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于2001~2005年,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脘痛6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军 《河北中医》2006,28(5):362-362
2001~2004年,笔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腹满、嗳气、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96例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21~72岁,其中以36~66岁较多,平均年龄48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者达18年。对照组7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18~70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7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并伴嗳气、  相似文献   

5.
胃窦炎中胃癌发生率较高。胃窦炎患者来我院就诊经西医检查排除癌后大多转中医科调治。1979年以来,笔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窦炎4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1例中,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2岁,以30~50岁为多,占85%。病程长者12年,最短者9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脘痛反复发作史,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通过活检病理  相似文献   

6.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脘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院痛在临床上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证是以胃院部反复呈节律性疼痛为主,常伴有暖气吞酸钠呆、便清或黑便,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近几年来,笔者在临证中常以黄茂建中场为主方,随证化裁治疗虚寒性胃院痛36例,收到满意效果。兹报告于下:1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在24~62岁之间,以50岁以上居多,占24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8a,平均56a。多数病例都有反复发作病史,全部病例均经胃部钡餐检查。2临床表现以仲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据。疼痛部位常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右,或在脐部上方;发病时间,常于餐后3~sh…  相似文献   

7.
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养胃汤治疗胃脘痛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2009年11月,笔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养胃汤化裁治疗胃脘痛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脘痛34例王建光(河北省第一建筑公司职工医院071070)1一般资料34例中,男25例,女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1岁;病程在13个月以上31例,12个月以内3例;住院时间最短5天,最长190天;人院后经胃镜检查者28例,受...  相似文献   

9.
黄茂建中汤由小建中场加黄茂组成,具有温中补气、和胃缓急的功效,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上消化道溃疡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5~ZO岁者5例,21~40岁者12例,41岁以上者23例;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5年。治疗前均有典型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且疼痛能为碱性药物或进食所缓解,伴有吐酸、暖气、嘈杂感。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及局部病理检查确诊。2治疗方法以黄茂建中场为主。偏寒者加革劳、党参以温中止痛;偏热者去桂枝,加黄连以清化湿热;泛酸者加吴茉葬、乌贼骨暖肝…  相似文献   

10.
黄芪建中汤系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方载《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尤在泾注:“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黄芪尤为专长也”。本方配伍严谨,疗效卓著。本人将该方用于治疗胃脘痛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应用该方治疗胃脘痛应掌握以下几个辨证要点:①疼痛性质:为隐痛、钝痛、胀痛,得按则舒,得温痛减。②疼痛部位:以上、中脘为主,个别亦有放散至背部者。③疼痛时间:有定时性疼痛,大多在食后2~3小时痛作,得食痛减,亦有少数终日绵痛下休者。④脉舌及临床表现:脉沉迟或弦细,舌淡苔薄白,肢冷便溏,泛吐清水或酸水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比较对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 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所调查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共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黄芪建中汤为主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双八面体蒙脱石口服,根据〈儿科学〉中的相关内容为标准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并根据患者服药后的情况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82.09%,而对照组仅为59.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建中汤在临床用药时随症加减用药,以和里缓急、温中补气、运脾止泻为主要功用,是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药,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较高 ,占上消化道内窥镜受检率的 7.5 %~ 13.8%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之一 ,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 1995~ 2 0 0 0年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5 9例 ,取得了较好成效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 5 9例患者中男 39例 ,女 2 6例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 4 6 .5岁 ;病程 1年以内 19例 ,2~ 6年 2 6例 ,9~ 2 0年 14例。多数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 ,曾服用稀盐酸、胃蛋白酶等多种西药未见成效。症见胃脘痛 ,喜按 ,饥饿时痛甚、食后痛缓 ,嘈杂 ,痞满 ,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15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50例小儿腹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党参、白术、茯苓、桂枝等),对照组患者使用思密达。其中1个疗程为7d,患者服用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73.3%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IgA与IgG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全面有效治疗小儿腹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98例长乐市医院(350200)吴良章笔者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98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98例患者中,男62例,女36例;胃溃疡3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平...  相似文献   

15.
张仓 《陕西中医》2010,31(9):1134-1135
目的:观察温中补虚法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经胃镜确诊的浅表性胃炎32例,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浅表性胃炎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黄昇  黄志雄  林勇 《光明中医》2015,30(2):305-30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建中汤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36例,显效17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胃镜复查总有效率为88.8%。  相似文献   

18.
<正>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的方子。笔者运用此方减饴糖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系统观察的170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70例中,男102例,女68例。年龄:20~30岁52例,31~40岁71例,41岁以上者47例。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16年。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黄芪50~10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方法:服汤药期间,停服一切中西药,以便观察疗效。服药数剂后病人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也要连续服药3个月为一疗程,然后再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9.
刘良福  王犇 《中医药导报》2002,8(12):748-748
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 36例 ,显效 17例 ,好转 16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1.2 % ,胃镜复查总有效率为 88.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P阳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