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已有实验证实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炎症细胞因子有密切的关系。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及其相关性,以及两者与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关节穿刺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标本78份,应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中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质量浓度,并对患者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HS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为(13.1±5.7) μg/L,基质金属蛋白酶3为(989.3±429.5) μg/L, HSS为(56.4±12. 0)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70,P < 0.001);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均与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70,r=-0.75,P < 0.001)。结果显性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之间,以及两者与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提示测定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白细胞介素6(IL-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综述了血清抗IL-6与RA疗效的关系以及抗IL-6单抗对RA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6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祖森 《现代免疫学》1995,15(2):124-125
本文概述白细胞介素6(IL-6)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综述了血清抗IL-6与RA疗效的关系以及抗IL-6单抗对RA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膝骨关节炎(OA)不同时期浓度变化,寻求可以反映OA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 根据关节镜及全膝关节置换时所见,OA组患者35例,对OA软骨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轻度11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对照组10例.关节液中IL-6与TGF-β1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结果 关节液IL-6和TGF-β1浓度,对照组与O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TGF-β1在膝OA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各期OA患者关节液中IL-6、TGF-β1的浓度均明显升高,但IL-6的浓度与病变程度并非完全一致,重度患者较中度患者浓度低.关节液中IL-6含量测定作为反映OA严重程度的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从炎性和外伤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和血清中检出白细胞介素6(IL-6)并发现IL-6与关节炎的活动性有关。研究对象为14名关节炎患者。其中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牛皮癣关节病,2例Reiter 氏病,1例单关节炎。另有1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用IL-6依赖性鼠杂交瘤细胞系B13·29克隆B9测定IL-6。结果:14名患者关节滑液中IL-6浓度为50~22 000U/ml。炎性关节炎患者的IL-6浓度高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但差别不显著(0.1>P>0.05)。对照者的血清IL-6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发现,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0A)发病中起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以膝关节OA患者为对象,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研究显示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密切相关,但骨桥蛋白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病变是否相关,仍少见报道。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标本与下肢外伤患者作对照,根据综合评分法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组膝关节滑膜中骨桥蛋白的差异,同时比较标本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 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组织中骨桥蛋白阳性呈黄色、棕黄色、棕褐色表达,病变程度越重,颜色表达越深。骨性关节炎组滑膜中骨桥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骨性关节炎病情加重,骨桥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呈正相关(ρ=0.663,P < 0.01)。但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骨桥蛋白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0例KOA患者...  相似文献   

9.
采用IL-6依赖型细胞株KD8与Northemblot方法观察了重组IL-1对人胎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与表达IL-6mRNA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IL-1加入系膜细胞培养体系中,IL-6活性与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重组IL-1可促进系膜细胞产生与表达IL-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7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序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臭氧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灭菌空气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2周每周的TNF-α含量、VAS疼痛评分与LK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臭氧治疗后第1周与第2周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12周,治疗组的TNF-α含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NF-α含量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57,P0.01),而与LKSS评分呈负相关(r=0.701,P0.01),但LKSS评分在第7周后才出现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臭氧疗法可以抑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TNF-α的表达,该途径在疼痛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关节功能恢复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测定系膜细胞增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系膜细胞IL-6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结果:IL-13在1、10、100μg/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5%FCSRPMI1640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IL-6mRNA表达及IL-6分泌水平较低,脂多糖(LPS)可刺激系膜细胞IL-6mRNA的表达及提高IL-6分泌水平,而IL-13可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6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IL-13抑制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及LPS诱导的系膜细胞IL-6的产生,IL-13可能对于肾小球肾炎的系膜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在骨关节炎关节液中,关节液的成分发生了改变,与软骨损伤密切相关。目的:测定骨性关节炎兔和正常兔关节液离子、细胞数及透明质酸水平,观察早期骨性关节炎关节液理化环境的变化并与关节软骨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观察骨性关节炎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在早期骨性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采用Hulth方法制备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左膝关节正常对照。分别在第4,6,8周双膝取材。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关节液常规生化定量,并采用ELISA方法对关节液中的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结论:在早期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透明质酸、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第4周即发生变化:透明质酸水平在造模后4周明显升高,随软骨病变程度增加而下降趋势明显,至造模后8周时浓度已下降至正常水平;白细胞介素1水平在造模后4周明显升高,4,6,8周水平有波动,总体水平高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造模后4周明显升高,4,6,8周水平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减少引发的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并发症,给予雌激素能够得到有效地纠正。 目的:观察黄精多糖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细的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行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90 d后,锯断胫骨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骨折1周后,分别以400,200,100 mg/kg黄精多糖灌胃和0.066 mg/kg雌二醇肌肉注射给药治疗。 结果与结论:相比于一般性骨折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升高;400 mg/kg黄精多糖或雌激素干预治疗后,大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但200和100 mg/kg黄精多糖对大鼠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没有影响(P > 0.05),提示黄精多糖干预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较高浓度  相似文献   

14.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软无力,综合治疗辅助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 目的:用等速肌力测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变化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为临床康复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筛选Ⅱ期及Ⅲ期3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判定膝关节的功能情况,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评定患者疼痛情况;测定治疗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状况;对Ⅱ期及Ⅲ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最少1个月的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性肌肉收缩运动及口服塞来昔布并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的综合治疗,测定治疗后的膝关节肌肉功能状况,随访评价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标准目测类比量表评分。 结果与结论:与健侧相比,Ⅱ期及Ⅲ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屈伸肌峰力矩与作功量在60 (°)/s测试及180 (°)/s测试时,患侧肌力明显下降(P < 0.05)。经综合治疗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明显增加(P < 0.05),而标准目测类比量表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 < 0.05),患侧肌力明显增强(P < 0.05);且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肌力与健侧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综合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膝腘绳肌股四头肌峰力矩比值在60 (°)/s测试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180 (°)/s测试测试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存在膝关节周围肌力下降,通过肌肉功能锻练配合有效的止痛、营养关节药物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提高肌肉力量,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及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膝关节畸形,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治疗KOA疗效显著[2],本文观察其对KOA患者关节滑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白细胞介素1(IL-1)β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IL-6)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程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JSA法检测IL-1β诱导的系膜细胞促炎症介质IL-6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其m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生成的影响。结果:IL-1β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系膜细胞引起p38MAPK的活化,并明显上调系膜细胞IL-6表达。SB203580以剂量依赖方式从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显著抑制IL-1β诱导的IL-6表达。结论:p38MAPK在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IL-6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段发兰  李亚新  胡筱梅  李毅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42-43,46,81,8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辅助细胞17(Thl7)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变化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检测50例活动期RA患者血清和其中15例关节液以及30例正常人血清IL-17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6、miR-17、miR-30a等6种miRNAs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血浆、单个核细胞(PBMC)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32例骨关节炎(OA)患者及32例健康人外周血、关节液,分离血浆及PBMC;提取small RNA,用特异性茎环引物反转录成c DNA,构建成熟miRNAs的T载体,绘制标准曲线;stem-loop法Real-time PCR检测血浆、PBMC及关节液miRNAs的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RA活动性监测指标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浆、PBMC和关节液中miR-16、miR-17、miR-30a、miR-106 miR-101和miR-130相对于OA组、健康对照组表达上调(P<0.05),但血浆中miR-101的表达水平与O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6种miRNAs在血浆、PBMC及关节液中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与RF、ESR、CRP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BMC和关节液中miRNAs与一个或多个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miR-16、miR-17、miR-30a、miR-101、miR-106、miR-130在RA患者血浆、PBMC及关节液中有显著变化,表明这些miRNAs可能通过调控某些相关基因在RA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作为RA疾病活动的有效检测指标,为RA提供新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兔关节软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情况,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40只健康白兔,随机分成四组,即假手术组、KOA模型(KOA)组、KOA+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组、KOA+丹参组。假手术组只作切口,不切断半月板,其余组均采用切断兔右膝关节半月板的方式,建立一个兔关节失稳的实验动物模型。KOA组给予0.9%生理盐水(0.7 mL/d),KOA+SH组给予兔关节内注射SH(0.4 mL/d),KOA+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0.7 mL/d),均连续注射5周。采用矿场实验验证兔失稳模型建立是否对兔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兔膝关节软骨中TNF-α、IL-6、MMP-3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兔膝关节液中TNF-α、IL-6、MMP-3的含量。结果 在KOA模型建立之前,各实验组动物均无明显的运动能力差异,模型建立之后,KOA组兔子运动的距离明显低于假手术组[(150±5)比(580±9),t=60.610,P<0.05],而KOA+丹参组与KOA组相比,家兔移动的距离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8±27)比(150±5),t=16.730,P<0.05]。KOA组兔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3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2.62±2.18)mg/mL比(11.74±2.09)mg/mL,(4.01±0.14)mg/mL比(1.76±0.11)mg/mL,(0.57±0.05)mg/mL比(0.27±0.03)mg/mL,t值分别为4.413、17.620、6.495,P值均<0.05];KOA+丹参组兔关节液中TNF-α、IL-6、MMP-3含量较KOA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01±2.37)mg/mL比(22.62±2.18)mg/mL,(2.47±0.19)mg/mL比(4.01±0.14)mg/mL,(0.40±0.02)mg/mL比(0.57±0.05)mg/mL,t值分别为3.725、8.803、9.185,P值均<0.05]。在兔膝关节软骨的mRNA的检测中,KOA组TNF-α、IL-6、MMP-3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1.90±0.02)比(1.00±0.15),(1.70±0.02)比(1.00±0.07),(1.60±0.20)比(1.00±0.13),t值分别为11.050、24.250、14.850,P值均<0.05];KOA+丹参组中TNF-α、IL-6、MMP-3的含量较KOA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9±0.05)比(1.90±0.02),(1.13±0.09)比(1.70±0.02),(1.04±0.08)比(1.60±0.20),t值分别为32.190、8.822、5.868,P值均<0.05)。在兔膝软骨的蛋白检测中,KOA组TNF-α、IL-6、MMP-3的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80、12.320、22.280,P值均<0.05);KOA+丹参组中TNF-α、IL-6、MMP-3的蛋白含量较KOA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50、9.053、24.670,P值均<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KOA组兔的运动能力,同时也降低了TNF-α、IL-6、MMP-3的水平,因此丹参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能是抑制了骨基质蛋白酶的释放,抑制关节软骨的降解,对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起到控制作用,最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为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手术治疗主要有关节镜清理、人工膝关节置换。目前关于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多为各种单独治疗的疗效比较,而关于综合治疗的疗效尚少见。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清理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55例,年龄50~83岁。根据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各种治疗的优缺点,由患者考虑后选择治疗方式。其中联合组23例,置换组32例。联合组采用关节镜清理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1次/周,连续5周;置换组采用膝关节置换治疗。随访6~30个月,治疗前后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两组疗效综合评估,联合组优8例,良8例,优良率70%;置换组优23例,良7例,优良率94%。两组膝关节的活动度、疼痛、关节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但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优于关节镜清理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