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 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治疗痛风病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痛风灵微丸的处方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为其临床前研究提供疗效可靠的优化处方,探索中药复方定量优化方法。方法:运用均匀设计改良法,以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研究。结果:以均匀设计法得出痛风灵微丸的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处方值。结论:该实验研究将拆方分析方法与最佳剂量配比研究结合起来,得到了比实践少1味药物的结论,并推荐其用于新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治疗痛风病疗效确切的院内制剂痛风宁微丸的处方结构进行优化研究,为其临床前研究提供疗效可靠的优化处方,探索中药复方定量优化方法。方法:运用均匀设计改良法,将所获得的数据输入设计软件包Qbasic,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方程,同时以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研究。结果:以均匀设计法得出痛风宁微丸的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处方值,即由传统配方6味中药组成优化为5味,虽减少了1味中药,其药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体现了运用科学方法优化传统配方科学性。结论:该试验研究将拆方分析方法与最佳剂量配比研究结合起来,得到了比实践少1味药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治疗慢性胆囊炎中药小复方为例,探讨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有机结合实施处方剂量配比和结构优化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本文以特征性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初步判定处方组成,进而利用正交设计对均匀设计优化结果进行取舍与确定。并依据不同因素自身及相互间交互作用F检验结果及各药性味主治理论,对复方内部的配伍关系加以科学诠释,对组方配伍结果做出合理判定。结果: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及比例为赤芍15g、X17g、枳壳13g、槟榔13g、当归1.8g。结论均匀设计与正交设计相结合,可以克服两者单独为用筛选处方时各自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最佳的筛选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评分法,对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进行剂量配比优化研究,借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小复方,为后续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候选药物。方法:1采用U7(76)均匀设计进行分组;2对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睡眠时间的实验;3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实验;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的测试);5综合评分法评价干预效应,确定最佳剂量配比。结果:苦参和五味子作为筛选后确定的最佳药物组合;两药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为1:3。结论:采用均匀设计对治疗失眠的中药小复方进行3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综合评分法评价各剂量配比组的综合效应,确认兼顾收益与风险的苦参与五味子为最佳组合,两药最佳剂量配比为1:3,可将此方作为候选药物用于后续研发。  相似文献   

8.
李超  范颖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3):348-349
目的:比较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与其药效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方法: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观察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配比对其药效的影响。结果:人参与当归按1∶2剂量配伍时改善骨髓抑制的作用最佳。结论:人参与当归不同剂量的配比对其药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示均匀设计可作为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杨铭  张莉  葛迎利  鲁艳柳  季光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39-3443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多指标综合评价,多组分药物配伍优化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药效试验—多指标综合评价-LASSO算法建模—进化搜索寻优—试验验证的研究策略,以血清ALT,AST,TG,TC,HDL,LDL,肝TG浓度,肝体比值为药效指标,对降脂颗粒的组方配伍进行优化.结果:层次分析法结合CRITIC法确立的综合药效值,既反映了中药复方的多靶点、多层次的药理效应又反映了实际样本数据的信息,LASSO算法能较准确的反映复方组分与综合药效的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的最佳配伍组经实验验证,相对于原方组具有相对较好的综合药理效应.结论:层次分析法结合CRITIC法可用于中药复方药效多指标综合,结合LASSO算法是中药复方多指标评价,多药物配伍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伍比例,并找出相关通路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采用U10(108)均匀设计表,设置不同配伍组,以MTT法测定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存活率作为药效评价指标,将均匀设计方法与药效学实验相结合,经统计分析筛选出大川芎片有效组分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最佳配比关系,同时设置验证实验来证明结果的可靠性。结果:Na2S2O4对诱导DSH-SY5Y细胞缺氧损伤有较好的效果,且各配伍组对缺氧损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CSZ均匀设计软件输出结果显示:当川芎多糖∶川芎酚酸∶川芎挥发油∶天麻多糖∶天麻总苷生药量配比为4.7∶1∶4.6∶8.7∶1.2时,保护缺氧损伤细胞效果最佳;通过通路图分析,明确乳酸脱氢酶LDH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关系,可通过LDH结果验证MTT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复方按最佳配伍剂量入药可达到服用相同剂量使药效增强的效果,且组分入药成分清晰,为中药配伍的剂量关系及组分中药的研究探索出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通过反复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建立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于实验终点观测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SABC法检测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心肌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轻微。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减轻炎性细胞损伤和自身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中医方剂智能分析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得到该方剂的具体功效及适应症。方法:通过构建中医方剂数学模型,将数字化信息进行权值计算,把计算数值放入中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查找得到分析结果。结果:经测试该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经典方剂测试功效与实际功效的对比其准确率可到达83.3%。结论:该方法能够用于中医方剂的评价,具有一定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多数中药复方配伍都是关于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中医药理论对配伍规律具有指导作用,其中理论研究占据绝大部分,而关于复方配伍的研究,在药理学、药物效应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增长,正交设计、均匀设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的文献报道开始增多。现今,实验大部分是对药物配伍、以及不同剂量配伍的研究,查找药效增强或减弱,以确定最适宜的药物配伍和剂量配伍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味剂量的变化可能不会导致药效的改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剂量配伍将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复方功效强弱、性质方面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新的化学成分。研究者从中医药理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化学成分与药代动力学和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中药组方配伍的认识与思考,其中有效组分配伍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特点,并论述了从拆方方法、指纹图谱法和现代仪器运用等多种途径揭示中药组方配伍研究中的配伍原则、配伍规律和相关进展。2000年后,实验研究分别在饮片和有效成分,以及体内体外不同方面,多角度、多学科融合进行了研究,随现代科学发展,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对白细胞减少证大鼠血及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鲨肝醇组、中西药组、大剂量中药组、小剂量中药组.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5组均予环磷酰胺(Cy)腹腔注射.第一周按0.01 g/kg体重,给药二次;第二周按0.015 g/kg体重,给药一次;造成白细胞减少模型.从造模之日起分组进行治疗.第18天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和组织中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均能增加血和组织中SOD活力,降低血及组织中LPO,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西药组疗效优于大剂量中药组和鲨肝醇组(P<0.01,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能增加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而中西药组疗效最好.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影响,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检测体质量、血糖、血清NO、血浆ET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剂量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阳长明  林丹  郑天骄  王玲玲  顾杰  宋菊  李慧  唐溱 《中草药》2019,50(16):3741-3746
中成药剂量是决定其临床有效和安全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中成药剂量的分析研究较少。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919个中成药及其药味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典收载中成药处方中大部分药味日服饮片量小于药典单味饮片用量,且无论是其处方中单味药的日服剂量还是处方日服总剂量,均远小于中医临床汤剂常用剂量。对中药有效方剂成药化过程中影响中成药剂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由临床有效方剂转化为中成药的新药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临床有效方剂的药味剂量,注重量效关系研究,以"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研制高质量中成药,以体现、发挥原有方剂的疗效。如何在原临床有效剂量的基础上制定新药剂量,是中药临床有效方剂成药化研究中需关注和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巾病毒的方式复制重复感染的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各60只。运用光镜、电镜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降低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痛小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HE、VG染色及超微结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泽泻调脂颗粒调节高脂血症大鼠TG最佳剂量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泽泻调脂颗粒进行拆方研究,探讨泽泻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最佳配伍比例。结果:泽泻调脂颗粒在降低TG方面,君、臣、佐三因素之比为17.5:7:1时药效最佳。结论:泽泻调脂颗粒中君、臣两药中含有泽泻汤的配伍关系在泽泻调脂颗粒降低TC作用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枇杷花叶含片的处方工艺优选及药效学试验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选枇杷花叶含片(LFLBT)的处方工艺并通过药效学试验验证其祛痰、止咳及抗炎的药理活性。 方法: 以口感和崩解时限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阿斯巴甜、柠檬酸用量对LFLBT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酚红排泌法、浓氨水喷雾引咳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验证LFLBT的祛痰、止咳及抗炎活性。 结果: 最佳处方工艺为每30 g枇杷花叶提取物中加入微晶纤维素70 g和甘露醇5 g,另加入0.5%阿斯巴甜和1%柠檬酸,以95%乙醇为黏合剂制粒。与空白组相比,LFLBT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的酚红排泌量;LFLBT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延长浓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小鼠3 min内的咳嗽次数;LFLBT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 结论: 优选的处方工艺简单可行,制备的LFLBT具备一定的清咽利喉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确山县人民医院药房中成药处方100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未接受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中成药处方500例,观察组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接受中成药处方点评的中成药处方500例。观测两组中成药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医疗纠纷。结果观察组用药异常0例,配伍禁忌0例,重复用药1例,超剂量用药1例,超疗程用药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1例,合计4例(0.8%),对照组用药异常5例,配伍禁忌7例,重复用药7例,超剂量用药9例,超疗程用药11例,处方书写不规范2例,合计41例(8.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观察组1例(0.20%),对照组11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情况,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