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黄素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喂以正常饲料,核黄素预处理组(R+I/R组)大鼠补充核黄素。喂养4周后,阻断大鼠肝门1 h,再灌注1 h建立I/R模型。术后采血并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 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亦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及HO-1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P<0.05)。而R+I/R组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中MDA水平亦明显降低,SOD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I/R组大鼠肝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小叶结构紊乱;R+I/R组大鼠肝细胞仅轻度肿胀,几乎无气球样变,小叶结构清晰。结论: 核黄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核黄素通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及HO-1蛋白表达,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涉及前炎症因子白三烯C4(LTC4)。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I/R组: 采用大鼠部分(70%左右)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5 h模型,缺血前15 min开始至复灌5 h经颈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3 mL·kg-1·min-1);假手术组:只麻醉开腹,不阻断肝脏血流;IP组:在I/R前先阻断肝左、中叶血流10 min,然后开放血流10 min,余步骤同I/R模型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查肝组织LTC4含量,同时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HE染色法检查肝组织学损伤。结果:肝脏IP处理完全逆转了再灌注5 h所致肝组织LTC4含量增加(P<0.05);同时增加肝组织GSH含量,明显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并减轻肝脏组织结构损伤。结论:IP处理减少肝脏I/R期间LTC4堆积,同时伴随血清肝酶释放减少和肝组织结构损伤降低,以及保护肝组织氧化还原状态,表明IP的有利影响可能涉及其在肝脏I/R损伤期间抑制LTC4生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有关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较少。在大鼠肝移植实验中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和技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是进行大鼠肝移植研究和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基础。目的:验证以改良方法构建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7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前模型,10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模型。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体体质量比受体轻10g左右。改良前方案采用取下全肝后在修肝盆中进行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方案如下: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修肝时将套管柄置于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正前方,将幽门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左侧,即肝脏的左侧;将右肾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右侧,即肝脏的右侧;供肝套管完成后用灌注液对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进行冲洗;然后以左膈静脉为标识点进行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吊线;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左右固定位点采用8字形外翻缝合,后壁和前壁分别采用连续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双袖套法,胆管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与结论:改良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2±2)min,修肝时间为(6±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0±3)min,无肝期时间为(14±3)min。移植成功率为92%,移植后3d生存率为85%,移植后2周生存率83%。与改良前比较,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供肝的冷保存时间缩短(P0.05)。提示改良后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比较稳定、可靠,移植成功率较高,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研究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提供了有效的改良手段。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成功建立是进行相应实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呼吸停止是影响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成功建立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呼吸停止的分析和急救有助于提高模型建立的成功率。目的: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呼吸停止的原因及急救处理。方法:实验选用SD大鼠,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均采用乙醚吸入麻醉;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采用改良的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双袖套法,胆管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对受体术中呼吸停止随即分成3组进行抢救:实验组1采用简易人工呼吸加胸外按压的急救方法;实验组2采用单纯的简易人工呼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胸外按压的急救方法。结果与结论:成功实施的270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术中因吸入麻醉导致的呼吸停止50只,其原因主要是麻醉过度42只,大量气体栓塞3只,气胸3只,急性肺水肿2只。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大鼠呼吸停止后急救成功率分别为84.6%(22/26),54.5%(6/11),30.8%(4/13);对于因吸入麻醉过度导致的呼吸停止,实验组1急救的成功率为95.6%(22/23)。实验组2抢救成功率为66.7%(6/9)。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40%(4/10)。结果表明,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中呼吸停止的原因主要是麻醉过度,其次是大量气体栓塞、气胸和急性肺水肿;简易的人工呼吸加胸外按压对于因吸入麻醉过度导致的术中呼吸停止的抢救最有效,其次为单纯的人工呼吸和单纯的胸外按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对fas的siRNA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1)化学合成针对大鼠fas基因的3对siRNA,转染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细胞),筛选抑制效果最高的siRNA序列。(2)对SD大鼠用水压注射法转染fas siRNA,48 h 后取肝,供肝冷保存2、4、6 h 后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表达检测。(3)对照组、fas siRNA组各25对SD雄性大鼠,供肝冷保存 3 h 后行原位肝移植,再灌注后1、3、6、12和 24 h 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查血谷丙转氨酶(ALT);取供肝查fas mRNA表达、Fas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计数。结果:315位点的siRNA抑制BRL细胞fas基因效率最高。供肝冷保存实验中,fas siRNA组冷保存2、4、6 h 的肝脏fas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大鼠肝移植复流后,fas siRNA组各检测点的fas基因表达、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凋亡细胞少于、血清ALT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fas的siRNA对大鼠肝移植中的供肝冷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铁死亡是否参与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以及缺血预处理(I-pre-C)是否通过抑制铁死亡而减轻LIRI。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30 min组(IR组)、铁死亡抑制剂去铁胺(DFO)组(IR+DFO组)和I-pre-C组,进行指标检测及肺脏病理观察。使用光镜、电镜和二氢乙啶(DHE)染色等评估大鼠肺组织的损伤程度;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肺组织铁死亡的相关指标。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IR组肺组织的活性氧(ROS)水平升高,丙二醛(MDA)和Fe水平升高,谷胱甘肽(GSH)水平下降,铁死亡相关蛋白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水平升高,铁蛋白重链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下降(P<0.01);与IR组相比,IR+DFO组肺组织的ROS水平显著下降,铁死亡的线粒体形态有所改善,MDA水平下降,GSH水平上升(P<0.01);与IR组相比,I-pre-C明显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果糖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乳果糖预处理组。乳果糖预处理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乳果糖灌胃,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在手术前7 d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手术分离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夹闭30 min、再灌注60 min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收集血清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HE染色用来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TUNEL检测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部分小肠组织用来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果糖预处理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组织损伤和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和肠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结论: 乳果糖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后残存肝组织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肝在缺血再灌注前行缺血预处理(10min缺血后10min再灌注),再灌注期间行70%肝叶切除建立余肝再生模型.用affmetrix RAT GeneArray 1.0ST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大鼠再生肝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归类。结果再生肝组织有差异表达基因1103条,涉及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生长因子基因等,差异表达基因显著性的表达趋势有7种。结论缺血预处理后肝再生的过程是多基因调控的动态变化过程,用基因芯片有助于研究肝再生的机制,为促进肝再生提供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厚朴酚(Mag)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厚朴酚组。模型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Mag组建模型前预先30 min给予高、中和低3种浓度的厚朴酚(40、20和10 mg/kg)。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Ca2+]i。结果1)模型组LVED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LVSP及±dp/dtmax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ag组(40 mg/kg)LVEDP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LVSP及±dp/dtmax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2)模型组Bcl-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0 mmol/L KCl诱导的[Ca2+]i、Bax及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Mag组(40 mg/kg)Bcl-2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30 mmol/L KCl诱导的[Ca2+]i、Bax及caspase-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厚朴酚减轻大鼠缺血心肌损伤可能与下调[Ca2+]i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减轻兔肾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用肾动脉夹闭法造成兔肾缺血再灌流(IR)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在IR2h或24h,IPC组肾组织超微结构的病变明显较IR组轻;左肾系数、肾小管评分、血中肌酐、尿素氮含量、血、肾中白细胞(WBC)数、肾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较IR组低,肾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水平较IR组高,差异均有显着(P<0.05);与对照组比,除肾中WBC更低、CGRP较高外,差异均无显着(P>0.05).结论:IPC具有减轻肾IR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PC刺激内源性保护物质CGRP和NO生成和释放增多,同时抑制LPO的产生和WBC的滞留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期间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结论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及预处理组(IPC),每组各1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s,开放30s,反复3次,最后夹闭10min。于术后2d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部梗死面积;光谱法检测磷酸化的GSK-3β水平(p-GSK-3β);采用Linear Regression分析GSK-3β活性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增多(P〈0.01),p-GSK-3β水平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p-GSK-3β水平增高(P〈0.01);p-GSK-3β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使p-GSK-3β水平增高,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减少,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能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起拮抗作用,并探讨p53基因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模型,利用HE染色,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神经元凋亡百分率及p53基因表达。 结果:缺血预处理(IPC)组的神经元存活数目[(217±9)/0.72 mm2]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IR)组[(29±5)/0.72 mm2],P<0.01;IPC组的凋亡百分率(2.07%±0.21%)显著低于IR组(4.26%±0.08%), P<0.01; IPC组p53基因表达显著弱于IR组。 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53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可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对组织或器官提供保护作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1].本研究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探讨IPC对肝脏及补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肝脏缺血再灌注(HIR)时肝上下腔静脉(SH-VC)血中氧自由基(ROS)产生的时相及峰值,探讨SH-VC控制性失血处理对HIR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大鼠HIR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再灌注后0 min、5 min、10 min、30 min、1 h、2 h、6 h模型组与假手术组SH-VC及肝下下腔静脉(IH-VC)血中MDA的含量;在再灌注后的10 min分别在SH-VC及IH-VC进行放血处理,观察其对HIR损伤的影响。结果:HIR时SH-VC血中MDA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并在再灌注后10 min达到高峰,并且再灌注后0、5和10 min 3个时段,SH-VC内MDA的含量明显高于IH-VC内的含量;2%SH-VC放血输血处理组血清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组,处理后6 h血清ALT和AST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未处理组,并且生存率明显提高达7 d左右。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HIR 时SH-VC血中的ROS含量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在10 min时达高峰。在10 min高峰期进行20%SH-VC放血输血处理,明显减轻HIR损伤。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减轻白细胞致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沪州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沪州646000)冉兵,赵春玲沪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沪州646000)董文斌,冯志强,李莉华本文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在减轻白细胞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再灌注(inchemic 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再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再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 renal 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再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再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eNOS和 iN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无热缺血组(NWI)、单纯缺血再灌注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肝组织e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IPC后肝组织eNOS mRNA表达较IPC前高(P<0.05)。供肝再灌注后0.5、1、2及 3 h,各组肝组织eNOS mRNA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NWI组和WI组eNOS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PC组eNOS mRNA表达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各组肝组织iNOS mRNA均在供肝再灌注后1h开始表达,术后 2 h 和 3 h IPC组iNOS mRNA表达低于WI组(P<0.05或P<0.01),NWI组iNOS mRNA表达又低于IPC组(P<0.05或P<0.01)。 结论:IPC可能通过促进供肝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和抑制再灌注后晚期iNOS mRNA表达而保护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SCII)损伤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SCII组(Zivin法建立模型)、低和高剂量氯胺酮组(分别每天给予50和100 mg/kg氯胺酮,连续14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情况,检测脊髓组织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并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脊髓神经元数量;TUNEL法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组相比,SCII组术后Tarlov评分降低,并随时间呈梯度性升高;且脊髓组织正常神经细胞数减少,凋亡率升高;IL-1β、TNF-α、IL-6、VCAM-1水平及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明显降低(P<0.05),p-ERK1/2表达及p-ERK/ERK1/2比值均升高(P<0.05);与SCII组相比,氯胺酮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减轻(P<0.05),且低剂量组更明显。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可减轻SCII程度,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SCII)损伤及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SCII组(Zivin法建立模型)、低和高剂量氯胺酮组(分别每天给予50和100 mg/kg氯胺酮,连续14 d);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情况,检测脊髓组织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并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脊髓神经元数量;TUNEL法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组相比,SCII组术后Tarlov评分降低,并随时间呈梯度性升高;且脊髓组织正常神经细胞数减少,凋亡率升高;IL-1β、TNF-α、IL-6、VCAM-1水平及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明显降低(P<0.05),p-ERK1/2表达及p-ERK/ERK1/2比值均升高(P<0.05);与SCII组相比,氯胺酮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减轻(P<0.05),且低剂量组更明显。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可减轻SCII程度,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