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曹惠玲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
1993~1995年我院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JL#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担(pp)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疗程期间的观察与护理报道于下。l临床资料显.且病例:200例ffe中,急性型172例,慢性型28例,年龄25天一14岁。病程且天一5年来。1.2治疗方法:小剂量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0例中,10例用药1周内出血停止,10例治疗1周后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17例1周内复查血小板未见再次下降,近期内无复发倾向。对照组1周内出血现象消失,血小板上升100×10^9/L以上的有4例,未达到标准的11例。结论: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效快,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5.
朱月英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4,(1)
<正>我院1990年5月~1993年7月应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8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2.一般资料:急性型18例,慢性型2例,男14例,女6例,男:女为2.3:1,年龄2个月~13岁,其中2个月~3岁13例占多数,病程1天~4年余。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伴有鼻衄7例,齿龈出血5例。2例慢性型经过强的松治疗,皮肤粘膜反复瘀点、瘀斑,时伴鼻衄。血小板始终在(30~5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 7例,(25~50)×10~9/L10例,~90×10~9/L 3例。 相似文献
6.
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31例。发现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血小板相关抗体IgG下降,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下降。通过治疗前后血小板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疗法对血小板超微开矿的恢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研究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症的治疗作用;研究背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多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但许多病倒无效。选用激素类型及剂量来提高疗效已成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疫治疗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地塞米松1~2mg/kg,每日1次静滴,连用7~10天减量,2~3周后改强的松。服渐停药。对照组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犯、血小板2次。结果治疗组34例,有效30例(88.24%),其中慢性型12例;对照组40例,有效22例(55.00%),慢性型4例。经过统计学处理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疾显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且对常规强的松口服无数者仍能获效。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急性期、重度极重度患儿 ,由于血小板数低 ,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故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 ,迅速控制出血症状是治疗本病关键。我科于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8月收治 3 6例ITP患儿 ,在抗感染、止血等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HDIVG)联合进塞米松治疗 ;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疗产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6例患儿均符合 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全栓与学术会议修正的ITP诊断标准[1] 。其中男 2 4例 ,女 1… 相似文献
10.
陈仕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438-43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重症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1.0mg/(kg.d),连用5天后减量,总疗程3~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每天400mg/kg,连用5天。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26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显效率为85.71%,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起效迅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组儿童多发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在于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寿命缩短。急性ITP时 ,血小板破坏的主要机制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包被的血小板通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Fc受体介导而破坏。因此 ,封闭Fc受体是目前治疗ITP的主要措施。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巨噬细胞对致敏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 ,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 ,对升高血小板计数 ,预防出血有肯定疗效。以往激素治疗儿童急性ITP多采用地塞… 相似文献
12.
宫运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6):876-87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重症ITP并不多见,当血小板降至10×10^9/L以下或伴有血小板功能不良时,极易发生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出血,救治的关键是尽快提高血小板数量。我科2001年3月2009年8月收治重症ITP7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儿科60例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措施,依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达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联合应用冲击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迅速提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从而有效降低致死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一些重症病例由于血小板低于(5-10)×10~9/L,具有严重的粘膜出血及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的危险,因而需要紧急治疗.近年来我们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注治疗重症ITP 8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河南医学研究》2019,(1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给予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血小板恢复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急性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9岁的小儿为最多见,婴儿或成人较少见,发病率男女无显著差别。病因和发病原理急性ITP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至今尚不甚清楚。由于本病发病前常有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史,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在病毒感染痊愈之后,说明病毒与病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丙种球蛋白对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1994年~1997年间,应用静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剂量为300mg/kg/d,稀释后滴注,用药时间3~5d;结果:患儿血小板数平均增高62×109/L,结论: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