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现如今关于组织工程骨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骨干临界性骨缺损方面,关于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可行性。 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制备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材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组织工程骨。取24只山羊,制备横突间植骨床,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右侧植入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4,8,12周获取融合节段,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X 射线显示,两组植入材料均固定良好,固定效果可靠。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植入材料均处于良好位置,材料周围组织未出现化脓或者坏死等,且均出现软组织长入、包裹,植入材料周围均未出现积液和坏死等,其中组织工程骨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表现优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与自体骨最接近。植入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最大弯曲载荷最接近自体髂骨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模式人工骨已被证实是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目的: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脱蛋白骨复合成重组合人工骨的再血管化及成骨作用,并与深低温冷冻骨比较。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左前臂制成桡骨15 m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植入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蛋白骨;对照组植入深低温冷冻骨。 结果与结论:16周,实验组骨缺损区骨性愈合,移植物密度接近周围正常骨组织;对照组:断端间可见较多骨痂生成,移植物密度稍高于周围正常骨组织。实验组移植物-受体介面无明显分界,达到骨愈合;对照组移植物-受体分界线模糊,部分骨愈合。第3天及第1,2,4,8周,墨汁灌注微血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生成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三点抗弯曲应力负荷明显强于对照组(P < 0.01)。结果表明,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蛋白骨重组合人工骨能诱导断端间骨痂形成,加快移植物的血管化速度,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及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独使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已被证实并不能提高骨再生能力,且容易在关节液破坏下迅速流失或失活。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早期腱-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后3组建立自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模型,模型组骨隧道中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植入脱蛋白骨与富血小板血浆+脱蛋白骨复合物。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4周时,各组拉力卸载方式主要是移植肌腱从骨隧道中拔出;8周时,实验组以肌腱体部撕裂为主,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部分仍从骨隧道拔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12周时,各组多数见肌腱体部撕裂。治疗后4,8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模型组(P < 0.05);12周时,各组最大抗拉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2周时,实验组最大抗拉载荷仍明显小于正常组(P < 0.01)。各组刚度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与脱蛋白骨复合物能够增加早期腱-骨界面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提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可能成为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仍缺少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论证。 目的:脱蛋白法制备骨组织工程用的异种松质骨支架,探讨其山羊体内移植后免疫学性能。 方法: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采用逐级脱蛋白方法去除异种骨中的抗原性成分。取6~8月龄雄性山羊8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双侧3、4横突间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2块。对照组植入相同数量未经处理新鲜松质骨。 结果与结论: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猪松质骨光镜下可见骨孔内无细胞、神经、血管和嗜酸性物质染色。脱蛋白松质骨中胶原类氨基酸含量高,与新鲜松质骨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酪氨酸、色氨酸和半光氨酸波峰消失。新鲜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9.89%,脱蛋白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8.06%。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各时间点CD3+、CD4+、CD8+、CD28+水平与植入前相比基本保持一致,植入4周后局部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未见阳性表达。提示经脱蛋白处理后异种松质骨低免疫原性,植入体内后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在矫形外科和颅面重建中已有脱钙骨基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应用,但用于乳突腔填塞尚缺乏研究。 目的:探寻异种脱钙骨基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乳突腔的成骨效能。 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近交系雌性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牛股骨头松质骨制备牛髂骨脱钙骨基质。20只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鼓泡腔的实验组和取自体髂骨植入鼓泡腔的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植入1个月后两组的成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入后2个月实验组成骨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说明异种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乳突腔能有效促进乳突填塞后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第5代(P5)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Hoeschst 33344(sigma)荧光杂料标记后,调配制成的1×106个/ml细胞浓度后与骨基质明胶(BMG)共同培养6 h,然后植入SD大鼠双侧胫骨的实验性骨缺损中(A组),同时作胫骨骨缺损单纯BMG植入(B组),无植入物(C组)两组对照。术后8周处死,取骨缺损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中A组行荧光染料标记测定以确认骨缺损区的骨痂是否来源于MSCS。结果:①A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②B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③C组:胫骨骨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填充生长,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少量骨痂组织。荧光染色鉴定确认胫骨骨缺损区的骨痂来源于MSCs。结论:大鼠骨基质明胶吸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异种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观察异种羊ADM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的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复合移植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用0.25%胰蛋白酶和0.5%曲拉通(Tritonx-100)溶液联合脱细胞法制备异种羊ADM.以48只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4只,背部做4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分组采用羊ADM+自体微粒皮+异体皮(实验组)及自体微粒皮+异体皮(对照组)覆盖,术后2、4、6周观察植皮区愈合情况,检测创面收缩率;同时,在以上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做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通过实验可成功制备出合格的异种羊ADM,脱细胞异种皮的镜下观察可见基质中的表皮已经完全除去,胶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规则,没有细胞成份存在.(2)进行移植术后,观察6周,两组皮片创面基本愈合,两组创面收缩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区收缩程度低,组织学检查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血管长人,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结构排列规则;对照组创面收缩明显,组织学检查见成纤维细胞和血管无规则生长,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结构排列紊乱.两组大鼠创面COX-2、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种羊ADM在彻底脱除了基质中有免疫原性的细胞成分的同时,又保留了组织的基本结构,成为极低抗原性的真皮支架,是一种良好的真皮替代物;异种羊ADM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后外观和功能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COX-2,VEGF可能参与了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方法对组织工程骨异位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骨髓基质干细胞(maffow stromal cells,MSC)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分别用添加或不添加冻存保护剂的保存液于-80℃深低温冻存3个月,3个月后复温.选择40只新西兰白兔,将材料植入动物脊柱旁的肌肉内,根据植入不同的材料实验分为A组,植入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B组,植入未添加冻存剂保存的组织工程骨;C组,植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D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术后4、8周,各组异位成骨组织学评估,A组与C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A组或C组分别与B组比较,A和C组异位成骨能力均好于B组(P〈0.001,P〈0.05);D组材料无异位成骨.结论 选择适宜的冻存保护剂对组织工程骨的生物活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及骨修复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将其与血、脱钙骨基质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等混合来促进成骨形成,增加强度,骨愈合更接近于天然骨结构。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将其植入兔桡骨中段10 mm骨缺损处,以自体骨移植组、生物活性玻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术后2,4,8,12周进行影像学、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以生物活性玻璃作为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吸附载体,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兔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效应、骨愈合后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 0.01)。说明生物活性玻璃结合转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用于骨缺损修复,优于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项体内外实验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但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易降解,影响疗效。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将同种异体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同种异体支架骨材料、β-磷酸三钙材料分别植入羊髂骨极限缺损处,植入后4,8,12周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结果与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植入后12周,手术结合区成软骨样结构较多,术区中央可见大量成骨样细胞,整个术区的支架材料降解较其他组多,支架材料孔洞内爬满纤维结缔组织,材料周围常见破骨样细胞;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其他3组手术结合区虽有成软骨样结构及成骨样细胞出现,但中央区为死骨结构,且骨涎蛋白与Ⅰ型胶原呈弱表达。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可基本修复绵羊极限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给骨缺损的修补及自体骨移植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局限。 目的:以含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载体复合支架材料植入骨缺损的同时,向植入处微环境内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从而达到增强骨修复能力,改进修复效果的目的。 方法:选择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5只,建立双侧前臂桡骨中下段骨-骨膜缺损模型,然后将实验兔等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于左侧髂骨和股骨转子处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与不同材料体外复合,植入兔桡骨干10 mm缺损处。实验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C;对照组兔缺损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藻酸钙;空白组兔双侧缺损处均不植入任何材料,自然愈合。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30,60,90 d各组之间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兔缺损修复部位骨痂和移植物化骨及材料降解明显快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但对照组和空白组兔缺损修复部位残存物明显多于实验组。实验组兔骨缺损以多点方式直接成骨,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空白组兔自然愈合后90 d骨缺损均无愈合。说明植入体外培养移植物的同时向该植入微环境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维生素C等有利骨修复,提高骨损伤的愈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存在操作复杂,容易污染及花费时间长等不足,不利于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在27只家兔一侧桡骨制作2 cm大段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3组,分别植入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自体红骨髓/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复合人工骨材料。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从植入物内部血管化程度、骨小梁数量、成熟骨结构形成及植入物的降解分析比较,自体红骨髓+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组成骨能力及材料降解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P < 0.05)。表明自体红骨髓构建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较高的成骨活性,修复大段骨缺损有显著效果。关键词: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珊瑚羟基磷灰石;骨缺损;骨移植;扫描电镜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1.005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脱钙骨基质:主要由93%胶原、5%可溶性蛋白及2%残余矿化基质组成的商业化生物材料,包含不同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具备良好的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材料广泛用于骨折、骨不连、骨肿瘤、骨融合、股骨头坏死等治疗中。结构模型指数:是描述骨小梁组成结构中板层结构和杆状结构比例的参数。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板层结构,那么结构模型指数接近于0;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杆状结构,那么结构模型指数接近于3,该值越小骨小梁越成熟。背景:淫羊藿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脱钙骨基质具备良好的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材料广泛用于骨修复中。 目的:观察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的缓释性能、细胞相容性与体内成骨性能。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与脱钙骨基质材料,检测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的体外缓释性能。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材料表面,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于设定的时间点进行活/死染色、MTT、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含量检测。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建立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后分3组处理: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一组植入脱钙骨基质与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另一组植入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与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术后4,12周进行Micro-CT、组织学与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具有缓释性能,在28 d时淫羊藿苷释放量达总量的(54.9±7.9)%;②活/死染色显示,接种1 d后两组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较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至7 d时细胞形态良好,并且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表面的细胞更加均匀、数量更多;③MTT检测显示,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培养7,10,14 d的细胞增殖快于其余两组(P < 0.05);④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培养7,10,14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含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 < 0.05);⑤术后12周Micro-CT显示,植入材料两组均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其中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骨小梁数量更多、骨小梁厚度增加、骨小梁分离度更小;⑥术后12周组织学显示,植入材料两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其中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新生骨量最多;⑦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抗压强度高于其余两组(P < 0.05);⑧结果表明,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细胞相容性与骨诱导性能。ORCID: 0000-0002-5272-812X(张虎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异体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对于松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修复兔松质骨缺损效果。 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造成0.6 cm×1.2 cm 的松质骨缺损,一侧设为模型组,骨缺损处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异体骨,另一侧设为对照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12周,大体观察、X射线检查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在新骨成长方面,缺损区修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植入后12周,模型组骨缺损区可见大量骨小梁形成及成熟的板层骨组织,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骨缺损区仅可见大量编织骨形成,骨缺损尚未得到有效修复。模型组Lane-Sandhu法X射线结合组织学观察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植入后12周,模型组股骨髁最大压力载荷、载荷/应变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最大应变位移较对照组低(P < 0.05)。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体骨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且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异种松质骨作为组织工程材料较为多见,而皮质骨因其难以降解,孔隙率低等原因限制了其使用。但皮质骨具有许多松质骨不具备的优越性,如生物力学方面,如何开发利用皮质骨是课题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带部分松质骨小牛皮质骨支架材料植入兔体内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方法:健康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只用于干细胞提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在髂骨翼分别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单纯异种骨,自体髂骨。术后4,8,12,24周取材RT-PCR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在各时间点,单纯异种骨组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组和自体髂骨组(P0.05)。术后第4周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复合异种骨组低于自体髂骨组(P0.05),在术后第8,12,24周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带部分松质骨的小牛皮质骨支架材料植入新西兰兔体内具有较好的血管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于双侧下颌无牙区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在两侧缺损区的近中、远中端骨壁各植入1枚钛螺纹钉,使种植体临近缺损侧无骨支持,右侧缺损区填压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缺损区填入异种冻干骨,作为对照组。植入4,8,12周后取完整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植体扭矩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多,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对照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新生血管稀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数量较实验组少。植入8周时,实验组见大量新生血管,骨小梁密集,呈网状连接,部分已逐渐融合成岛状;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实验组少,骨小梁纤细,散乱。植入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小梁钙化程度高,可见形成板状新骨;对照组骨小梁融合成片,趋向成熟,但成熟度不及实验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骨修复与骨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从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可生物降解,用于修饰生物材料能提高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和生长能力。目的:探讨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包含性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取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附睾处脂肪组织,经胰酶消化传代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1×1010L-1浓度接种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支架材料上,培养3h后加入含有1μmol/L地塞米松、50μmol/L维生素C、10mmol/Lβ-甘油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新西兰大白兔36只,在兔股骨远端制备直径4.5mm、深10mm的松质骨缺损。细胞复合材料组植入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单纯材料组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结果与结论:12周时大体观察细胞复合材料组骨缺损区完全被骨组织修复,单纯材料组骨缺损区缩小、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无修复。12周时X射线、组织学检查显示细胞复合材料组完全修复了骨缺损区,材料组部分修复了骨缺损区,细胞复合材料组的新生骨小梁多于单纯材料组(P0.05),空白对照组未见骨修复。结果说明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修复兔股骨包含性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到支架材料上再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细胞不但不消失,而且可形成新的软骨。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关节内的成软骨活性。 方法:在54只青紫蓝兔单侧膝关节制作关节软骨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物,对照组缺损处仅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物质。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12周,实验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且实验组组织学评分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P < 0.01)。对照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纤维样,与周围软骨未结合,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无修复组织,两组均无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达。表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入膝关节可形成软骨样组织,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猪胫骨缺损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 和CD8 细胞的变化,探索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免疫原性.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成骨后与磷酸三钙(TCP)复合为组织工程骨,分自体和同种异体组,植入构建好的猪胫骨中段2.0 cm的缺损处,对照组为纯TCP组,流式检测术前,术后3、7、14、28、56 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小型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别为CD4 (9.37±1.65)%,CD8 (38.43±1.62)%,CD4 CD8 (7.23±1.24)%;术后组内不同时间点CD4 和CD8 细胞测定值无显著变化,CD4 CD8 双阳性细胞在3 d和7 d增加明显(P<0.05);组间各时间点CD4 、CD8 和CD4 CD8 细胞无显著变化.结论 术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无明显的免疫排斥,推论异基因组织工程骨免疫原性低.  相似文献   

20.
背景:异种骨是一种复合组织,来源广泛,一直是骨修复研究领域热衷于制备、改良、开发的植骨材料,其抗原主要分布于骨组织的有核细胞,充分脱细胞是去除异种骨抗原的有效手段。目的:观察超声脱细胞异种松质骨材料的抗原性与生物相容性。方法:提取新鲜松质骨、常规材料和超声材料上清,检测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将常规材料和超声材料分别植入SD大鼠体内,以假手术组做对照。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与骨髓基质细胞的接触培养,观察两种材料对基质细胞增殖指数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超声材料和常规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新鲜松质骨刺激指数值最高,超声材料组刺激指数值接近于1,与常规材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周,常规材料组CD4+T细胞亚群百分率为32.89%,与假手术组(28.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材料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材料组和超声材料组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分别为16.28%和13.4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均高于假手术组(10.07%)(P0.01),常规材料组和超声材料组CD4+/CD8+T细胞比值无显著性差异;2周后各组动物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逐渐回落,至术后6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材料和超声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均产生接触抑制效应,常规材料的抑制作用稍强,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测骨髓基质细胞在超声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培养至5d呈亚融合状态,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常规材料组。结果提示,实验所制备的超声材料,其抗原性较常规材料弱,有利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