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证实,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增强,不依赖胰岛素的时间也延长。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例病程<3个月的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其中6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胰岛素治疗,另外6例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移植前及移植9个月后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C肽、HbA1c的变化和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随访9个月,干细胞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C肽水平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提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情况及其血糖控制特点。方法:测定48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hree iodine thyroid original acid,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TSH)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比较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74例)与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组,67例)的HbA1C水平,糖尿病合并其他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患者不纳入分析。结果:1)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1%,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3.9%,明显高于国内非糖尿病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P<0.05)。2)亚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HbA1C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血糖整体控制情况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背景:最近研究表明,使用大剂量正规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仍有50%的患者会出现血管、眼神经及肾脏的并发症。而作者在利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过程中发现患者合并的糖尿病症状消失,这是否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呢?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既往做过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4例。4例患者基础疾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均为环磷酰胺/全身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均采用环孢菌素A+短程氨甲喋呤,移植前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结果与结论:4例患者均造血恢复,移植物证据检测为供者植入,在移植后4-6个月患者血糖均恢复了正常(脱离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1例患者1年后死于白血病复发,其余3例患者随访至今血糖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4例。将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71例患者作为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713例患者作为T2DM组。比较甲减组和T2D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为9.06%,其中临床甲减16例,为2.04%,亚临床甲减55例,为7.02%。比较甲减组与T2DM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年龄、糖尿病病程、ABI、FCP、E/A、TC、TG、LDL-C、Lp(a)、S-CRP、UAER、TPO-Ab、性别、吸烟、冠心病、DN、DNP、DR、DF、PAD、DM治疗方式有关(P<0.05)。将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胰岛素治疗、TPO-Ab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例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IPEX)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总结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3年1月24日至2019年7月29日收治的3例IPEX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与基因检测的结果、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 3例患儿均于婴幼儿期起病, 其中1例以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例以腹泻起病。3例患儿均有消化道受累的表现, 其中1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极早发炎症性肠病。3例患儿中有2例合并内分泌腺受累, 其中1例表现为1型糖尿病伴甲状腺球蛋白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 但随访未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另1例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 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3例患儿均携带FOXP3基因错义变异, 包括c.1222G>A(p.V408M)、c.767T>C(p.M256T)和c.1021A>G(p.T341A)。1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症状缓解, 1例予生物制剂加胰岛素治疗后病情稳定, 另1例出生后3个月因难治性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夭折。结论 FOXP3基因变异相关的IPEX综合征可能具有起病早、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对...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不断有人尝试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尽管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是众多手段中最简便而安全的方法,但目前尚无治疗2型糖尿病的正式报道,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仅仅见于零星报道,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经脾动脉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03/07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ICU科收治的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正在接受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控制不理想,实施了自体骨髓细胞移植。①患者俯卧位局麻,双侧髂后上棘行多点穿刺,抽取骨髓血100~150mL,要求在60min内完成。将采集的骨髓血进行骨髓细胞分离、洗涤,用生理盐水稀释单个核细胞悬液至20~30mL。②经股动脉插管,送入4.0cm judkins5或6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至腹腔干,调整导管方向进入脾动脉开口处,注入优维显5~10mL后确定导管位置,注入骨髓细胞悬液。③分别于移植后3,9个月进行随访血糖控制水平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与结论:试验选取5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移植全部成功并完成随访。①自体骨髓细胞移植过程中无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2例有腹部发热感,1例有轻度恶心感。②与移植前相比,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后3,9个月血糖平均下降23%和27%。③与移植前相比,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后3,9个月每日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22%和42%。提示经皮脾动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儿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和骨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15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15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左甲状腺素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和骨龄的变化。并对纳入的患儿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 (1)经替代治疗后,患儿血清fT3、fT4、TSH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甲状腺B超相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后的骨龄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92,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准确的病情判断是对症治疗预后的重要前提。应加强替代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定期随访,确保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常规随访及行131I治疗时,须停用甲状腺素。停用甲状腺素而引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可显著影响DTC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辅助DTC患者的随访及131I治疗,患者不须停用甲状腺素,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因停用甲状腺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就rhTSH在DTC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lt;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餐后3h仍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随着国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受干细胞来源限制,临床应用受到局限,因此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受到亲睐。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组)病例资料,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白舒非联合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移植方式应用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等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选择同期行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至2015年7月,治疗组中位随访时间20.7个月(6-30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4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合并肺部感染、3例合并败血症,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败血症死亡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2例;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19.7个月(5-28个月),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3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合并肺部感染,因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2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7)。结果表明单倍型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多数研究倾向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等方法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而缺少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内的相关研究。 目的: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分化、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30只家犬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治疗组,n=13),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7)。治疗组及模型组通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治疗组进行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脉介入移植。模型组仅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于移植后第12周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 < 0.05),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治疗组于移植后第4周及12周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组织结构清晰,均未发生坏死、纤维化,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各器官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后第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胰腺及肾脏内,免疫荧光发现胰腺内存在CM-DiI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表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胰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糖尿病;胰岛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9.02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智力正常、身材矮小患儿的矮小原因。方法嘱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2岁9月男患,因“身材矮小”就诊,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特殊面容等,基因检测发现患儿FBN1基因存在杂合突变,导致第1748号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苯丙氨酸(p.C1748F)。检验提示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下降,甲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超敏促甲状腺素升高,血常规血红蛋白稍低,肿瘤系列CEA升高,碱性磷酸酶稍增高,其余检验未见明显异常。内脏超声提示患儿肝实质回声增粗、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X线平片、双肺CT、心脏超声、泌尿系超声无异常。结论 患儿符合Geleophysic发育不良2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一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对患儿是严重致命的,若同时合并有继发性淋巴瘤等多种并发症,治疗就更为棘手,目前无成功方法可借鉴。 目的:探讨第二次HLA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失败且并发淋巴瘤的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重型再障患儿的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2011年11月25日行第一次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为8/10相合,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粒细胞和血小板造血分别在11 d和14 d恢复,移植后30 d DNA移植植入鉴定和染色体检测均示移植成功植入,术后35 d出现皮肤Ⅰ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激素治疗后消失,术后54 d因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激素及促红素等治疗好转,激素逐渐减量,EBV拷贝数逐渐升高,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发热、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行B超引导下右侧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考虑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上减停免疫抑制剂,应用美罗华及CHOP方案化疗,淋巴结缩小,且EBV拷贝数下降,体温正常。移植术后5个月复查血象和骨髓象提示继发性植入失败,进而于2012年5月15日行第二次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儿的父亲,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马利兰+米托蒽醌+抗CD52单克隆抗体。回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同时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环孢素A+短程的甲氨喋呤+CD25单克隆抗体联合霉酚酸酯。回输的有核细胞分别为13.52×108/kg,CD34+细胞数为2.45×106/kg,无关供者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1×106/kg。随访时间为移植后24个月。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 L-1,血小板计数≥20×109 L-1分别为14 d和30 d;二次移植后1个月DNA指纹检测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植入。预处理后肿大淋巴结逐渐缩小,但术后2个月因淋巴结有增大趋势,停用免疫抑制剂并局部放疗后淋巴结缩小且稳定至今,PET无明显代谢异常区,移植后每半年定期随访,目前正常生活及上学。结果说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是安全、高效的治疗第一次移植失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患儿可以耐受预处理毒性,造血恢复较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可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淋巴瘤的积极有效方案。 目的: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1-08 PudMed、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期刊数据库及Google网络数据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lymphoma,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共检索到文献371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成千上万的淋巴瘤患者获益。其移植前的治疗从最初以单纯大剂量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发展到联合利妥昔单抗甚至联合同位素标记的单抗作为预处理方案;利妥昔单抗也从仅作为预处理前的净化用药发展到利妥昔单抗在移植前后长期序贯用药。但是无论移植前后的治疗如何进展改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患者备份造血系统,促进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的预处理后造血系统功能快速恢复的本质作用始终没有发生改变。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将成为淋巴瘤治疗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5.
背景: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直是国内外遗传界研究的热点,对此病的治疗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 目的:分析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进行综合分析及基因检测,观察移植成功情况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与结论:2例均为儿童脑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但发生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另1例移植失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早期儿童脑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但最终的疗效受移植是否成功及移植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尚需要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洲地区发病率高,具有侵袭性,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尚无标准治疗策略。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4年4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35例,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8例,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 ALK(+)3例,ALK(-)1例;所有病例均按WHO 2001年和WHO 2008年分类进行病理分型,均采用VAEMMC+全射照射预处理方案。 结果与结论:随访中位时间54个月(9-120个月),28例患者(80%)存活,其中无病存活25例(71%),8例(23%)复发,其中7例死亡,1例尚在治疗中。近期毒性主要为骨髓造血受抑,无明显远期并发症。结果表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早期(第1次完全缓解)行移植疗效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干细胞具有修复和替代受损脑组织的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 目的: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 方法:对2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3,6 个月时患儿的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随访过程中有3例患儿失访。顺利完成研究的17例患儿治疗后 1,3,6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总分及A(卧位与翻身)、B(坐位)、C(爬与跪)功能区得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总分及B(上肢关节活动能力)、C(抓握能力)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 < 0.05),以治疗后1个月的提升速度最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功能,对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累及肌肉系统的致死性遗传疾病,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学者们针对干细胞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了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有意义的临床试验。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接受序贯式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其运动功能、肌细胞修复与再生、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和缺失基因替代的变化,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09-05应用序贯式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8岁男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方法基因分析13外显子缺失。序贯式干细胞移植,即依次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内移植-肌肉内移植-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定期检测血清酶学变化、供者HLA植入证据、缺陷基因表达、肌细胞膜抗肌萎缩蛋白表达、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序贯式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可使缺失基因替代,肌细胞膜dystrophin阳性表达,血清酶学显著降低,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可阻止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疾病进展,有望获得持续性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16例,A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显著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C肽显著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逆转为正常蛋白尿14例;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为临床期糖尿病6例。结论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可能会改善糖尿病预后,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干细胞及甲状腺组织移植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的:回顾分析干细胞与组织移植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由作者检索1980/2010 PubMed 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干细胞与甲状腺移植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结果与结论:自体甲状腺组织移植治疗不可逆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是肯定的,但存在不足之处,比如需要移植多少甲状腺组织才能使甲状腺功能保持在正常状态,移植后的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样本、更长期的跟踪随访来评价。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甲状腺细胞,但受伦理学和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等原因困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易于采集、保存和运输、无异体排斥、避免伦理争议等诸多优点,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能够向不同谱系分化,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能否通过多种途径诱导其分化为甲状腺细胞,并通过移植方法来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