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显微外科技术的出现,使骨的移植从传统的不吻合血管方式有可能发展到吻合血管的方式。McCullough(1973)首先报道了吻合血管移植助骨修复下颌骨的实验。由于移植骨的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后,保证了良好的血供,骨细胞不致缺血坏死,移植骨片不仅是成  相似文献   

2.
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颅骨缺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影响,而且还会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颅骨修补成形术对保护脑组织,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美观具有重要意义[1].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2年1月~2010年1月共对32例颅骨缺损患者行颅骨修补成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带隐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股骨缺损骨不连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隐动脉的起源有3种类型,起点平均距离胫骨平台11.2cm,外径1.9mm,主要分布到胫骨上段。以隐血管为蒂可切取胫骨前内侧4×15cm以内的骨膜骨瓣或更大范围的骨膜瓣,用以修复股骨中下段骨折或骨不连。经12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我科治疗8例小腿、足部、膝皮肤缺损区经久不愈,其中4例小腿处合并骨外露,用旋转带蒂皮(肌)瓣覆盖创面,平均21日消灭创面,植皮区皮肤成活,骨折愈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肢体皮肤缺损面积在8cm×10cm~21cm×16cm间,髌骨外露3例,足跟缺损1例,小腿辗压伤Ⅲ度以上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皮肤大片坏死撕脱3例及多人复位膝关节提捻后小腿前群皮肤肌肉坏死骨外露1例。 (二)方法 1.膝前方皮肤缺失经长期换药后虽有肉芽生长、但肉芽生长少,基底仅有髌腱膜和髌骨外露,游离中厚皮片创面条件差,难以具备皮片成活,采用股前内侧单蒂旋转皮瓣,蒂基底在股  相似文献   

5.
洪发兰 《解剖与临床》2003,8(3):192-192
舟、月骨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仍是临床骨科难题之一,采用掌侧入路的骨间前血管前臂远侧骨膜瓣移植,已被证明疗效可靠。我院自1999年开始从背侧入路,采用以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尺桡骨骨膜(骨)瓣,逆行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18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自体骨髓富含诱导性和确定性骨祖细胞的惟一组织,是治疗骨不连的首选移植材料;保留一定成骨诱导活性的人工骨可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支撑和支架作用;髂骨膜最厚、血循环丰富、取材容易,移植可改善局部动脉血供,对骨愈合具有促进作用。目的:利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并同单纯髂骨植骨等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四肢难治性骨不连患者36例39肢,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联合组)19肢,自体骨髓移植联合人工骨(骨髓组)9肢,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髂骨组)11肢。观察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结果与结论:39肢最终均达骨性愈合,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在骨愈合时间、固定物取出1个月患肢功能评分和移植后X射线评分方面,联合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髂骨骨膜移植治疗四肢难治性骨不连临床疗效优越。  相似文献   

7.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光染料包埋于管桥远侧的神经断端后,相应脊髓节段的灰质前角及脊神经节中均发现有标记细胞。电生理测试再生纤维动作电位阳性;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恢复。以上结果提示,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体非神经桥接物供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之用,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修复肱骨近端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了胸肩峰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胸肩峰动脉肩峰支沿途发出3~5支、外径0.3~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外段后参与肩峰网形成;其长度5.1±0.4crn、外径1.2±0.2mm。锁骨支有1~3支、外径0.2~0.5mm的骨膜支分布锁骨中内段;其长度2.0±0.1cm、外径1.2±0.2mm。结论:可设计以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蒂逆行锁骨骨膜(骨)瓣转位修复肱骨近端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心脏房室瓣的类型调查(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调查了100例成年中国人的死后固定的心脏标本。右房室瓣以四个主瓣为最常见,占80%。三个主瓣的占19%,只有两个主瓣的占1%。除主瓣外,在右心室内侧壁与前、后壁之间有时存在小的分裂瓣,可以称它们为“副瓣”。前副瓣出现率为31%,后副瓣为27%。若以主副瓣总数计算,则右房室瓣以四个瓣(42%)和五个瓣(36%)为最常见,其次为三个瓣(13%),六个瓣(8%)和二个瓣(1%)。左房室瓣由二个主瓣构成。但后瓣往往极度分裂,以致后瓣可由一个大瓣和一至四个小瓣所组成;仅有一个大瓣而没有分裂瓣的例子只占12%。我们将二尖瓣的后瓣归纳为三种类型:(1)后瓣的中部发育较好(48%);(2)后瓣的前外部发育较好(35%);(3)后瓣的后内部发育较好(17%)。前瓣分裂为二部的极少,只见一例(1%)。在调查同时,测量了各个瓣膜的高度及相邻瓣膜间的连接缘的高度。并讨论了区别主、副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带蒂球海绵体肌脂肪瓣填补移植术在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女性复杂膀胱阴道瘘患者,均采用带蒂球海绵体肌脂肪瓣填补移植术经阴道修补。会阴部切口,经阴道彻底切除瘘管周围瘢痕组织,美蓝试验无渗出后,缝合膀胱各层,游离肌瓣,从皮肤切口向瘘孔处打一隧道,将肌瓣通过隧道覆盖在缝好的膀胱创口上。结果6例复杂膀胱阴道瘘,发生于子宫全切除术后3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1例,膀胱颈楔形切除术后1例,足月产后1例;既往行1次单纯尿瘘修补术4例,行2次单纯尿瘘修补术2例。6例患者均应用带蒂球海绵体肌脂肪瓣填补移植术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随访后均未出现尿瘘及尿失禁。结论带蒂球海绵体肌脂肪瓣填补移植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补复杂膀胱阴道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枕动脉为蒂颅骨外板骨(膜)瓣枕颈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To provide anatomic basis of cranial outer table flap pedi cled with th e occipital artery for occipitocervical fusion.Methods The course,branche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occipital artery were observed on 40 adult cadavers perfuse d with latex and 8 cephalocervical vascular castings(5 castings preserved bones) .The operation was imitated on 2 cadavers.ResultsThe oc cipital artery originate d from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It ran through the occipital artery channel o f temporal bone and perforated to the nucha.The perforaing point is 1.0±0.1 cm i nferior to the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and 3.5±0.2 cm lateral to the me d ian plane.Its external diameter at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into the subcutaneou s tissue is 2.1±0.2 mm.The occipital artery ran upward between superficial fasc i a and galea aponeurotica and gave off branches to nourish the soft tissue(the oc ciput,opisthotic region,opisthotic and calvaria),pericranium and cranial outer t able.ConclusionCranial outer table flap pedicled with the occipital artery could be used in occipitocervical fusion.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成人股骨头非创伤性坏死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远期疗效大多不肯定。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臀中肌骨瓣移植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松质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彻底刮除病灶死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混合自体松质骨加带血管蒂的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69例83髋。股骨颈部的缺损用取自大转子的臀中肌骨瓣嵌入,不作内固定。治疗后定期复查髋正位X射线片。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2~120个月,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关节活动度改善。根据中华医学会推荐的100分评分法进行评价,优48髋(58%),良27髋(33%),可6髋(7%),差2髋(2%),优良率为90%。提示带血管蒂的臀中肌骨瓣移植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自体松质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促进坏死骨修复。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cm×8cm~28cm×17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 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解剖观察了100例尸体(成人59例,童婴41例)阑尾动脉,所得结果如下:一、单阑尾动脉在此100例中,单阑尾动脉有79例(成人51例,童婴28例)占79.00±4.07%,可因起始动脉不同分为下列六型。1型:起于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有29例(成年18例,童婴11例)占29.00±4.53%。2型:起于回结肠动脉干有16例(成年11例,童婴5例)占16.00±3.66%。3型:起于盲肠干有10例(成年6例,童婴4例)占10.00±3.00%4型:起于盲肠前支有10例(成年5例,童婴5例)占10.00±3.00%。5型:起于盲肠后支有13例(成年11例,童婴2例)占13.00±3.36%。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01/2009-12脊柱结核患者60例,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后1,7,14d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按C-反应蛋白平均值变化程度分4组:C-反应蛋白水平10~25mg/L为轻度升高组,26~50mg/L为中度升高组,51~100mg/L为高度升高组,101mg/L为极度升高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C-反应蛋白,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轻度升高组18例,中度升高组21例,高度升高组13例,极度升高组8例;骨性愈合时间:≤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3.990,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正相关(r=0.420,P=0.001)。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大宗病例的临床报告并不常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01/2007-08于黄冈市中心医院骨科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固定术治疗的1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JOA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末次随访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值也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说明前路次全切减压植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既能彻底减压又能有效矫正颈椎畸形,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