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通过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但是效果不明显,因此采用细胞替代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记忆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并于双侧海马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认知和记忆能力变化,采用Brd U和NF,GFAP的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移植的细胞是否存活并分化,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单纯造模组比较,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均多(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细胞在大鼠海马周围分化为NF或GFAP阳性的细胞。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分析显示,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其脑内β淀粉样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在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内局部存活并分化,并且能够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降低脊髓损伤及脑梗死大鼠的Nogo-A及NgR的表达。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Nogo-A及NgR蛋白的表达。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后2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建模7 d后尾静脉注射移植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7个。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1),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 < 0.01),海马中Nogo-A与Ng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5);而与模型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 0.01),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加(P < 0.05),海马组织中Nogo-A及NgR表达明显减少(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保护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ogo-A及NgR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慢性脑缺血;Nogo-A;NgR;认知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27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量的实验证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复制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大鼠模型后,能迁移到损伤部位,表达神经细胞的潜在特性并且提高神经功能。 目的: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拟人类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细胞移植前掺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建立Wistar大鼠血管性痴呆样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与移植组。移植组致伤后第14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大鼠海马,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海马组织有无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并且观察从侧脑室到海马是否存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ecortin (DCX)吻侧迁移流。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逃避潜伏期及跨越平台次数优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P < 0.05)。②移植组大鼠海马组织及其周围可见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但未见从侧脑室到海马关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ecortin (DCX)吻侧迁移流。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其对海马细胞凋亡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幼年雄性清洁Wistar大鼠股骨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贴壁培养后,取3~4代BMSCs诱导分化并BrdU标记。制作VD大鼠模型,术后24 h颈内动脉移植0.5 ml 1.2×107/ml的BrdU标记细胞。术后2、4、8周检测移植细胞在V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以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移植后BMSCs广泛存活于VD大鼠脑组织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方向集中,主要聚集至海马、大脑皮质等缺血易损伤区域;术后2、4、8周模型组大鼠AAR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比例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海马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BMSCs颈内动脉移植后可透过血脑屏障向海马、大脑皮质等脑缺血易损伤区迁移聚集、存活,显著提高VD大鼠的认知能力,并对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表现出多分化潜能,在移植到缺血损伤脑内可存活并且部分可分化为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小鼠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缺血小鼠脑内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方法:全骨髓法分离β-Gal转基因小鼠总骨髓细胞,采用反复转移非黏附骨髓细胞的培养法收集纯化的第3代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0只C57BL/6J小鼠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造模后7 d,细胞移植组将第3代非黏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 μL定向移植到小鼠脑损伤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28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8 d。 结果与结论: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细胞移植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总路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5),空间探索实验中细胞移植组小鼠穿越原平台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 0.05)。提示非黏附骨髓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脑缺血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脑功能恢复,并对大鼠脑皮质及海马结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能与细胞的自身代偿以及神经生长递质的参与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神经应激性损伤刺激靶组织细胞分泌各种神经因子的表达有关。目的: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观察大鼠脑缺血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再生及脑的修复作用。方法:参考改良Nagasaw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后,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分别进行跑台运动训练和水迷宫康复训练,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学习记忆评分。采用TUNEL法检测脑皮质区及海马区凋亡神经元的表达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生长相关蛋白43蛋白在两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组16h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质区及海马CA1区表达明显增加;7d细胞表达达高峰,分化细胞明显增加。移植后运动训练7,19,21d移植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P均0.01);移植组大鼠水迷宫试验平台潜伏期的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移植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多(P0.05);缺血再灌注24h凋亡细胞达高峰,3d梗死体积测量为最大值;再灌注19d生长相关蛋白43达高峰。提示大鼠脑缺血损伤介导了神经功能缺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了神经再生,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上调抑制神经元凋亡,进一步促进了脑梗死灶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实,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轴突再生,恢复脊髓功能。 目的:进一步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不打击脊髓;其余小鼠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的第7天,治疗组用微量注射器,经眶静脉丛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入等量 DMEM培养基;模型组不做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判断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生长状态;通过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7 d后的细胞呈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模型组小鼠双下肢呈瘫痪状态,假手术组行动正常(P < 0.01)。细胞移植后2周,治疗组小鼠运动功能缺失症状逐渐恢复,对照组小鼠恢复不明显 (P < 0.05);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小鼠Tarlov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受损心肌组织内存活和分化。 目的:进一步观察局部注射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达到一定数量(106)后用BrdU标记。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未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1 mL直接注射到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的周围;假移植组: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DMEM培养液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7 d,取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注射到梗死心肌的周围;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5周测定大鼠心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5周假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低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高于移植前(P < 0.01);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高于移植前(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低于移植前(P < 0.01)。②移植后5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均高于假移植组(P < 0.01),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假移植组(P < 0.01)。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7 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 < 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 < 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多项研究证明,经静脉或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促进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然而,目前尚缺乏有关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移植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对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Lewis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将3×106 BrdU标记过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分别经股静脉和经心肌表面注射移植于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对照组注射等量PBS。4周后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并对大鼠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及毛细血管数量。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存留于心肌组织内的移植细胞未分化为心肌细胞,心梗瘢痕区血管密度在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经静脉联合经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未能改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心脏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有关。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再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左侧侧脑室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5)和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闭塞大脑中动脉也不移植。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7,14 d,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且细胞移植组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后14 d,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通过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而目前对于这一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细胞移植给药组:大鼠纹状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给予ERK1/2抑制剂U0126;非移植给药组:注射等量的PBS后给予U0126;细胞移植对照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给予溶剂对照;非移植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后给予溶剂对照。7d后通过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梗死区周围及皮质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较非移植组大鼠纹状体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磷酸化ERK1/2表达增强,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经U0126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没有变化,而随着磷酸化ERK1/2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数明显增高。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脑纹状体内可以旁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并通过激活ERK1/2抑制了脑梗死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外科显微镜手术和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均无法通过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来有效延缓或治疗失神经肌萎缩。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分化潜能,并且在一定环境因素下能对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由此推测其可以对失神经萎缩肌肉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减轻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组织萎缩。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用于移植治疗。将30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对每只大鼠左后肢进行手术。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主干,不钳夹神经,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钳夹坐骨神经主干后,向其支配的腓肠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2周,采用BBB评分评价各组大鼠左后肢运动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4 d,取腓肠肌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rdU标记为阳性;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移植治疗组失神经损伤的肌肉组织中存活并起修复作用;相对于模型对照组,移植治疗组失神经肌纤维由相互融合重新恢复规整。结果表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减轻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组织萎缩。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神经分化特性,有很多试验也证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于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 目的:比较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干细胞来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疗效。 方法:实验以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SD大鼠脑梗死模型,造模24 h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结果与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梗死模型大鼠的运动和认知功能,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的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比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明显,移植后第7,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梗死面积小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 < 0.05)。提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可能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组、溶剂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脑梗死1 d后经侧脑室注射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溶剂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PBS。 结果与结论: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皮质可见大量的微血管生成,2周达高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区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和溶剂对照组(P < 0.01)。治疗后4,7,14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脑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脑中动脉栓塞组和溶剂对照组(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大鼠缺血区微血管生成,改善缺血区血运,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是调控增殖及定向分化的首选生长因子之一,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反转录病毒PLXSN 为载体介导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染前后用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表达。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取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余45只按45 mg/kg的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2 mL、生理盐水0.2 mL。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人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的表达,且重点集中于胞核内。移植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与糖尿病组相比,各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相比,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下降(P < 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 > 0.05)。结果提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治疗大鼠糖尿病。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国内外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中,大多采用正常或者年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移植细胞来源。 目的:比较糖尿病和正常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差别。 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心肌梗死病灶区注射100 μL含有105-106个F2代正常大鼠或糖尿病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混悬液,空白对照组注射100 μL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移植后1个月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梗死区域心肌组织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细胞形态观察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大鼠股骨骨髓贴壁培养可获取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正常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快。移植后1个月,正常大鼠干细胞移植组梗死区域心肌组织形态较糖尿病大鼠干细胞移植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改善,梗死区域心肌组织Bcl-2的表达也高于其他2组。证实正常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糖尿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明显加快,且糖尿病使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目前多数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生物因子起主要作用。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过氧化氢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过氧化氢损伤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 PI3K 抑制剂处理组。以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评估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 < 0.01),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剂组也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P < 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细胞凋亡率低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剂组(P < 0.01),并且都低于与模型组(P < 0.01)。证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了过氧化氢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部分是通过PI3K途径发挥的。 关键词:心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缺血再灌注;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取得疗效。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不造模,于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模型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造成脊髓损伤模型,不做任何治疗;低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109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 mL;高浓度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后当天损伤区局部注射浓度为4×1010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 μL。 结果与结论:损伤后1 d模型组和两治疗组均无恢复迹象,运动评分低于空白组(P < 0.01);损伤7 d,两治疗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行为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损伤15,30 d,两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1)。移植后7,15,30 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恢复。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脊髓功能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需要结合药物及生物工程材料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芬戈莫德免疫抑制剂对脑损伤大鼠记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 5-303.975 kPa峰值的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脑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1-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脑损伤4周后取脑组织行PKH-26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周,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潜伏时间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脑损伤组明显缩短(P0.01)。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KH-26阳性细胞明显高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记忆功能,联合应用芬戈莫德免疫抑制剂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