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突发事件救治用血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血是目前医疗救护得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手段和保障.在突发事件下如何保证血液安全供应是当前医疗救护保障体系中血液应急预案制定、完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院在汶川"5·12"地震中担负救治地震伤员工作,我们针对地震前后本院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血浆用血量的对比分析,得出突发事件下救治用血的一些特性结果,从实践验证的角度为完善突发事件下保证血液供应的紧急预案提供有效的借鉴[1,2].  相似文献   

2.
225例地震伤外科手术用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汶川地震伤员手术用血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5月12日—6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地震伤员的输血原始发血单,记录其性别、年龄、手术名称、输血量、输血时间。结果因手术需要,手术前、中、后24h输入红细胞悬液(RBC)或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地震伤员共有225名,年龄1—87岁;用血量:RBC为1163U、FFP为124500ml。输入RBC≤2U者占手术总人数的40.89%(为总量的14.4%),2.5—4U者占27.56%(19.7%),4.5—10U者占24.89%(32.5%),RBC>10U者占6.67%(33.4%)。输入FFP100—400ml者占44.89%(26.87%),450—1000ml者占18.22%(24.02%),>1000ml者占9.33%(49.12%),另有27.56%的地震伤员未使用FFP。FFP输入量与RBC输入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2=0.8547,P<0.05)结论华西医院地震伤员手术用血属于少量或中等量用血,相对于RBC用量而言,FFP的用量可能偏多,规范血浆的使用,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将是血液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德阳地区地震伤员的输血特点及规律,更好地指导突发事件时的临床用血和储血备血。方法用Excel分析德阳地区5月12日至6月11日320例输血伤员的临床资料和输血记录。结果320例输血地震伤员中男149例,女171例。血液总用量1 442 U,A型占34.5%,B型占16.6%,O型占38.9%,AB型占10.0%。全血64 U,悬液1 000 U,血浆378 U,成分输血率为95.6%。输血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大于60岁者95例,用血量为427 U,占29.6%。输血高峰集中在5月13日。以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用量最大。骨折、外伤用血最多。结论地震等大型灾难时,采供血机构要掌握各地血型分布的不同特点及一线医院和后方医院伤员情况和用血情况的差异,分清各个时期用血量的变化,合理储备充足的血液制品。既要保证用量又要避免浪费。临床医生应针对各种不同疾病科学、合理、有效地用血。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后,卫生部及浙江省卫生厅组织转运508名地震伤员来杭救治.本中心在保证省城日常医疗用血的同时,保障了地震伤员医疗用血的供应和安全.我们调查分析了地震伤员的用血情况[1,2],以期为今后大规模救治伤员提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住院地震伤员临床用血分布及血液种类和数量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救治地震伤员不同科室用血分布及血液种类和数量的特点,为医院今后应对灾害确保救治伤员用血需要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统计2008年5月12日—28日集中救治地震伤员期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不同科室用血种类和用血量分布并与上年同期进行对比,运用SPSS13.0和EXCEL 2003软件处理和分析各组数据并做图。结果医院救治伤员期间输血科室主要集中在ICU、骨科、外科,依次占输血总人数的31.5%、30.2%和17.1%;全血和红细胞悬液输注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533.3%和119.3%、血小板输注总量下降82.9%,冷沉淀和血浆输用总量分别为18U和14U,上年同期冷沉淀和血浆未输用;手术和非手术输血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增长347.6%和下降59.0%;输用红细胞悬液、全血、冷沉淀、血浆和血小板依次占输血总量的87.6%、4.1%、3.9%、3.1%和1.3%。结论医院在救治地震灾害伤员期间,不同科室临床用血种类和数量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医院应根据收治地震伤员数量和血液输用特点,对红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制品及时储备或补充,以备紧急救治时快速向临床科室提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和优化影响血液供应能力要素,建立血液供应评价体系。方法将潍坊市2005~2010年临床用血数量、用血结构和特殊用血作为血液供应能力的要素,评价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临床人均用血量逐年攀升,冷沉淀、血小板临床用量显著增长,血浆和冰冻成分临床用量明显下降,血型、库存周转期结构更加合理,特殊用血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献血招募、库存调控和用血评估对提高血液供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109名地震伤住院伤员的临床用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震伤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性伤害,除发生大量骨折、颅脑损伤和软组织伤外,还可能引发一部分伤员因长时间物理挤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于地震伤的救治,除了手术治疗外,输血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为了解地震伤员的用血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也给输血科血源储备提供合理依据,我们对本院"5.12"汶川大地震后收治的伤员临床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在血液供应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2010年潍坊市临床用血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以用血数量、用血结构和特殊用血作为血液供应能力评价指标,并在观察组中实行社会营销式献血招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人均用血量和冷沉淀、血小板供应数量增长明显,血浆用量趋于平缓,血型、库存血周转期结构更加合理,冰冻成分供应量明显减少,满足RhD阴性用血、外调用血和大量急诊用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无偿献血社会营销式招募的开展,对巩固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建立,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数量,调整用血结构、保障特殊用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绵阳所属的北川,平武等地为极重灾区,在此期间,我院累计收治地震伤员1142人,其中接受输血治疗115人.为了解地震伤员用血情况,为大型自然灾害临床用血提供依据,我们分析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12日收治的地震伤员的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总后卫生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血液保障救援机制,根据地震灾区伤员救治工作需要,由沈阳、济南、南京、成都军区及第三军医大学等军队采供血机构迅即筹集了>100万ml的血液,并预约1万名献血者作为流动血液储备,加强精确血液保障能力.在震后24 h内,首批10万ml急救血液已从从解放军重庆血站调拨运抵成都;紧急调用我军自己研制的简易运血箱,发往承担输血救治伤员任务的各单位;而且在这次抗震救灾血液保障救援行动中,运用我军自主研发的运血装备和保温材料,解决了血液长途运输的温度保持及血液质量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11.
李芳 《中国输血杂志》2008,21(8):573-573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总后卫生部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血液保障救援机制,根据地震灾区伤员救治工作需要,由沈阳、济南、南京、成都军区及第三军医大学等军队采供血机构迅即筹集了>100万ml的血液,并预约1万名献血者作为流动血液储备,加强精确血液保障能力.在震后24 h内,首批10万ml急救血液已从从解放军重庆血站调拨运抵成都;紧急调用我军自己研制的简易运血箱,发往承担输血救治伤员任务的各单位;而且在这次抗震救灾血液保障救援行动中,运用我军自主研发的运血装备和保温材料,解决了血液长途运输的温度保持及血液质量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救治汶川大地震伤员的输血疗效。方法观察41名地震伤员的输血治疗情况,检测伤员输血前后的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41名地震伤员输全血和/或红细胞悬液400—6400ml,平均输血量1233ml,血浆200—9600ml,平均输血浆1550ml。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前后伤员RBC、Hct明显升高,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血钾水平稍有下降(4.64±0.67)mmol/L vs 4.06±0.30mmol/L,P>0.05)。结论输血治疗是地震伤员的重要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基本保证了日常临床用血需要和输血安全。在突发事件中,医疗救护是挽救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输血治疗是医疗抢救的重要手段,如何保证充足且安全的血液供应是对采供血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重大灾害事故医疗急救用血应急机制是保障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冯灵  陈静  杨蓉 《护理研究》2009,(10):2738-2739
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发事件,曾一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紧张,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特别是对地震伤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我科以收治卒中和消化疾病为主的综合科室,地震期间开始收治地震伤员,为对地震伤员更好的护理,对我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冯灵  陈静  杨蓉 《护理研究》2009,23(30):2738-2739
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发事件,曾一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紧张,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特别是对地震伤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我科以收治卒中和消化疾病为主的综合科室,地震期间开始收治地震伤员,为对地震伤员更好的护理,对我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特大地震灾害期间医院血液需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12"特大震灾期间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用血和灾区血液需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8年5月12日16:28时至6月1日00:00时救治地震伤员期间,成都地区医院所需全血等6种血液制剂的血型和数量与上年同期比较,并对重灾区绵阳、德阳和广元市3地医院同期救治地震伤员用血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SPSS13.0和EXCEL 2003软件分析数据并作图。结果成都地区医院在救治地震伤员期间,全血、红细胞悬液和血浆需求量分别为2110、12761和15119U,较上年同期1240、8810、7096U分别增加70.2%、44.9%和113.1%,Rh阴性血和冷沉淀更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06.9%、385.8%,血小板则比上年同期减少5.3%;B型全血、红细胞悬液和血浆需求量血型构成比分别是17.6%、22.7%和25.3%,O型3种血液需求量血型构成比分别是49.9%、35.6%和38.8%,A型和AB型3种血液需求量血型构成比变化不明显。灾区医院救治伤员全血、红细胞悬液和血浆需求量由灾初短暂急剧增加,到中、后期明显减少,分别减少到灾初需求总量28.8%(86单位)、13.0%(329U)和55.1%(370U)。结论特大震灾发生后,医院血液需求的种类及数量需求都快速增加,尤其以Rh阴性血液和冷沉淀需求量增加更为显著,救治伤员期间血小板需求量变化不明显,且灾区医院血液需求量的明显变化直接与医院毁损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2013-2017年住院人数、手术台次及用血量,评价用血控制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对2013-2017年该院住院、手术患者数量及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血液成分用量情况。结果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次呈逐年增加趋势,但红细胞、血浆总用量和人均使用量却逐渐减少,冷沉淀用量2013-2015年逐渐减少,2015-2017年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该院对稀缺的红细胞和血浆用量控制较好,各血液成分分配合理,临床用血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骨科单病种手术近3年临床用血量及各成分变化特征,为提升骨科单病种临床用血及手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用血各成分用血量、单病种手术例数、手术用血量等,比较3年骨科单病种用血的变化特征,为指导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寻找依据。结果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70/3 533)平均用血量2.6 U,血浆152.1 ml;股骨头置换术(231/3 533)平均用血量2.3 U,血浆170.6 ml;髋关节置换术(326/3 533)平均用血量2.6 U,血浆158.5 ml;四肢骨干及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 168/3 533)平均用血量2.7 U,血浆144.8ml;后路减压置骨内固定术(338/3 533)平均用血量2.5 U,血浆95.4 ml;单病种手术用血情况与术前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血液保护技术的开展及止血带、止血药物的应用密切相关。结论对骨科单病种手术用血的分析有利于提高我院临床用血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各类脊柱手术围手术期用血情况,以了解本院血液保护工作取得的临床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本院骨科1166名围术期曾输血的脊柱手术患者血库原始资料,分析采取血液保护措施后,不同手术种类与临床用血的变化趋势。结果10年来红细胞输注量随手术量的增加递增,但患者的平均输注量逐年降低,以术中减少为主;红细胞输注量的手术种类以脊柱肿瘤手术为主;新鲜冰冻血浆用量自2004年迅速增加,且以术中增加幅度最明显。结论血液保护工作对控制脊柱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的输注量有一定的成效,但新鲜冰冻血浆用量的急剧增加是临床合理使用还是有滥用情况,尚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远海岛礁医院血液保障的经验做法,探索远海岛礁医院适宜的血液保障模式。方法回顾远海岛礁医院血液保障的实践做法,建立了后方支援保障与"流动血库"相结合的血液保障模式。结果 2种血液保障模式不仅可以满足驻岛军民、过往舰船人员及周边海域作业者的常规医疗用血需求,而且对平时突发事件的血液需求也有一定的保障能力。结论虽然2种血液保障模式可以满足少量常规医疗用血需求,但遇大量用血及批量伤员时则存在一定困难,建立冰冻红细胞储备为基础储备的保障模式是未来血液保障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