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10月,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用器材研究所的今井庸二博士应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邀请,来所作了有关生物医学材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方面的学术报告。现行的评价方法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方法本身正朝着快速简单而又测试严密可靠的方向努力。今井庸二博士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这次报告主要介绍了他自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根据讲演的录音记录及有关资料作了翻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一、溶出物试验高分子材料中的一些易溶出物质是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反应的主要原因。易溶出物质一般是原料  相似文献   

2.
作为生物材料,尤其是植入型材料,它们同机体组织和血液的相容性能是很重要的性质.而这两者在任何一种材料的实际使用中却又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不同用途的材料其侧重点又不全相同.以植入型生物材料为例,按其接触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与血液接触和与其它组织接触(如皮肤、结缔、骨组织)两大类,本文拟就同血液相接触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抗血栓性能与其表面结构的关系、材料表面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一般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血液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研究[英]/MathewJ…//Biomaterial.-1993,14(1).-57过去研究表明聚BENAAm人纤维细胞培养引起细胞增生,而没有出现血小板扩散和聚集。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研究BE-NAAm和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腹股沟疝修补材料临床应用的效果及修补后在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寻找适合修补材料。方法:以腹股沟疝,修补材料,伤口愈合,临床应用,组织相容性为中文关键词,Inguinal hernia,repair material,wound healing,Clinical application,tissue compatibility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09-12相关文章。纳入与疝修补材料与腹股沟缺损修复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文章从疝修补材料的种类与性质,腹膜前修补法的合理性和优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材料学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特性可将疝修补材料分为不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和复合型材料。不吸收材料聚丙烯网片的优点是网孔较大,有利于纤维组织长入,提高了组织的强度和抗拉性,具较好的抗感染能力;缺点是质地较硬,不能单独放置在腹腔内。可吸收材料最大的优点是可抗感染和促进胶原的增殖。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减少异物(聚丙烯)的用量,防粘连,且有抗感染作用。结论:疝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促进了各种无张力疝修补的发展。随着更多新型材料的出现,可根据不同体质或不同生物特征的患者设计出更新型的补片。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眼科植入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的:总结眼科植入材料的生物学特点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人工晶体材料,人工巩膜,人工角膜,artificial crystal material,artificial sclera,artificial cornea”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眼科材料特点及应用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眼科植入材料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各种植入材料存在一定的相容性和并发症,如何提高人工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作为眼内的一种异物,机体对此产生反应是机体正常的防御现象,选择不同材质、不同特性和类型,在选择植入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相容性,保证植入后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植入后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酸性磷酸醇(AP)法用于高分子材料组织相容性的测定。该法系将受试高分子材料植入家兔背部肌肉中,一周后将动物处死,立即取植入材料周围的组织作冰冻切片,按“萘酚AS-TR磷酸盐法(Ieder and Stutt)”染色,以显示AP活性。组织的AP活性升高与细胞溶解及组织破坏的程度相平行,可作为组织不相容性的指标。同时,此法还可得到受试材料在活组织中相容性的图象。因而作者认为本法是一种检测医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组织相容性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兔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体外动态血栓形成试验,以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在观察不同医用高分子材料形成血栓过程中.发现整个过程可分为少量颗粒出现、大量颗粒涌现(即产生雪暴现象)、颗粒发生凝集、颗粒凝集回缩成块及形成圆柱形血小板血栓。本文对材料与血浆接触时间进行了研究,认为当材料与富血小板血浆接触60分钟后,可充分反映材料对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最后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五种高分子材料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血栓形成时间可作为评价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临床方面和研究室中使用的各种器具器材,是支持着当今医疗现代化的硬件之一。在日本的法规体制中,这些器具器材归属于药事法之下。据此法第二条定义,其名称为“医疗用具”。进而,根据此项政令规定了表1列出的分类方法及其例举。由表1可见,这些用具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体相接触使用,其应用结果是为了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目前一般把医疗用具的构成材料统称为医用材料。医用材料怎样才能达到医疗用具所需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呢?寻求这一目标的研究,在合成、制备方面广泛展开,在实用方面不断取得成果。这方面的研究是现代医学进步的要求以及由此相适应的高分子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疝补片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前景,寻找合理的腹外疝修补材料。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腹外疝修补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组织工程,腹外疝,生物材料。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传统的非降解生物材料仅可作为腹外疝的填充材料,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生物材料相继出现。目前国内使用的腹外疝修补材料分为不可吸收材料和可吸收材料,不可吸收材料如聚丙烯材料,可吸收材如聚羟基乙酸网以及复合型疝修补材等。这些材料通过机体与补片的刺激,而产生不同的反应,今后可能会出现选择修补材料,即根据不同的材料来修补不同的的伤口。而利用自体细胞和真皮材料完成腹外疝的修补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结论:虽然聚丙烯、聚羟基乙酸网材料是目前临床上大量使用的腹外疝修补材料,但由于其存在各自不可避免的缺点,腹外疝修补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优美特宫颈扩张棒由高性能吸水性好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制成,无毒副作用,一次性使用,可避免交叉感染。目的:观察优美特宫颈扩张棒用于置、取宫内节育器及人工流产术前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置、取宫内节育器、妊娠10周内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需扩张宫颈的275名女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7名,应用优美特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对照组138名,应用宫术宁胶棒扩张宫颈。观察两组术中宫颈软化扩张情况、镇痛效果、综合反应程度。结果与结论:两组育龄期置、取宫内节育器的宫颈扩张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人流和绝经期取宫内节育器的宫颈扩张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置入时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留置时的疼痛发生率均较低且无差异;两组手术结果及安全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顺利取出扩张棒,无宫颈损伤发生,术中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心脑综合征发生,未发生与扩张宫颈相关的不良事件。表明优美特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效果安全、可靠,可显著减轻疼痛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s a kind of dental implant material, the application of titanium has certain restrictions because of its higher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rate, infection and gingival hyperplasia.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olymethylmethacrylate has been used in artificial joints and artificial bones, but rarely reported to be used as dental implant material.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iocompatibility indexes such as cytotoxicity, cell adhesion rate, relativ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and post-implantation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human osteoblasts when pure titanium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are used as dental implant materials,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age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as the dental implant material. METHODS: Human osteoblast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hree groups were divided as follows: control group (cells cultured normally), pure titanium group (cells cultured with titanium extract)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cells cultured with polymethylmethacrylate extract). 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ll adhes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2, 4, 8 and 16 hours of culture with pure titanium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extracts (P < 0.05); the cell adhesion rate in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ure titanium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lls were sparse and grew slowly after 2 days of culture with pure titanium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extracts. Cells in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grew faster with fusiform distribution and obvious drawing phenomen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ativ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2 days of culture with pure titanium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extracts (P < 0.05); the relative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titanium group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t seru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7 days of implantation of titanium an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materials (P < 0.05),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titanium group (P < 0.05). There was only one rat developing allergic reaction, but no pyrogen reaction and no death in th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group; and three rats presented with allergic reaction, one rat present with pyrogen reaction and no death occurred in the pure titanium group.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s the dental implant material, polymethylmethacrylate is superior to pure titanium in the cell toxicity,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biocompatibility.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动物体内评价一种新的下腔静脉滤器(X滤器)和Cordis下腔静脉滤器(C滤器)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动物为8头猪,雄性,体质量(30±5)kg。将X和C两种滤器置入动物的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下缘),在不给动物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观察14d,然后取出滤器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对其输送系统进行电镜观察,并在置入滤器前和取出滤器前分别对动物进行造影观察和白细胞、血小板的检测。结果两种滤器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明显影响,X滤器和C滤器置入前和取出前白细胞平均值的变化分别是(0.575±4.333)×10^9/L、(3.375±9.411)×10^9/L,P〉0.05;血小板平均值变化分别是(-0.500±57.190)×10^9/L、(-33.000±57.860)×10^9/L。电镜观察显示两种滤器的输送系统都无血栓形成,但是造影显示X滤器血流有不同程度受阻,而C滤器血流受阻不明显;X滤器内有大量血栓形成,而C滤器内没有。结论C滤器的血液相容性好于X滤器。  相似文献   

13.
用外周静脉留线法对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高分子材料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是缩短研制材料周期的关键问题之一。评价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内方法甚多,但都不能免除手术的麻烦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因而影响观察材料在机体内环境中的“瞬间反应”和预测长期的体内反应,使研究受到限制。日本学者野一色泰晴开发的外周静脉内留置线法不但免除了手术的麻烦,而  相似文献   

14.
Chandler在1958年发明了一种体外血栓形成装置。此装置是一个直径为数毫米的塑料管(硅化聚氯乙烯管)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圆环,在塑料管内注入接近于半环的血液,然后以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相容性是指任何一种外源性物质,包括天然材料、治疗用的外源性细胞、植入的器官、人工材料的植入体或纳米粒子,为治疗目的植入或通过某种方式进入生物体,或与生物组织共存时,对生物体和生物组织造成损伤,或引起生物体、生物组织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6.
王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2):2221-2224
背景:随着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发展,各种生物材料相继出现,如何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成为人工肺技术发展的关键。 目的:评价各种呼吸机膜生物材料的应用性能,寻找合适的呼吸机膜材料。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1-01/2011-12有关生物材料应用于呼吸机膜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膜式,人工肺,生物材料”。排除内容重复、普通综述及Meta分析类文章。共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9篇。 结果与结论:目前人工肺膜的结构形式已从最初的卷筒式、平板折叠式发展到今天广为采用的微孔中空纤维膜式。用于制造中空纤维的材料主要为一些成纤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聚醚砜等。膜式人工肺可以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生物相容性。随着高新材料的开发、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人工肺必将开创治疗重症呼吸系统疾患的新局面。 关键词:膜式人工肺;中空纤维;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肝素涂层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3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髋关节假体材料的性能以及置入体内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髋关节,假体,材料,生物相容性,临床应用为中文关键词,以hipjoint,prosthesis,materials,biocompatibility,clinical applic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07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重点,探讨髋关节置换假体材料的种类、性能及临床应用。结果:金属材料在人工髋关节假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髋关节置换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存在耐磨损性差、润滑性差的缺点,且抗腐蚀性较差。陶瓷对陶瓷类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能和较小的毒性作用及骨整合作用,但是其易碎性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二十九种市售高分子材料(或制品)用适当方法加工成型后,制成试片。分别进行溶出物试验、溶血试验及检查细胞毒性的组织培养法等体外试验,对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医用性能进行了初步比较。检测的二十九种高分子材料(或制品)列于表1。检测的结果列于表2。(溶出物试验、溶血试验见本刊1979年1期第55页——编辑注)  相似文献   

19.
丝素蛋白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素蛋白是一种具有优良理化特性的高分子生物材料,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对国内外关于丝素蛋白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其优异的生物功能性做了综述,并对下一步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分子机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透析滤器膜材料中4种双酚类化合物的水平。方法选择聚醚砜膜、聚砜膜、聚酰胺膜。采用粉碎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3种透析膜材料中4种双酚类化合物(双酚A、双酚B、双酚S、双酚F)含量;使用微型滤器和小型蠕动泵进行不同膜材料透析滤器的体外洗脱实验,采用紫外法和荧光法测定渗出的双酚A、双酚B、双酚S、双酚F含量。结果在膜材料定量检测实验中,聚砜膜中以双酚A[(20.860±1.180)μg/g]为主,还有少量的双酚F[(0.842±0.082)μg/g]和微量的双酚B[(0.301±0.099)μg/g];聚酰胺膜中检出了双酚A[(18.700±2.877)μg/g],同时也检出少量的双酚B[(0.274±0.078)μg/g];聚醚砜膜检出双酚S[(0.013±0.007)μg/g]和双酚B[(2.043±0.397)μg/g]。在透析滤器体外洗脱实验中,聚醚砜膜主要洗脱出双酚S,聚砜膜和聚酰胺膜主要洗脱出双酚A。结论不同透析膜中含有双酚A以外的双酚类化合物,并有释放入血液的可能,那些声称不含双酚A的医用耗材仍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