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8)
自从1963年美国匹兹堡大学ThomasE.Starzl教授施行了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至今已34年,并且肝脏移植也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移植界多年来一直面临尸体供肝来源短缺的难题。为缓解受体需求和供体短缺之间的矛盾,20世纪末活体肝脏移植应运而生。活体肝移植相对于尸体肝移植更加复杂、技术难度高,供、受体双方都面临手术失败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供体的安全更是其重要的伦理学前提。成人活体肝移植中的供肝获取作为关键技术一直是移植界的关沈焦点。近两年来,随着肝移植技术和经验的成熟,以及日益扩大的等候移植患者的需求,亲体肝移植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成熟的移植中心已将活体肝移植作为主要的工作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成人间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例42岁男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Ⅲ期患者行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其45岁姐姐为供者,CT评估供者包含肝中静脉的扩大右半肝体积为728.4cm^3(801g),供肝/受者比重比为1.3%。供肝之肝右、中静脉整形后与受者整形后之肝右静脉行端-侧吻合;供受者门静脉、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管整形后与受者胆总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供、受者手术均成功。供者术后恢复顺利,受者术后8h恢复意识,14d后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首次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6d曾出现转氨酶明显升高,给予甲泼尼龙1000mg冲击治疗后恢复正常。随访至今,供受者已健康生存8个月。均未出现胆管、肝动脉及静脉回流等并发症。结论 扩大右半肝移植在技术上完全可行,能为成人患者提供足够重量的肝移植,尤其对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术前精确的影像学评估,熟练的肝切除和肝移植技术是确保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图2参9。 相似文献
3.
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 ,探讨其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 ,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 .结果 本组全部切取左肾 ,经腹手术 ,手术顺利 ,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 1~ 10分钟内分泌尿液 .供体肾功能在 1周内恢复正常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受者仅 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全部受者至今存活 ,肾功能良好 .结论 活体亲属供肾 ,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 .排斥反应发生率低 ,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手术和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活体亲属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法和创新、免疫抑制药物的用药方案及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全部切取左肾,经腹手术,手术顺利,移植肾在开放血液循环后1~10分钟内分泌尿液.供体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受者仅2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全部受者至今存活,肾功能良好.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活体肾移植的广泛开展,如何保证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存活愈发引人关注。
目的:总结79名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评估情况,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10-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评估79名,回顾分析供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及移植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经评估共有38名供者合格,所有供者手术时间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无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发生。随访至2011年8月,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采用比较严格的供者评估方式是保证供者长期存活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间右半肝移植手术中保证供、受者安全的方法。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56例受者施行了成人右半肝移植,其中52例不含肝中静脉,4例双供肝肝移植。受者原发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5例(62.5%,含急性肝功能衰竭12例),肝细胞肝癌17例(30.4%),其他4例;NELD评分〉25分者10例。供者常规行三维CT计算全肝体积及右半肝体积,并进行了移植手术技术改进。结果 58例供者共摘取55例右半供肝及3例左半供肝。右半供肝均不含肝中静脉,重量为400~800g(中位数550g)右半供肝与受者标准肝重比为31.7%~71.7%(中位数45.4%),供者残肝体积均大于全肝体积的35%。58例供者发生并发症7例(12.5%),无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30d(中位数11d)。术后对56例受者随访2~52月(中位数11个月),发生并发症15例(26.8%),死亡4例(7.2%)。1年实际生存率92.8%。结论 采用不包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术前CT测量残肝体积〉35%,同时右半供肝与受者标准肝重比〉40%者进行右半肝移植可保证供受者安全,反之则应考虑采用双供肝肝移植。参20。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几年随着各项移植法规相继出台,亲属肾移植数量在国内多个移植中心呈逐渐增多趋势。目前国际上对活体供肾供者尚没有最大年龄的明确限制,由于供器官的极度短缺,国际上很多移植中心开始尝试老龄供者。
目的:探讨老龄供者亲属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应用特点。
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按供肾者年龄分为2组:老龄组(n=16):供者年龄≥55岁;对照组(n=49):供者年龄<55岁。两组供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健全,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移植前查血肌酐清除率均在80 mL/min以上。两组基线资料相似。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移植后的肾功能恢复及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良好,急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等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在目前肾源缺少的情况下,选择老龄供者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只要严格供肾纳入标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44)
背景:国内活体肾移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宗样本的临床资料,为此国内移植专家达成了中国活体供肾移植博鳌会议共识,使活体肾脏移植规范化。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方法:2006-01/2008-03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69例亲属肾移植受者,其中父母捐赠给孩子39例,孩子捐赠给父母1例,兄弟姐妹间捐赠19例,三代旁系血清7例,夫妻间捐赠3例;ABO血型相同66例,相容3例;HLA无错配5例,2位点错配者31例,1位点错配者32例,4位点错配者1例;取供者左肾66例,取供者右肾3例,均经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与结论:69例受者中,均未发生移植肾失功,1年肾存活率达100%;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56±1.42)min,平均冷缺血时间为(45.12±25.34)min,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5.6±7.0)d。肾移植后3个月内出现排斥反应9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3例,肾动脉狭窄1例,骨髓抑制2例,脑梗死1例,尿瘘1例。提示随着活体肾移植供体严格、全面的评估,活体供肾移植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排斥发生率低等优势,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家庭自救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中肝静脉不同分配方式的利弊,探讨合理的临床分配方案。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完成的12例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病例的肝静脉分配及重建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的肝静脉血管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12例病人中使用右半肝的6例病人采取了4种静脉分配和重建方式:肝右+肝中+腔静脉1例;肝右+5、8段静脉重建+腔静脉2例;肝右+5、8段静脉重建2例;肝右+1/2肝中+腔静脉1例。相应的6例左半肝移植物亦得到4种肝静脉分配和重建方式:肝左+4段静脉重建1例;肝左+肝中静脉2例;肝左+肝中+腔静脉2例;肝左+1/2肝中静脉1例。术后1例左半肝采用肝左+4段静脉重建,患者因4段重建血管阻塞导致小肝综合征,最终死亡,其余11例病人未出现肝静脉相关并发症。结论: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的肝静脉分配和重建可有多种方式,在临床操作中应在满足移植物功能性肝体积足够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病情和外科操作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肝左叶静脉解剖结构 ,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肝静脉切取方法。方法 :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 30具 ,观察肝脏铸型标本 30具 ,测量肝左静脉长度、管径及属支分布情况。结果 :肝左静脉主要由左外叶上段静脉支和下段静脉支汇合并延续而成 ,主要接收或不接收较有意义的属支有左后上缘静脉支和左叶间裂静脉支。结论 :肝左外叶静脉血管解剖变异较多 ,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 ,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 ;移植前肝静脉需行必要的整形 ,以便与受体静脉进行吻合。少数情况下肝左外叶活体移植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12.
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其中前者77.5%(31/40),后者90.0%(9/10)开口于IVC肝后段上份1:00点位;MHV依主干支数可分为三型;MHV主干、肝外段、外科干长分别为(68.3±15.4)mm,(6.9±2.8)mm,(8.1±6.2)mm;主干汇入IVC处(近端)、中点(1/2处)及起始端内径分别为(8.7±1.5)mm,(7.3±1.4)mm.(6.4±1.5)mm;MHV与IVC的夹角为(50.0±9.8)°;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 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4.9±6.4)mm,(26.4±6.9)mm,(35.3±9.2)mm,(38.8±5.0) mm,(34.5±5.2)mm;MHV主干走行与传统定位肝中裂的"标志线"并非完全一致.结论:MHV汇入IVC的形式以MHV与LHV共干者居多;MHV单独汇入IVC者其开口部位较共干者有相对呈向前的趋势;MHV主干在肝膈面的投影多位于"标志线"的右侧. 相似文献
13.
活体肝移植肝右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0处,其肝外段长(5.8±3.5)mm,外科干长(7.0±5.5)mm,主干长(68.3±30.2)mm,汇入IVC处内径为(10.7±2.4)mm;主干在距IVC 1 cm、2 cm、3 cm、4cm及主干汇合起始处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0.8±5.3)mm、(22.7±7.0)mm、(32.8±8.2)mm、(40.1±7.3)mm、(33.5±9.8)mm;RHV与IVC的夹角为(40.5±9.4)°;根据RHV的引流范围及有无直径≥5.0 mm的副肝右静脉将RHV分为两型,各型再分为两个亚型.直径≥3.0mm和≥5.0mm的副肝右静脉出现率分别为60.0%(30/50)、32.0%(16/50).结论:RHV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范围受副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的影响,LDLT术前应掌握其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访研究表明,肾移植对供肾者的安全影响较正常人群无统计学差异,甚至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亲属活体肾移植对供者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通过门诊定期随访、配合电话随访以及定期举办肾友会的方式对9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后供者随访1-10年,比较肾移植供者供肾前后血清肌酐、血尿和尿蛋白以及血压和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供者供肾后出院时血清肌酐较供肾前明显升高(P < 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最近一次随访时血清肌酐与出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供者供肾后镜下血尿3例(3.2%)、蛋白尿2例(2.1%),经休息后可好转;高血压6例(6.4%);高脂血症6例(6.4%);无一例供者死亡。说明对于健康供者而言,供肾是安全可行的,供肾前全面评估和供肾后长期随访对保障供者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40例素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麻醉处理方法,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男22例,女18例,年龄38~68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ug/kg,阿曲库铵0.5mg/kg,丙泊酚30~50m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A组患者采用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2~0.4ug/kg/min持续泵入,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芬太尼和阿曲库铵间断静注,七氟醚1%~2%吸入维持麻醉,调整麻醉深度,使平均动脉压始终维持在麻醉前±10%,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术后均行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差畀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安全取肾成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都可安全有效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的麻醉处理方法,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男22例,女18例,年龄38~68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ug/kg,阿曲库铵0.5mg/kg,丙泊酚30~50m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A组患者采用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2~0.4ug/kg/min持续泵入,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B组患者采用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芬太尼和阿曲库铵间断静注,七氟醚1%~2%吸入维持麻醉,调整麻醉深度,使平均动脉压始终维持在麻醉前±10%,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术后均行静脉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安全取肾成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都可安全有效用于该类手术。 相似文献
17.
HLA配型在肾移植的应用对提高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及对抗HLA抗体高敏感患者的肾移植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HLA配型是维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的必备因素之一,对预测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亲属肾移植供受者HLA配型的配合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的切取及移植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背驮式的病肝切取要求 ,首先分离第 1肝门 ,将肝蒂解剖至分叉以上 ,然后近肝游离肝周韧带 ,保留肝后下腔静脉 (IVC)和第 2肝门的 3支肝静脉 ,第 3肝门的肝短静脉应细心结扎 (或缝扎 )离断。供肝的切取 :各管道系统保留足够长度 ,避免第 1肝门分离 ,热缺血时间在 10min以内。背驮式植肝技术 :供肝上IVC与肝左中静脉供干支的端端吻合。供肝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术后采用FK5 0 6、酶酚酸脂 (MMF)抗排斥治疗。结果 :供肝切取 10例均成功 ,热缺血时间在 10min之内。 1例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患者 ,行背驮式肝移植成功 ,随访 7个月 ,肝功能及血铜蓝蛋白正常。结论 :掌握肝脏系统的解剖基础 ,有利于供肝的切取及病肝的切除 ,肝脏移植是唯一能挽救终末期肝病病人生命的方法 ,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预防移植肝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31)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h,供肾热缺血时间15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d尿量500~1000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