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TACE)后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肝右叶块状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栓塞-化疗-再栓塞后再次行DSA造影检查。TACE术前、术后两次造影条件相同,观察肿瘤区和非肿瘤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1例中,肿瘤组织内动脉有增生或显著增生的血管网43例(84.3%),主瘤栓塞后DSA检出1~3个大小不等的次瘤34例(66.7%)。TACE后,肿瘤区血管密度减小、非肿瘤区血管密度增大,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管径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TACE后肝肿瘤区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存留。主瘤栓塞后次瘤的发现,对于手术治疗的取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肝VX2移植瘤经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瘤周抗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质量2~3 kg。用VX2鳞癌制作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每组10只)。实验A组行TACE过度栓塞结合索拉非尼超声微泡治疗,实验B组行TACE过度栓塞结合索拉非尼治疗,阳性对照C组行灌喂0.9%氯化钠溶液和TACE过度栓塞。治疗4周后,行MSCT检查,计算碘油沉积的体积(V_I)和残瘤灶的体积(V_R),然后取实验兔标本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强度。结果实验A组VI为(4.5±2.1)cm~3,明显大于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1.5±1.8)cm~3、(1.4±1.2)cm~3;P0.01],但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V_R为(2.8±2.7)cm~3,明显小于实验B组和阳性对照C组[(5.1±3.8)cm~3、(8.9±4.6)cm~3;P0.05、P0.01];实验B组也明显小于阳性对照C组(P0.05)。实验A组没有发现肝内外转移,实验B组3只发现肝内外转移,而阳性对照C组10只均发现肝内外转移。实验A组、实验B组及阳性对照C组平均VEGF表达强度值分别为0.11±0.06、0.21±0.08、1.48±0.32。实验A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C组(t=5.14,P0.001),实验B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C组(t=3.36,P0.001)。结论兔肝VX2移植瘤经索拉非尼微泡造影剂增强脉冲式聚焦超声组织毁损术和TACE过度栓塞,在瘤周可形成抗血管生成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9岁。血管瘤位于肝左叶11例,肝右叶32例,同时累及肝两叶者7例;病变单发者30例,多发者20例。有上腹隐痛、腹胀、贫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者22例,无症状者28例。全部病例经B超、CT、MRI和/或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DSA设备,以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其中10例为2次栓塞.40例行1次栓塞。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瘤体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杨凯 《医学信息》2009,22(9):1828-1829
目的 研究肝血管瘤的DSA表现及瘤血管栓塞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用超液化碘油加平阳霉素制成的乳剂行瘤血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38例,随访6-24个月.结果 瘤体形态呈"爆米花状"、"半弧形"及"环行",染色时间呈"早出晚归"征象;栓塞治疗后随访25例,14例缩小50%以上;8例缩小50%以内;3例大小无变化,复查彩超瘤体内血流信号均减弱.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瘤血管栓塞是一种理想的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癌动脉造影及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中晚期肾癌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或MRI检查而确诊;采用Seldinger’s技术,局部麻醉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Yashiro导管,常规行腹主动脉及双肾动脉造影,以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再将导管超选择插管或尽可能接近肿瘤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随机抽取我院近3年所做的17例术前未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肾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血管造影表现为患侧肾肿瘤供血动脉增粗,分支紊乱移位,肿瘤内可见粗细不均、扭曲杂乱的新生血管,有些呈网状改变及包绕征象,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少数病例伴有斑点状血湖、小的动一静脉瘘,静脉期及实质期可显示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形成情况;栓塞组术中失血量为0—600ml,平均310ml,手术时间为60-150min,平均90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为0—1600ml,平均480ml,手术时间为80—195min,平均120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组术中见瘤体质地变软,表面苍白,瘤体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形成明显水肿带,易于剥离;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显示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瘤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液化。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是中晚期肾癌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可切除率,同时也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为了避免机械取栓术中血栓脱落造成远端栓塞,作者以期运用微球囊临时隔截的方法来建立防止血栓脱落的保护装置。目的:探讨采用微球囊临时阻断动脉血流并隔截栓塞段保护下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Beagle犬10只在全身麻醉下经股动脉插管将微球囊导管送至优势侧椎动脉内并充盈球囊临时阻断血流,经微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建立椎动脉血栓栓塞模型,按治疗方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实验组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后行机械碎栓吸栓联合药物溶栓。两组治疗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栓塞椎动脉再通状况;采用血栓性脑缺血血流分级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造模前及取栓后12 h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建模后12 h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统计两组血管再通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10只beagle犬的优势侧椎动脉均成功出现血栓栓塞。对照组中2只犬椎动脉完全再通,3只犬椎动脉部分再通,其中1只犬椎-基底动脉与颅内动脉中可见多处小点状充盈缺损,颅内动脉显影差,对比剂返流,建模后12 h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示左侧颞顶叶稍高信号影,病理检查示左侧大脑颞叶动脉腔内见血栓形成。实验组中5只犬椎动脉均完全再通,未见脑梗死。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急性脑动脉栓塞血管再通中采用微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血流并隔截靶动脉保护下机械碎栓、吸栓联合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防止小栓子脱落栓塞远端动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软骨细胞外基质具有众多的信号分子蛋白和因子,其成分和特性最接近天然软骨组织,因而其很可能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最理想原料。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软骨细胞外基质混合凝胶微球复合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皮下异位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 方法:制备软骨细胞外基质微丝悬液,将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海藻酸钙-软骨细胞外基质混合凝胶微球中体外培养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实验组),以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混合于单纯藻酸盐凝胶微球作为对照组,于4周后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番红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时微球中干细胞呈球形软骨细胞样形态,生长、增殖情况良好;实验组术后第4周取材可见外形呈类软骨样组织块,甲苯胺蓝、番红O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类软骨样细胞及类软骨陷窝样结构,植入的混合凝胶微球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对照组显示微球部分降解,周围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及淋巴细胞。结果可见海藻酸钙-软骨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干细胞形成的微球植入裸鼠皮下可以构建为类软骨样组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冷循环微波刀序贯治疗对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肝癌患者接受治疗,瘤块体积均大于5cm。其中仅27例瘤块为单个,其余33例为多个,但均不超过6个。所有病例均经过全面评价,均失去最佳手术切除时机。化疗栓塞采用经皮经肝动脉插管,1周后常规复查CT观察碘油沉积情况,如果肿瘤被栓塞不完全充分,则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结果中位随访期12个月(6~18个月),CT随访显示,128个肿瘤结节中,108个病灶(占84.3%)为完全坏死,16个病灶(占12.76%)为不完全坏死,4个(3.1%)病灶为部分坏死。其中44个原发癌灶中36完全坏死(占80.3%),16个转移癌灶中12个完全坏死(占7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冷循环微波刀序贯治疗肝癌效果良好,能明显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经侧枝循环行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1例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癌患者应用RH、Cobra配合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2例经腹腔干插管至肝段水平行化疗栓塞。7例经肠系膜上动脉插管至肝段水平,并行化疗及栓塞治疗,插管成功率为77.8%(7/9);4~6周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2例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行灌注化疗。结论腹腔干动脉狭窄后肝脏可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其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尤为常见,应用RH、Cobra导管配合微导管技术,多能顺利插管至肝段水平对肝癌行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含甲氨喋呤正常人体白蛋白微囊(MTX-HAS-MC)经动脉肝动脉灌注栓塞后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及微肿在肝动脉内的栓塞方式,栓塞水平,降解时限等进行了研究。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狗,肝动脉插管,分别注入含10%MTX白蛋白微囊及单纯MTX(溶于生理盐水)。定时测定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药物浓度及行肝组织病检,比较二者差异。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微囊大多呈单行串珠样排列栓塞肝微动脉或肝毛细动脉(窦前水平),多数在肝小动脉内以微囊为中心形成血栓。术后20天的标本内仍可见到完整无损的微囊检塞在位。动态检测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物浓度。实验组肝、血药物浓度一时程相差1.33-5.70倍;对照组肝、血药物浓度相差不大。微囊组肝药浓度始终高于相应的对照组肝药浓度,随着时间的推延,由1.3倍-28倍。微囊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远远长过对照组,两者在肝内相差2.8倍,在下腔静脉血内相差3.6倍。结论 微囊为血管末梢栓塞剂,在体内其裂解时限超过20天。微囊栓塞阻断末梢血供,大量药物浓集于肝组织中,并可经微囊不断裂缓缓解,使肝内持续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以上作用对肝癌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局部植入组织工程生物填充材料是整形、重建外科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 ,通过一定工艺进一步制备了以海藻酸钙凝胶微球为主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通过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动物模型 ,考察了填充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 ;初步分析了该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机理。结果表明 :在阻止或延缓材料在体内吸收方面 ,与凝胶相比 ,微球的作用明显 ;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海藻酸钠纯化并不显著影响该填充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 ;微球可以完整地从体内回收 ;植入后组织学观察正常。综上所述 ,海藻酸钙凝胶微球有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T灌注参数(BF、BV、PS)的变化情况。方法 60例兔VX2肝癌模型均分为三组,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对照组。40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分为两组,单纯TACE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分析各组实验动物或病例在治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VEGF、MVD)和CT灌注扫描(BF、BV、PS)的改变。结果治疗前,三组兔VX2肝癌模型、两组HCC患者在BF、BV、PS和VEGF、MV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兔VX2肝癌模型、HCC患者)的VEGF、MVD均较单纯TACE组降低,BF、BV、PS均较单纯TACE组升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Endostar可以有效抑制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HCCTACE术后的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栓塞模型,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平均兔龄14个月,体质量4.1kg。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1~5枚血栓,对照组仅注射造影剂。行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用改良Bederson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CT灌注成像观察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情况。结果实验组17只兔(85%)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表现为手术侧MCA主干闭塞,神经功能缺损,MCA供血区血流灌注异常,DWI信号、TTC染色异常。3只脑缺血模型建立失败,其中2只为颈内动脉栓塞,1只闭塞的MCA再通。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MCA血栓栓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选择合适的血栓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强度、频率可调的电场对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及低电场辐照对HIFU疗效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一组为对照,其余四组为治疗组;兔肝VX2肿瘤细胞株活化、培养、传代后接种于兔肝脏。结果:治疗组的肝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地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肝肿瘤经超声治疗的时间缩短,其存活时间均长于对照组。结论:一定强度的低频电场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能提高肿瘤细胞对超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 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 肝癌的效果。 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 肝癌模型,造模后14 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 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 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 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 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晚期大肠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 灌注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不完全梗阻症状消失,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已有肝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含甲氨喋呤正常人体白蛋白微囊(MTX-HAS-MC)经动物肝动脉灌注栓塞后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及微囊在肝动脉内的栓塞方式,栓塞水平,降解时限等进行了研究.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狗,肝动脉插管,分别注入含10%MTX白蛋白微囊及单纯MTX(溶于生理盐水).定时测定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药物浓度及行肝组织病检,比较二者差异.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微囊大多呈单行串珠样排列栓塞肝微动脉或肝毛细动脉(窦前水平),多数在肝小动脉内以微囊为中心形成血栓.术后20天的标本内仍可见到完整无损的微囊检塞在位.动态检测肝组织,下腔静脉血药物浓度.实验组肝、血药物浓度一时程相差1.33~5.70倍;对照组肝、血药物浓度相差不大.微囊组肝药浓度始终高于相应的对照组肝药浓度,随着时间的推延,由1.3倍~28倍.微囊组的药物消除半衰期远远长过对照组,两者在肝内相差2.8倍,在下腔静脉血内相差3.6倍.结论微囊为血管末梢栓塞剂,在体内其裂解时限超过20天.微囊栓塞阻断末梢血供,大量药物浓集于肝组织中,并可经微囊不断裂解缓解,使肝内持续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以上作用对肝癌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雄伟  李睿 《医学信息》2007,20(4):320-322,F0003
目的评价急诊动脉栓塞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2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经CT及腹腔穿刺证实。所有病例均先行DSA造影,找到出血靶动脉,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用超液化碘油加明胶海棉进行栓塞治疗,进行了急诊动脉栓塞治疗的20例患者中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11例。观察术前术后血压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造影均可见肿瘤血管和染色征,其中13例可见造影剂外溢,其余病例因血管痉挛或肿瘤染色掩盖等原因而未显示。20例患者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从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发现血性腹水到TAE治疗结束时间(3.18±1.18)h。术前术后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诊栓塞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对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基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系统尚不完善。应用新型栓塞剂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操作的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尚未查到。目的:实验设计了以三丙烯微球进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子宫动脉栓塞的可行性验证。方法: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盆腔动脉铸型组10只,用于行盆腔血管铸型术,了解雌性豚鼠子宫动脉起源、行程、长度、直径及分支等解剖学特征;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建立,并行双侧子宫动脉微球栓塞的技术研究及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由髂内动脉发出,主干和弓状支的血管直径分别为(0.350±0.022)mm及(0.160±0.012)mm。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豚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40~120μm及100~300μm三丙烯微球的用量分别为(0.040±0.005)mL和(0.017±0.002)mL。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肌瘤成模率达75%。病理切片可见子宫动脉弓状支、浆膜下二级分支及部分三级分支动脉内均有栓塞微球存在。子宫肌层增厚,肌瘤结节处细胞呈栅栏状或编织状排列。栓塞后肌瘤缺血坏死明显,子宫肌层及内膜无缺血坏死病理改变。说明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术具有可行性,栓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手段。目的:应用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观察损伤近期修复情况。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左膝取软骨细胞,右膝造模。采用体外培养后的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复合海藻酸钠凝胶,混入CaCl2溶液中制成串珠状凝珠,体外培养4周。实验组植入海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复合物,对照组植入不含细胞的海藻酸钙凝珠,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纳入新西兰大白兔30只,除其中1只术后单侧膝关节僵硬强直外,其余均未见手术后关节活动障碍,所有动物术后无感染,无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对照组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空白组修复不明显,以纤维软组织修复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实验组修复组织以表达Ⅱ型胶原为主,对照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着色较淡,Ⅱ型胶原表达量少。空白组修复组织不表达Ⅱ型胶原。结果提示藻酸钙凝珠-自体软骨细胞修复软骨缺损有较好效果,表明自体软骨细胞复合藻酸钙凝珠能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