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  肖玉周  周建生 《解剖与临床》2007,12(1):23-26,30
目的:比较超低温冷冻预处理异体神经和宿主接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取Wistar大鼠坐骨神经2 cm为异体神经供体.A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为超低温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为新鲜异体神经移植应用CSA组,D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6周、18周行大体观察、光电镜组织学观察及形态定量学分析、电生理等指标检测,来评价神经再生和局部免疫反应情况.结果:C、D两组比较,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移植体再生神经纤维数量与直径、髓鞘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变化相似;B组神经再生的各项指标优于A组(P<0.01或P<0.05),但组织学显示仍有较多单核细胞浸润,与C、D组比较仍存在差异(P<0.01或P<0.05).结论:超低温冷冻虽降低了异体神经抗原性,移植后神经再生仍不及宿主接受免疫抑制的异体移植.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肌卫星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适应能力,而且在异体内免疫原性低,免疫排斥反应低,移植后存活时间长。因此设想肌卫星细胞异体移植在促进缺损神经再生等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目的: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缺损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均切断右后肢坐骨神经,并通过生物可降解膜包裹缺损神经断端形成神经再生室。用微量注射器抽取已配制成的肌干细胞悬液0.2mL注入移植组的神经再生室内。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和12周进行大鼠行步态测定,并用锇酸染色法制片观察缺损神经再生情况。观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直径及髓鞘厚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大鼠经肌卫星细胞移植后腓肠肌湿质量残存率、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等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8和12周,移植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提示在神经再生室中加入肌卫星细胞能促进缺损神经纤维的再生及其结构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制备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他克莫司不仅具有抗免疫排斥的效果,还具有强大的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那么能否将两项因素与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形成一个桥接体,既能抑制异体移植的免疫反应,又能有效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目的:采用理化联合处理方法制备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经脱细胞处理后形成异体神经桥接体。用100μL微量注射器将含他克莫司与肌源性干细胞的凝胶注入异体神经支架,用以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3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切断其左侧坐骨神经造成10mm的缺损。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以注射植入后的异体神经进行桥接;对照组仅注入透明质酸凝胶。术后8,12周进行坐骨神经指数和神经电生理测定。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和结论:在同一时点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移植体及远段有髓纤维计数均优于其他3组(P0.05)。各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大量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他克莫司+肌源性干细胞组较其他3组再生神经纤维更加密集、排列规则整齐;移植体许旺细胞大量增殖,移植体中央及远段内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高于肌源性干细胞组、他克莫司组,微束之间结缔组织少,接近于正常。说明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促进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肌源性干细胞和他克莫司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是一对具有协同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出现Wallerian变性,近端相应节段脊髓出现神经元凋亡,导致轴突再生困难,影响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效果。目前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对损伤局部的修复与刺激,而对近端神经元胞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与局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脊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期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6,8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4,8周,各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均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相应节段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局部电刺激。  相似文献   

5.
<正>您从事神经再生的基础或临床应用研究吗?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病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多种干预因素(干细胞、神经因子、相关基因、神经移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神经药理、康复、手术、电磁疗法、中医药等)对损伤神经组织的保护、再生及功能重塑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影像学评价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您从事神经再生的基础或临床应用研究吗?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病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多种干预因素(干细胞、神经因子、相关基因、神经移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神经药理、康复、手术、电磁疗法、中医药等)对损伤神经组织的保护、再生及功能重塑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影像学评价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评价您正在将科研结论和临床应用成果撰写文章吗?  相似文献   

7.
背景:神经导管技术理论上采用生物或非生物材料预制成合适的管状支架,桥接神经断端两侧,在提供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同时通过神经诱导、营养作用促进神经再生。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4例陈旧性上肢神经损伤患者,以患者自愿原则分2组治疗:试验组采用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对照组采用自体周围体表感觉神经移植修复。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肢体神经损伤功能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后,两组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功能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且试验组效果更好(P < 0.05);两组损伤侧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材料符合神经修复导管支架的要求,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异种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与NGF的效果比较。我们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补阳还五汤(BuYangHuanWu Decotion,BYHWD)治疗组、NG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动物分别存活4周和8周,不同时段各组为6只。以上3组大鼠分别以10mm长度的兔异种去细胞神经支架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补阳还五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用补阳还五汤水煎剂和生理盐水按10ml/kg灌胃,持续1月。各组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定、移植体的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在同一时相点补阳还五汤组SFI、术侧L3~L5脊神经节和L3~L5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细胞的HRP标记细胞数均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补阳还五汤组与NGF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同一时相点形态学观察结果:各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大量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补阳还五汤组再生神经纤维更加密集、排列规则整齐,移植体雪旺细胞(SC)大量增殖,接近于正常。上述结果提示,应用补阳还五汤可促进异种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与NGF的作用效果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除了具有造血的作用以外, 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制备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1 cm缺损)以及可吸收甲壳素神经再生室。实验组室内注入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对照组室内注入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空白对照组室内注入等渗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且12周优于6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S-100 免疫组织化学及Loyez氏神经染色法显示:实验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2周多于6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能够促进实验性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甲壳素导管;传导速度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6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证实甲基泼尼松龙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可促进神经再生;而曲安奈德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 目的:对比观察曲安奈德与甲基泼尼松龙在兔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和对照组。兔双侧胫神经切断后行端端缝合,吻合口周围各组分别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生理盐水局部注射。 结果与结论:曲安奈德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步态、足底溃疡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均较少出现神经吻合口周围粘连,镜下观察吻合口周围再生神经纤维较多,结缔组织增生较少;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曲安奈德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在上述各指标中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局部应用曲安奈德或甲级泼尼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对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移植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GF治疗组、GM1治疗组、NGF+GM1联合治疗组,选取兔胫神经进行化学萃取,形成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前分别用等渗盐水(NS)、NGF液、GM1液或NGF+GM1液浸泡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术后各组大鼠术侧小腿肌内分别注射NS液、NGF液、GM1液或NGF+GM1液。术后4、8周行大体观察并用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测定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点,NGF+GM1联合治疗组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小腿腓肠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优于单独用药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GF+GM1联合治疗组有大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顺畅地通过远端吻合口。本研究结果提示联合应用NGF和GM1可明显促进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移植后的神经纤维再生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干细胞治疗神经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的: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细胞移植前掺入10mg/L的BrdU进行标记。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移植组。移植组大鼠致伤后第7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脊髓损伤中心,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于大鼠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第7,14,30,60,90天进行BBB评分;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其脊髓组织中有无BrdU阳性细胞、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du+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及单染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盐水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0d内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至第9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单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您从事神经再生的基础或临床应用研究吗?○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病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多种干预因素(干细胞、神经因子、相关基因、神经移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神经药理、康复、手术,电磁疗法、中医药等)对损伤神经组织的保护、再生及功能重塑○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影像学评价○神经损伤与再生及功能重塑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纤维蛋白-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复合支架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评价该支架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圆柱状复合支架移植入大鼠脊髓完全横断缺损部位,同时以该模型动物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w、8w、12w对动物下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然后取出支架/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损伤部位神经纤维再生和胶质细胞增生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支架移植部位的组织学结构。结果显示:术后4~12w支架移植组动物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4w,移植组可见支架内有少量神经纤维,此后神经纤维逐渐增多,而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对照组脊髓损伤局部可见坏死空洞,空洞周边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移植组神经丝蛋白(NF-200)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含量高于实验组。以上结果提示:纤维蛋白支架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纤维蛋白(原)作为生物材料用于构建修复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脊髓损伤区域的微环境通过高压氧可获得显著改善,但高压氧对脑损伤微环境有何影响呢?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区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断制作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并进行高压氧治疗,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作对照,假手术组不结扎颈内动脉不干预,模型组造模后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高压氧治疗过程及环境条件。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第16天高压氧组的大鼠肢体功能评分、术后14 d 脑梗死区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均升高(P < 0.05),术后24 h梗死灶体积均降低(P < 0.05)。结果证实,高压氧治疗促进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再生微环境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信息物质,包括可溶性因子、细胞外囊泡、蛋白质、各种RNA等,这些物质能够在细胞间通讯,乃至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这些物质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培养液中。这种含有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并去除了细胞碎片等杂质的培养液,称为细胞培养上清。 神经再生: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神经再生过程可归纳为3个方面:受损神经近端轴突的萌芽和伸长,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再生轴突与靶器官之间突触连接的重建。神经再生分为中枢神经再生及周围神经再生。受轴突外部再生微环境的影响,中枢神经再生较外周神经再生更为困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功能恢复,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面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培养上清是否有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修复。 方法:分离纯化嗅鞘细胞并鉴定,制备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在体外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组织块,观察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情况;在体内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应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坐骨神经轴突再生及髓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嗅鞘细胞纯度高达(94.4±3.1)%;②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对比,高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背根神经节组织块的5根最长神经轴突平均长度显著增加(P < 0.05);③免疫荧光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再生神经贯通缺损区域,并且再生神经排列有序,神经再生情况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④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再生神经轴突的数量和髓鞘厚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⑤结果表明,嗅鞘细胞培养上清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再生轴突的髓鞘化,为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嗅鞘细胞的无细胞疗法。 ORCID: 0000-0002-9558-8585(杨雨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采用自体神经游离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比较理想,但有其弊端。为此寻求一种更佳修复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目的:验证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周围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并注入生理盐水;标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分别于术后1,3个月,对实验动物进行活体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3组实验动物均有神经再生及修复表现,但程度不同。实验组失神经表现恢复的较对照组早,电生理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组织学检查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金标准"的自体神经桥接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自体静脉桥接+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周围神经缺损后的再生、修复具有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并显著提高再生神经纤维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量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缺血大鼠脑内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中成活并迁移,可部分转变为神经元,并能促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较神经保护剂具有更长的治疗时间窗。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成年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干细胞移植组。另取成年 SD 大鼠 4 只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假手术组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干细胞移植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移植前、移植后 7,14,21,28 d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表达。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 7 d 在梗死灶能检测到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 移植后 14 d 增多达高峰,移植后 28 d 逐渐减少并消失;移植后 7,14 d 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免疫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 0 分;随时间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 14 d 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并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9.
<正>您从事神经再生的基础或临床应用研究吗?○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神经退行性病的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多种干预因素(干细胞、神经因子、相关基因、神经移植、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神经药理、康复、手术、电磁疗法、中医药等)对损伤神经组织的保护、再生及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需要结合药物及生物工程材料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芬戈莫德免疫抑制剂对脑损伤大鼠记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 5-303.975 kPa峰值的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脑损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KH-26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1-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脑损伤4周后取脑组织行PKH-26免疫荧光、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移植后4周,各组平均潜伏时间均逐渐缩短,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平均潜伏时间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脑损伤组明显缩短(P0.01)。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芬戈莫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KH-26阳性细胞明显高于脑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记忆功能,联合应用芬戈莫德免疫抑制剂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