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MRI成像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允清  蔡俊秀 《新疆医学》2011,41(10):23-25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0)中毒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0中毒脑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C0中毒脑病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层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亦为对称云絮状长T1、长T2信号,胼胝体常受累:所有患者早期DWI序列上均为高信号。MRI显示苍白球合并脑白质受累者及皮层受累者,临床表现较重。结论:C0中毒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0中毒脑病的诊断和评价临床表现、预后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及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中脑腹侧高信号,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螺旋CT呈等密度改变,1例MRI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改变。慢性肝性脑病12例,T1WI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高信号10例、中脑腹侧高信号6例,垂体前叶高信号4例,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MRI及CT显示脑萎缩改变8例。结论MRI联合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临床诊断为1,2-二氯乙烷中毒的8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和1.5TMRI行常规T1WI、T2WI和质子像检查。结果5例患者CT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异常低密度,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低密度改变;MRI5例有广泛累及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3例小脑齿状核均呈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2例同时累及基底节区和小脑齿状核,1例同时累及双侧脑干背侧和丘脑,1例基底节受累病灶囊性变。结论1,2-二氯乙烷中毒可以特异性累及基底节区和齿状核,CT、MRI结合临床均可正确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MRI可早期发现脑改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勇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16-9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围产期窒息史患儿的CT和MRI表现及其复查CT和MRI的表现。结果38例中,初诊头部CT和MRI均有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征像。CT表现为脑实质内范围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灶,灰、白质分界模糊,甚至消失。表现为:灰、白质信号差别消失或一个或多个脑叶白质区呈片状T1低信号及T2高信号灶,或伴有基底节区可见点状异常T2低信号灶。追踪复查CT和MRI,20例CT和MRI表现正常,4例放弃治疗死亡,余14例中,CT表现为低密度灶无明显改善,甚至遗留脑软化灶。MRI表现为脑萎缩伴随基底节区异常T2信号或脑水肿征像。结论CT和MRI相结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客观反映,能弥补超声诊断空白,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早诊断和预后评估、脑损伤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8例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展  范层层  任俊伟  陈娜  杨琴 《重庆医学》2011,40(30):3056-3057,3060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13例有明确糖尿病史,均行降糖药物治疗;8例患者疑糖尿病而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瘤4例,原因不明3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14例,言语不清、反应迟钝5例,偏瘫和单侧肢体瘫痪3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痫性发作3例。8例头颅CT或MRI未见明显异常;7例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20例MRI检查异常,主要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压部和脑干,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结论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主要是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动态监测血糖意义重大,MRI有高度特异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高场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证实的非酒精性中毒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MRI显示双侧丘脑、第3、4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广泛对称性异常信号,其中4例显示乳头体异常信号;1例穹窿异常信号,上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结论:非酒精性中毒Wemieke脑病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对其临床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l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8例行CT平扫,10例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l例行MRJ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果11例表现为大脑后部病变,10例两侧基本对称,1例单侧发生。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灰白质交界模糊,皮层变薄,脑沟变浅;MRI表现为脑回样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DWI及eADC呈等低信号,ADC呈等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异常强化。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为本病的筛选手段,MRI应作为确诊和疗效观察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及MRI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和CT、MRI的观察。查阅文献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智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T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低密度改变;MRI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T1、T2高信号改变。结论: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与MRI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MRI征象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MRI、CT图像,观察其MRI征象,并比较MRI及CT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诊断效能及诊断价值。结果 76例胆红素脑病脑损伤患儿中,2例未见MRI图像异常,74例患儿的MRI图像出现异常,其中24例患儿出现双侧苍白球、底丘脑出现点状或对称性高信号,DWI序列双侧基底节区、丘脑为出现明显异常信号改变;30例患儿出现T2-FLAIR稍高信号;18例患儿出现T2WI等信号,仅2例患儿中脑、桥脑、延髓出现T1WI高信号;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特异度、准确性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灵敏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MRI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AUC为0.934,大于CT(0.844,P<0.05)。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脑损伤具有典型的MRI征象,且MRI对其具有较高的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充分认识病毒性脑炎多样性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性。方法CT检查12例,MRI检查2例,CT和MRI均检查6例,增强检查9例。结果CT表现以大小范围不等片状低密度为主,多分布于额、颞、顶皮质、皮质下区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常为多发。单侧发病范围较大时,有明显占位效应。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与同时做CT检查比较,MRI显示病变更清楚。增强扫描病变以无明显强化为主。结论CT、MRI影像表现与临床紧密结合,能为病毒巨脑炎的正确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2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由2位腹部放射诊断医生共同阅片观察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MCN均为女性,年龄25-79岁,均为单发多囊,肝左内叶2例,左叶3例,左右叶交界区1例,右叶2例,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直径3.5cm-23.0cm不等。2例CT平扫表现为较大或巨大低密度,多房囊性病变,囊内可见线状分隔,囊壁均匀,壁薄、光滑;6例MRI检查,平扫均为多房囊性占位,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且大囊边缘分布多发小囊,大小囊信号有差异,囊内分隔呈低信号,其中1例伴囊内出血,见液液平面;动态增强CT/MRI示:动脉期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肝左叶多见,中年女性多见,在CT和MRI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肝内较大或巨大囊性病灶,呈多囊状(大囊伴多个小囊),囊壁均匀、壁光滑伴其内线状分隔,以及囊壁及分隔的强化方式,可为该病的鉴别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临床诊治的16例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结果 病变部位位于枕叶16例,顶叶12例,额叶3例,颞叶2例,脑干2例,丘脑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WI-FLAIR像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4例,低信号5例,等信号7例,对应的ADC图呈低、高、等信号.结论 后循环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早期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CT及MRI影像学表现,为该病临床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经分析发现,4例患者MRI影像表现为:双侧顶枕叶基本对称分布,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呈现为高信号。而DWI则主要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患者临床CT表现:其双侧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表现为斑片状、低密度区。结论临床应用MRI及CT检查可为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弥漫性星形细胞瘤MRI及CT影像学特征,总结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年于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MRI表现与特点,与病理对照,评估MRI、CT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分级: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8例;病灶最大直径2.1-8.2cm,平均(4.5±0.2)cm。;2例病变位幕下,34例位于幕上,以其额叶、颞叶病变多见;大部分可见边界不清、弥漫性异常信号灶;19例周围均无水肿,未见显著占位效应,仅12例可见轻中度脑水肿,5例可见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CT扫描可见肿瘤边界模糊低密度灶;17例未见明显强化,15有轻中度强化表现,可见结节、小斑块状或非规则环状强化。结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以青年常见,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采用MRI联合CT检查,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成像扫查,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症(PRES)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MRI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 MRI显示PRES以顶枕叶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部分累及皮层,颞叶后部、额叶也可同时受累。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鲜明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MRI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后MRI随访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12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后MRI影像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时及治疗后头颅MRI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12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脑病一共发现颅内病灶58个,每个患者颅内病灶数目为1-16个不等,其中结节状或类圆形病灶共39个。所有颅内病变MR T1WI表现为低或高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等低信号,增强MRI有24个病灶呈环形强化,其中3个病变表现为"靶征"。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2个月,7例患者可见病变明显吸收,周围水肿消退;5例半年后患者仍然有少量病变残留;一年后3例患者MRI随访基本恢复正常,但依然可见病变残留。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患者颅内病灶MRI影像表现为多灶性,多累及大脑额叶、基底节区;病灶的形态多为结节状或类圆形,增强后MRI以环形强化为主。经过抗弓形虫治疗后,大部分病灶短时间内明显吸收,小部分病灶可长时间残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胆管癌栓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48例经手术证实为HCC并胆管癌栓患者的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45例术前CT或/和MRI增强扫描发现胆管癌栓,位于肝左叶16例、右叶20例、尾状叶6例、累及左右肝6例,CT表现为胆管内稍低或等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早进早退"的肝细胞癌强化特征,部分不典型表现者呈中等度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肝内或/和肝外胆管内结节状或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上信号不均匀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号未见明显衰减,增强扫描为与原发灶"快进快出"相似的强化特点。梗阻远端胆管膨胀性扩张;胆管壁无增厚或受侵表现且Satoh等2简化临床分型后,Ⅰ型左叶、右叶、尾状叶、左右肝叶分别为6例、7例、2例、2例,Ⅱ型分别为8例、10例、3例、3例,Ⅲ型分别为1例、2例、0例、1例。结论肝细胞肝癌并胆管癌栓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帮助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