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鼠疫组分疫苗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毒理学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对重组鼠疫组分疫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将疫苗1次给予小鼠后,观察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及小鼠对该药物的最大耐受量。分别进行小鼠和豚鼠的异常毒性试验,观察动物有无异常反应,7d后每只动物体重变化。进行家兔的局部刺激试验,注射给药后对动物和注射部位进行肉眼观察,取注射局部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行豚鼠的全身过敏试验,将致敏的动物静脉快速注射攻击,观察豚鼠有无过敏症状。 结果2种浓度疫苗经腹腔和皮下2种途径注射小鼠,均未引起小鼠的异常症状和死亡,小鼠对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0000μg/kg。小鼠和豚鼠的异常毒性试验表明,注射后7d每组动物均全部健存、无异常反应,且7d后每只动物体重均有增加,均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要求。局部刺激试验中疫苗对家兔注射局部皮肤未引起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身过敏试验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结论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和全身过敏试验毒理学实验结果显示,重组鼠疫组分疫苗用皮下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羟基磷灰石(HA)涂层对3D打印钛合金材料生物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3D打印钛合金材料分为有HA涂层材料和无HA涂层材料两个样品组。分别进行细胞毒性、刺激、急性毒性、溶血、回复突变、小鼠淋巴瘤试验和细胞致癌试验,将两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进行对比,观察羟基磷灰石(HA)涂层对3D打印钛合金髋臼杯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毒性试验中,有HA涂层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17±6)%,无HA涂层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6±14)%,均大于75%;在刺激试验中,两种材料生理盐水浸提液组的积分均为0,玉米油浸提液组的积分均为0.06;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体重均稳步增长;在溶血试验中,有HA涂层材料的溶血率为0.125%,无HA涂层材料的溶血率为-0.257%;在Ames试验中,两种材料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在小鼠淋巴瘤试验中,各剂量组的突变频率MF均大于或小于阴性对照组,且稍微高于阴性对照组的剂量组均不超过126×10-6。结论 两种材料均不具有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刺激和遗传毒性,同时也证明了两种材料都不具有溶血作用。有HA涂层材料和无HA涂层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证明HA涂层材料是安全可靠的,这也为未来开钛合金材料通过添加涂层改性提供了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课题组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喷涂钛酸钡制备了压电陶瓷涂层,但其生物相容性尚不清楚。 目的:检测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①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受试样品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②短期全身毒性实验:对Wistar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质量变化。③热源实验:自新西兰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受试样品浸提液与生理盐水,观察动物体温变化。④致敏实验:将豚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以材料浸提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溶液与完全弗氏佐剂为供试液。按照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 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规定,用最大剂量法进行致敏实验。 结果与结论:受试材料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无溶血作用、无毒性、不致热、无致敏作用,结果表明钛酸钡压电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代骨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合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材料浸提液后,采用细胞毒性实验以观察实验样品浸提液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反应;通过对小鼠尾静脉及腹腔注射试验样品浸提液后,观察其对小鼠的急性全身毒性反应;Ames实验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对其遗传毒性及致敏性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材料浸提液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为96.9%,细胞毒性反应为1级,无细胞毒性反应;对小鼠亦无明显的急性全身毒性作用,实验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动物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毒性Ames实验表明,在活化与非活化条件下,该材料浸提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对照组比均未增加2倍,对该菌株无诱变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显示,该材料浸提液无潜在的皮肤接触致敏性。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温敏性生物材料羟丁基壳聚糖的生物安全性,初步探讨该材料植入体内有无毒副作用。方法将壳聚糖进行羟丁基化制备出温敏性水凝胶,选用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通过MTS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通过SD大鼠尾缘静脉浸提液注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通过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浸提液注射及皮内浸提液注射,进行致热原反应试验及皮内刺激试验。结果羟丁基壳聚糖无细胞毒性,不引起试验动物体温升高,无皮肤刺激反应,急性毒性试验不引起试验动物死亡或者其它不适。结论羟丁基壳聚糖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安全的生物材料,有望作为新型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种以二甲基硅油、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成分的肠镜润滑消泡剂进行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评价,为这种肠镜润滑消泡剂在临床使用提供生物安全依据。方法 选择琼脂扩散试验对肠镜润滑消泡剂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检测,选择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用小鼠淋巴瘤细胞进行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MLA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细胞毒试验,将样品放置在固化的琼脂层上与L929细胞间接接触24 h,用中性红对细胞进行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毒性。Ames试验选用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五种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观察肠镜润滑消泡剂对细菌回复突变率的影响;MLA试验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与样品溶液接触3 h和24 h,通过计算其平板效率和大小集落形成数目计算突变频率,判断受试样品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率的影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使样品溶液与中华地鼠肺细胞(CHL细胞)接触6 h和24 h,通过对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肠镜润滑消泡剂对CHL细胞潜在的致突变性。结果 在细胞毒试验中,受试样品与阴性对照相比,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且受试样品显微镜下观察有少量畸形和退化的细胞,为轻微的细胞毒性;Ames试验样品组回变菌落数均未比阴性对照回变菌落数增加1倍或者1倍以上且无重复性;MLA试验样品组MF值与阴性对照相比无超过126×10-6的增长;染色体畸变试验受试样品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二甲基硅油、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成分的肠镜润滑消泡剂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可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注射性能和体外可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如何还不清楚。目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等检测载微球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合成柱状骨水泥和包裹微球骨水泥,取1g材料加入到100mL的磷酸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浸泡3d后提取的上清液即为骨水泥浸提液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以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和热原试验来考察材料的体内毒性。结果与结论: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浸提液组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组(除高浓度微球骨水泥组外)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材料浸提液没有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溶血实验显示,各组材料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均未超过5%。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除0.4mL骨水泥组和0.4mL微球骨水泥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该微球骨水泥的浸提液无明显细胞遗传毒性作用,但是高浓度和高剂量组的微球骨水泥仍有较低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溶血率和微核率的提高,因此在应用时要适当控制微球骨水泥的剂量和浓度。热原试验显示,注射后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06℃,小于1.4℃,说明材料无致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内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基因(Gpx-7)对5-氟尿嘧啶(5-Fu)引发小鼠骨髓抑制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5.Fu(25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模型.5-Fu注射后第1天,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pcDNA3.1-Gpx7重组质粒50 μg注入小鼠胫前肌(实验组),以pcDNA3.1空质粒载体50μg电穿孔转染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只小鼠.5-Fu注射前和注射后3、7、11、14 d,2组各断颈处死6只小鼠,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然后分别取5-Fu注射后7、14 d断颈处死小鼠各3只进行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并分别取5-Fu注射前和注射后3、7、11、14d断颈处死的小鼠各1只制备完整大腿骨石蜡组织切片,观察骨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注射5-Fu后11和14 d,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3917±733)和(6857±1878)/μl,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分别为(2683±920)和(4017±1011)/μl,均P<0.05)];注射5-Fu后11 d,实验组外周血小板数为(150.8±64.3)万/μl,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63.0±60.3)万/μl,P<0.05)];注射5-Fu后不同时间2组间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5-Fu后7、14 d,2组之间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注射5-Fu后11 d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注射5-Fu后14 d小鼠类似:注射5-Fu后14 d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接近注射前.结论 体内表达Gpx-7基因可以促进被化疗药物5-Fu抑制的小鼠骨髓再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羟基磷灰石是骨的主要成分,具有诱导成骨细胞的功能。纳米银具有广谱和高效的抗菌效果,钛基表面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材料既有生物活性又具有抗菌特性。目的:研究钛基表面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体外抗菌作用及影响因素,评价钛基表面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浓度0,0.5,1.0 mmol/L银溶液制备钛基表面沉积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样品,将其浸提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材料共培养,进行体外抗菌定性分析。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生物材料相容性检测标准,对健康成年昆明小鼠、新西兰兔进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综合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结果与结论:钛基表面沉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涂层材料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复合材料中银含量越高抗菌作用越明显,且动物实验中未出现明显的热原反应、溶血反应、急性毒性反应、皮肤刺激反应,与不含银的纯羟基磷灰石材料相比,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钛基表面沉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银复合材料,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刺激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100ml。 急性毒性试验:昆明种小鼠静脉注射LD_(50)为272.32(254.41—290.23)mg/kg,腹腔注射LD_(50)为810.03(776.59—843.46)mg/kg。 局部刺激性试验: 1.家兔5只,右耳壳皮下注射0.2%氧氟沙星注射液0.05ml分别注射三个部位,左耳壳相应的部位分别注射同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观察6、24、48及72小时的皮肤刺激性,各试验兔的注射部位均无刺激性,试药与生理盐水的分值均为0。  相似文献   

11.
背景: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原位生长明显提高了磷酸钙支架的强度与韧性。 目的:体外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β-磷酸三钙(nHAW/β-TC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3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静脉实验组,腹腔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24,48,72 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溶血试验:材料浸提液与稀释人鲜血混合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545 nm下检测A值计算溶血率;致敏试验:16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nHAW/β-TCP支架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二硝基氟苯。于注射后即刻和24,48,72 h观察局部皮肤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材料浸提液培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大体观察,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 结果与结论: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人工骨浸提液静脉及腹腔注射后不引起小鼠呼吸、进食改变或死亡,体质量稳定。溶血试验:nHAW/β-TCP的溶血率小于ISO规定的5%,可认为这种材料无溶血作用。致敏试验:豚鼠皮内注射后未出现过敏反应。细胞毒性试验:CCK-8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不同浓度人工骨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级。提示nHAW/β-TCP复合支架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反应和过敏反应,且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一种新型无镍Zr-基非晶态合金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的体外细胞毒性,并与常用生物医用合金Ti6Al4V的细胞毒性进行比较,以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按照ISO 10993-5:1999及GB/T 16886.5-1997标准,将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纯Zr及Ti6Al4V材料按试件表面积与培养液体积比为1cm2/mL和0.5cm2/mL分别提取浸提液,再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分别检测以浸提液培养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1、3、5d后的光密度(OD)值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RGR)以评价其细胞毒性。将人骨肉瘤MG-63细胞培养于合金样本表面3d后固定并分别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各组材料表面细胞生长形态。间接细胞毒性试验CCK-8结果提示,Zr60.14Cu22.31Fe4.85Al9.7Ag3组及纯Zr组与Ti6Al4V组相同,其1、3、5d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大于85%,经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或1级,符合国家医用材料合格标准;直接细胞毒性试验LSCM观察人骨肉瘤MG-63细胞在各组材料样本表面生长形态相似,并且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数量之间无明显差别;SEM观察到人骨肉瘤MG-63细胞于各组材料表面贴壁生长及细胞形态均良好,基本符合医用材料标准,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它可成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替代材料,尤其用于骨科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正常和注射心脏毒素后,致肌损伤的肌肉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肌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某些肌肉变性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在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肌肉退行性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C57雄性小鼠12只,饲养于独立送排风笼具(IVC Cage)实验室.随机分为6组,1~6组左侧股四头肌局部注射心脏毒素(5μg/只),右侧股四头肌为对照,1~6组分别在注射后1d、4d、1周、2周、4周、6周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完整分离出股四头肌.浸入4%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包埋切片染色,与对照C57小鼠股四头肌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比较分析(样本量为10),了解c-Met的原位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股四头肌中c-Met在肌卫星细胞上仅有少量的表达;与对照比较,注射心脏毒素24h后,表达即明显增加并持续到观察终点的第6周,且其表达量在第1周达到高峰且直到观察期间末(第6周),仍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t可能是肌肉损伤修复过程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肌苷注射液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观察肌苷注射液有无溶血作用、血管刺激性及过敏性。经试验证明:肌苷注射液在最大浓度4%,最大体积0.4ml/10g,即1.6g/kg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后活动进食未见异常,7天内动物无死亡,故其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1.6g/kg。而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肌苷注射后出现萎糜,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在剂量1.6和1.28g/kg时分别死亡10%和5%,而1.02g/kg时未发现死亡,故其最大耐受量为1.02g/kg。用0.1%肌苷注射液隔日一次腹腔注射致敏豚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内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基因(Gpx-7)对 5-氟尿嘧啶(5-Fu)引发小鼠骨髓抑制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尾静脉注射5-Fu(250 mg/kg)的方法建立小鼠骨髓抑制和再生模型。5-Fu 注射后第 1 天,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 pcDNA3.1- Gpx7 重组质粒 50 μg 注入小鼠胫前肌(实验组),以 pcDNA3.1 空质粒载体 50 μg 电穿孔转染作为对照组,每组各 30 只小鼠。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2 组各断颈处死 6 只小鼠,计数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然后分别取 5-Fu 注射后 7、14 d 断颈处死小鼠各 3 只进行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并分别取 5-Fu 注射前和注射后 3、7、11、14 d 断颈处死的小鼠各 1 只制备完整大腿骨石蜡组织切片,观察骨髓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注射 5-Fu 后 11 和 14 d,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分别为(3917 ± 733)和(6857 ± 1878)/μl,均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分别为(2683 ± 920)和(4017 ± 1011)/μl,均 P < 0.05)];注射 5-Fu 后 11 d,实验组外周血小板数为(150.8 ± 64.3)万/μl,明显高于同时点对照组[(63.0 ± 60.3)万/μl,P < 0.05)];注射 5-Fu 后不同时间 2 组间单条腿骨髓细胞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 5-Fu 后 7、14 d,2 组之间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注射 5-Fu 后 11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类似;注射 5-Fu 后 14 d 小鼠的骨髓组织形态接近注射前。 结论 体内表达 Gpx-7 基因可以促进被化疗药物 5-Fu 抑制的小鼠骨髓再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减轻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症状,然而尚无不同移植途径下间充质干细胞对哮喘疗效的比较。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不同应用方式对小鼠哮喘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区别。方法:Balb/c小鼠72只进行3次独立的实验,每次24只。将24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全身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模型组、全身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小鼠分别在第1,7,14天以进行3次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第22-26天卵清白蛋白溶液持续雾化吸入30 min,连续激发5 d。全身应用组和局部应用组小鼠于雾化前1 d分别经尾静脉注入200μL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5×109 L-1)和气管注入50μL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1010 L-1)。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显著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全身应用可以下调气道高反应,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数量,减轻肺组织中的炎症浸润,抑制血清中卵清白蛋白特异性IgE的分泌,降低肺泡灌洗液中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而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应用对上诉症状无改善。间充质干细胞的全身应用可有效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而其局部应用无改善作用。提示间充质干细胞不适合采用经气管内注射的应用方式,可能需经全身血循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基质的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网孔状的填充料袋,结合输送器械,获得可膨胀性的骨材料扩张及填充系统。按照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致敏试验系统评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复合材料(PET/PMMA)的生物相容性。结果PET/PMMA复合材料急性毒性试验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活动、体重及呼吸均无明显差异;致敏豚鼠试验组无红斑及水肿;溶血率为1.24%,无溶血性。结论本课题组研制的新型骨材料填充器,经检验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促神经再生复合剂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即时制备以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剂(N6,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15594.1);将N6按不同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再按治疗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按治疗剂量体外行凝血和溶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前后实验动物的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对脑和脊髓无不良刺激作用,对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肠道、脑和脊髓组织无伤害作用;N6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N6鞘内注射具有良好的的生物安全性,可以作为新型药物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在介导可注射骨材料的注入过程和评估其原位成骨情况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可注射性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CS/nHAC)支架材料注入大鼠皮下组织,分别于注射后1、14、28 d进行超声成像检查,定量测定支架的灰度值,半定量监测支架的体积及内部血供情况。 结果 在实时超声的监测下,支架材料准确注入骨缺损部位,并且在通过超声对材料的体内评估中发现,与壳聚糖/胶原(CS)支架相比,CS/nHAC支架表现出较大的硬度,较稳定的体内降解率及较好的血供。  结论 实时超声可直观、安全、准确地介导骨支架材料的注入过程,并能无创地评估可注射性骨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固化过程、降解过程和血供情况,在评估可注射性骨材料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一)急性毒性:小鼠口服4g/kg,腹腔注射1g/kg;大鼠口服2g/kg,观察一周均未见动物死亡。 (二)长期毒性:大鼠、狗连续口服不同剂量的药物6~8月,饮食、活动等均未见异常,肝、肾功能,血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病理组织检查,无药物性病变。 (三)三致毒性:致畸试验阳性,88 mg/kg与利福平相似出现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