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m23基因在涎腺腺体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性囊性癌(adenoidcysit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在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阳性率为88  相似文献   

2.
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过继免疫治疗的特点,通过体外试验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与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别作用于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诱导的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kiler,LAK)细胞杀伤靶细胞不同阶段时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2为LAK杀伤敏感细胞,TNF-α与IFN-γ均适合作为增强剂增强LAK细胞杀伤ACC-2的活性。TNF-α的增强方式是与IL-2共同诱导LAK细胞,而IFN-γ则通过预保温ACC-2细胞提高其被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潜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对细胞外基质侵袭及趋化运动的能力。方法 MTT法测定SACC-LM,SACC-83,ACC-M,ACC-2与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粘附,用改良Boyedn chamber方法观察了SACC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以及趋化运动。结果 高转移的SA  相似文献   

4.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polymorphouslow gradeadenocarcinoma ,PLGA)又称小叶癌或终末导管癌 ,好发于小涎腺 ,属低度恶性 ,常易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腺样囊性癌。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间丝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在PLG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 :标本来自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PLGA 7例 ,多形性腺瘤 10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正常涎腺 7例。标本经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4μm切片。选用广谱性细胞角蛋白AE1/AE3(CK)和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ABC法染色。…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 :利用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中间载体 ,化学交联制备磁微粒 甲氨蝶呤 白蛋白微球新型载体 (FM MTX) ,探讨其缓释特性及体内外抗肿瘤效果。采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舌癌Tca8113、口底癌HSC 2、腺样囊性癌SACC 83及颊癌BcaCD885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对舌癌裸鼠移植瘤进行外加磁场诱导靶向治疗。2 结果 :发现磁导向甲氨蝶呤交联物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在体外 ,FM MTX对 4种口腔癌细胞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随着药物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增加 ,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 分别为Tca8113 ( 0 1…  相似文献   

6.
腺样囊性癌在纤维连接蛋白中趋化功能变化及其浸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中的固相趋化功能变化探讨其浸润机制。方法 用Boyden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测定了3种ACC细胞对FN的趋化反应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变化。结果 3种ACC均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趋化功能强;ACC和SCC细胞表面α2、α3、α6和β1受体亚单位水平高,且ACC3α5也高;受体阻断可见:FN中阻断ACC的α5、β1受体亚单位趋化功能呈高度抑制,阻断α4呈中度抑制,SCC则阻断α1、α4和β1呈强抑制。结论 FN中ACC比SCC侵袭力强;各种细胞不同受体在FN中趋化反应的作用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金属硫因蛋白(metallothonein,MT)、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5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50例SACC的MT、PCNA、p53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MT的表达与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下颌骨中心性鳞状细胞癌(附10例报告)AREPORTOF10CASESMANDIBULARCENTRESQUAMOUSCELLCARCINOMA杨建平胡勤刚原发性颌骨中心性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primarycentralsquamousce...  相似文献   

9.
[SeePartIinShanghaiJStomatol9(1):34-38,2000]III.AnImageBasedApproachtoDesignandManufactureofaSiteSpecificBone/CartilageConstruct Ourimagebasedapproachtothedesignandmanufactureofasitespecificscaffoldformaxillofacialreconstructionconsistsof5basicsteps(Figure2).Use…  相似文献   

10.
nm2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有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肺转移者阳性率为88.2%(15/1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DPK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病理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23基因在人ACC肺转移过程中起到抑制转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颈侧A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将正常涎腺 2 3例和腺样囊性癌 (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 2 6例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并切成4μm厚 切片以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S 10 0A1、S 10 0A2、S 10 0A4、S 10 0A6和S 10 0B均由瑞士的Zurich大学的CWHeizmann教授馈赠。其余的抗体来源如下 :GFAP6F 2 (MoAb) ,GFAP(PoAb ) ,NSE(MoAb) ,vimentin(MoAb) ,EMA (MoAb)和CEA (PoAb)购自Dako,Denmark。GFA…  相似文献   

12.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CD) / 5 氟胞嘧啶 (5 FC)自杀基因系统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强的杀伤作用 ,但在口腔鳞癌方面的研究仍较少 ,我们将CD/ 5 FC系统用于治疗口腔鳞癌移植瘤。1 .材料和方法 :于BALB/c裸小鼠右侧腋下接种Tca81 1 3细胞 (何荣根教授惠赠 ) ,肿瘤形成直径约 5mm时开始治疗 (第 8天 ) ,随机分组如下 :空白对照组 8只 ,5 FC对照组 7只 ,AdCMVCD对照组 7只 ,AdCMVCD/ 5 FC组 8只。瘤内注射AdCMVCD(许德华教授提供 ) :1× 1 0 9PFU/次 (第 8、1 1天接种 ) ;腹腔注射 5 FC(Si…  相似文献   

13.
面部孢子丝菌病误诊基底细胞癌1例ACASEOFSFOROTRICHOSISMISDIAGNOSISBASALCELLCARCINOMA陈伟良鲁长明孢子丝菌病(Sforotrichosis)为较少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发生于面部皮肤者,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 a; A C C)细胞系中粘附分子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株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 A C C2 和 A C C M)培养细胞及其 S C I D 小鼠移植瘤模型进行粘附分子 C D44s(标准型)、 C D44v6(变异型)、 Ecadherin( Ecad)、αcatenin(αcat)、βcatenin(βcat)的检测。结果 (1) A C C肺转移灶的肿瘤细胞中粘附分子的表达普遍高于其皮下移植瘤细胞;(2) A C C M 肺转移灶肿瘤生长缓慢,细胞分化相对较好,而其皮下移植瘤和腹腔种植瘤肿块生长迅速,细胞分化差;(3) C D44v6 在 A C C M 和 A C C2 体外培养细胞中均有弱阳性表达,而在异体移植瘤中包括皮下移植瘤和肺部转移灶均无表达。结论  A C C细胞中 C D44s 的表达受细胞分化程度影响,并影响了肿瘤细胞本身的生长状况; Ecad/cat复合体的表达与否或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正比; C D44v6 在涎腺 A C C中的表达和转移能力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纤维粘连蛋白(FN)与人涎腺样囊性癌(Acc)转移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oyden小室体外移动试验和体外粘附试验,对人涎腺样囊性辣细胞系ACC-2和其克隆出的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FN在ACC-M表达明显高于ACC-2。在加入外源性FN后,ACC-2体外移动性、粘附率均明显提高,已接近ACC-M,而ACC-M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FN在Acc侵龚和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方法将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块,进行裸鼠皮下接种、传代,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对其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染色体分析。结果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组织块移植于裸鼠后,获原代移植成功。2年期间移植瘤在裸鼠之间共连续传代4代,移植BALB/C裸鼠5只,平均潜伏期44.33天。经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移植瘤与其原发肿瘤结构特征一致。染色体检查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符合人类体细胞核型。结论成功建立人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传代,移植瘤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基因TIP30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致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CMV启动子序列的特异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PCR,制备AdTIP30/ACC-M病毒液.BALB/c nu/nu鼠30只(4周龄,体重18~20 g),随机分3组,各10只,AdTIP30/ACC-M、ACC-M及AdLaeZ/ACC-M分别注射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实时PCR测定AdTIP30/ACC-M病毒滴度为3.01×1010/ml,AdTIP30/ACC-M组移植瘤出现时间要比ACC-M组及AdLacZ/ACC-M组推迟4 d,肿瘤生长缓慢(P<0.01).结论:实时PCR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快速、简便、滴度高.抑癌基因TIP30能够显著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  相似文献   

18.
5种口腔颌面部肿瘤细胞系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CA、conA、WGA、SBA、UEA、DBA、PNA7种凝集素作探针,检测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舌癌Tca8113细胞、腺样囊性癌ACC细胞、口底癌HSC2细胞、牙龈癌Ca9-22细胞等5种口腔颌面部肿瘤细胞系的凝集素受体的情况。发现各种肿瘤细胞的凝集素受体各具特点,凝集素以conA、RCA、及WGA的阳性率最高,分布的部位(胞浆或胞膜等)和形式(大小不同的颗粒、疏密不等的网络等)则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中肌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此癌的组织发生,对其细胞的一些分化行为进行了实验观察。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了ACC-2和ACC-3细胞系细胞,在体外能不同程度地表达肌上皮细胞特有的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和肌浆球蛋白(myosin)成分;加入分化诱导剂dB-cAMP后,可使上述成分表达增强并使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由阴性转阳性。作者还观察到ACC细胞的分化与其增殖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改变细胞生长环境时,部分细胞呈“印戒”样,表明其具有分泌功能;将单个细胞悬浮生长于胶原凝胶为基质的培养基可形成典型的管样结构。作者认为,本研究结果支持ACC的组织发生来自闰管细胞的观点,对认识该肿瘤的发生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发生的关系,我们采用WesternBlot技术对PKC5种亚型α、βⅠ、βⅡ、ε、δ在该肿瘤亚细胞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涎腺腺样囊性癌及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胞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