果与结论: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随观察时间进行性增加,其中实验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后的毛囊干细胞大量存活并分化成神经细胞。结果提示毛囊干细胞能够有效的促进损伤的坐骨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缺血-再灌注对人心房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在心脏缺再-再灌注前后11例病人心房肌内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三种同功异构酶-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和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一氧化氮合成酶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减少,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者明显增加,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者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慢性缺氧影响肺脏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慢性缺氧大鼠肺组织内内皮素-1(ET-1)mRNA.内皮素受体-A(ETR-A)mRNA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缺氧1,2.3周时,肺内ET-1mRNA分别较正常对照上升63.8%,105.5%和40.9%(P均<0.05)。ETR-AmRNA分别上升50.6%.57.4%和56.3%(P均<0.05),而NOSmNRAR则分别较正常对照下降34.2%.49.6%和33.5%(P均<0.05)。提示缺氧时肺内ET水平上升和NO减少与缺氧刺激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和NOSmRNA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对大鼠睡眠及5—羟色胺神经元免疫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导描记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侧脑室和腹腔给予硝基左旋精氨酸对慢性植入电采大鼠睡眠量及中缝背核5-羟色胺神经元免疫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NNA显著抑制慢波睡眠的快眼动睡眠,与对照相比较,觉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和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的表达水平;观察巨噬细胞上清液对iNOS表达水平和骨骼肌再生的影响。 方法 制备SD大鼠骨骼肌损伤模型,损伤3 d后获取骨骼肌,进行HE染色、iNOS免疫组化分析;利用原代培养的巨噬细胞上清液处理小鼠C2C12成肌细胞株,RT-PCR技术探讨巨噬细胞和成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HE染色可见,骨骼肌损伤处有新的血管产生并进入损伤的骨骼肌内;损伤部位iNOS表达强阳性,生发区iNOS表达呈阳性,正常与损伤细胞表达差异明显;巨噬细胞上清液处理小鼠C2C12成肌细胞株能够促进iNOS和成肌细胞因子MyoD的表达。 结论 骨骼肌损伤过程中,iNOS的表达增加能够促进骨骼肌的再生,加快骨骼肌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结肠炎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NAME1、NAME2、NAME3(即N1、N2、N3)干预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30 mg+50%乙醇0.25 mL给大鼠灌肠复制结肠炎模型,并检测各组的溃疡指数(UI)、一氧化氮(NO)、MDA含量及GSH活性。结果:N1、N2、N3组的NO、UI、MDA值低于损伤组,GHS值高于损伤组,对照组的损伤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NO含量与MDA含量呈正相关,与GSH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在结肠炎症反应中,NO过量生成具有损伤作用,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及自由基的生成,具一定的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殖和纯化E14-17d小鼠的N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NSCs移植到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体内,术后进行行为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小鼠功能恢复情况。运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小鼠T10-T11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治疗组(12只)和对照组6(12只)。治疗组每只小鼠自眶静脉注射NSCs悬液200μl(2×10个细胞),对照组只注射DMEM/F12培养基200μl。术后1d、3d、7d、14d、21d、28d和56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检测,观察植入区细胞生长变化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0.05),说明NSCs移植后小鼠的行为学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有所恢复。病理学检测发现,移植后NSCs不仅迁移到脊髓损伤区,而且与宿主细胞较好地整合。结论移植的E14-17d胚胎小鼠NSCs不仅可在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和宿主细胞整合,而且可促进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衍生的收缩因子和松驰因子与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近来已有不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离体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在低氧条件下ET-1mRNA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的改 相似文献
17.
青心酮对妊高征患者胎盘血管壁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目的:观察青心酮(3,4二羟基苯乙酮,DHAP)对妊高征(PIH)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上的分布情况和酶激活时对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方法:NOS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细胞兴奋性的变化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的模式来记录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结构型NOS包括nNOS和eNOS均分布在神经元上。另外,eNOS还分布在胶质细胞上。当给予NOS的底物L-精氨酸时,海马神经元的膜电位出现去极化,并产生动作电位。结论:以上结果显示NOS广泛分布在海马神经细胞中,当其激活时对海马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RL/lprThy1.1小鼠中T细胞的异常、异常T细胞的起源及其与淋巴腺病理的关系。方法取出生后不同时期MRL/lprThy1.1小鼠及正常C57BL/6小鼠的造血淋巴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细胞表面标记,然后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MRL/lprThy1.1小鼠中存在着一个异常的、与淋巴腺病理密切相关的T细胞亚群,其表型为Thy1.1-TCRαβ+Ly5+,而且这一细胞亚群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至19周龄,其可以占淋巴结细胞总数的80%。同时,淋巴结及脾脏中传统T细胞(Thy1.1+TCRαβ+Ly5-)随着Thy1.1-TCRαβ+Ly5+细胞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结果还表明,这一细胞亚群既不在胸腺也不在骨髓中分化成熟,但这一细胞亚群起源于某些异常骨髓造血细胞。结论MRL/lprThy1.1小鼠中存在着一个起源于某些异常骨髓造血细胞的表型为Thy1.1-TCRαβ+Ly5+的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的T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研究的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观察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均发现ANP和NOS双阳性表达,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耳蜗神经节细胞有ANP和NOS双阳性染色。结论:ANP和NOS的分布特点显示,二者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