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MRI图像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应力的变化。方法:一名志愿者在屈膝60°位接受MRI扫描,获得MRI图像,采用Mimics8.1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Magic RP软件优化后,采用MSC.PATRAN软件进行四面体网格化,并建立模拟的髌腱,附加材料属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股内斜肌负载从0N依次增加到33N、66N及100N时的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等效应力(VMS)的变化。结果:随着股内斜肌负载从0N增加到100N,髌腱近端止点内侧受力逐渐下降,峰值VMS从2.41MPa降低到1.41MPa;而外侧受力逐渐增加,峰值VMS从2.90MPa增加到5.03MPa。结论:在屈膝60度状态下,股内斜肌负载增加使髌腱近端止点外侧受力增加,内侧受力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髌腱腱病患者中髌股关节的排列状态。材料和方法:36名运动员60膝参加本研究,其中髌腱腱病组21例共30膝,正常对照组15例共30膝。受试者以双侧(无症状成人)或患侧(髌腱腱病患者)膝接受MRI检查,在屈膝0°位非负重及负重15%体重状态下分别进行扫描。选取髌骨中部切面图像,测量滑车沟角、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以及髌骨外侧偏移量。结果:两组均在负重后髌股适合角减小、髌骨倾斜角减小、髌骨外侧偏移量增大(P<0.05)。髌腱腱病组在非负重状态下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负重后髌骨外侧偏移量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髌骨外侧偏移量负重前后之差也较正常对照组小(P<0.05)。结论:髌腱腱病患者存在髌股排列异常,负重后髌骨外侧偏移量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髌韧带(bone-patellar tendon-bone,BTB)和半腱肌、股薄肌(bone-ham-string-bone,BHB)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在膝关节镜直视下,选用自体BTB和BHB行ACL竽建手术65例,其中BTB重建30例,BHB重建31例,股四头肌腱重建4例,结果 随访时间1个月-3年,手术前Lachman和Piveot shift试验从阳性转为阴性,按日本骨科学会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48例,良7例,可10例,本组病人2个月后均恢复原来日常活动,半年后恢复体育活动,结论 应用BTB、BHB在关节镜下修复ACL损伤,术中等长点的选择是手术关键,坚强固定是早期康复训练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髌腱末端病与股内斜肌/股外侧肌平衡的关系。方法12名运动员分成两组(对照组6名无症状运动员;髌腱末端病组6名患有髌腱末端病运动员),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60°/s)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两组运动员的股内斜肌(VMO)与股外侧肌(VL)的肌电积分比率(VMO∶VL)及其VMO和VL激发时间的差异。结果髌腱末端病组VMO∶VL比率更大。VMO和VL激发时间的差异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中存在股内斜肌/股外侧肌肌力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射频处理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21例接受关节镜下射频治疗的顽固性髌腱腱病患者,术前均表现为膝前痛,主要集中在髌骨下缘,根据Blazina的分型,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Ⅲ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VAS及Tegner活动评分,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髌腱腱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5.4个月,患者VAS得到显著改善(术前6.6±1.8,术后1.5±1.7,P<0.05),Tegner活动评分显著提升(术前4.4±2.9,术后7.9±1.6,P<0.001)。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髌腱腱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前痛症状,极大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MRI对比分析髌股关节解剖学定量参数(滑车沟角、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滑车沟深度、Insall-Salvati指数)在评估髌腱-股骨外侧髁撞击征(PT-LFCF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T-LFCFS的31例患者和髌骨高位但无PT-LFCFS的2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行膝关节MRI扫描(矢状面T1WI及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成像),测量滑车沟角、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滑车沟深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定量参数值在3组间的差异,进一步采用最小差异法(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滑车沟角和Insall-Salvati指数在3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及滑车沟深度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Insall-Salvati指数在PT-LFCFS组与髌骨高位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在PT-LF...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侧髌股韧带(MPFL)与股内斜肌(VMO)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后的MRI表现,以及MPFL与VMO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分析MPFL、VMO损伤的MRI表现特点,统计损伤程度、部位,并分析相关性.结果:106例中,MPFL损伤发生率为77.4%(82/106),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人,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选择性膝关节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对照组19人,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上下楼梯)、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以界面挤压螺钉及Endobutton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资料,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由术前(54.7±9.13)分提高到术后(86.6±6.97)分。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自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可行,疗效满意,可作为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患者15例(病例组),男12例(14膝),女3例(3膝),年龄22~43岁,平均27.3岁.以随机抽取的18名年龄性别匹配、无膝痛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膝关节正侧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观察膝关节骨质结构情况,测量滑车角、适合角及髌股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患者均实施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并对术前和术后疼痛程度(VAS法)进行评估.结果 病例组适合角(7.67°±5.81°)及髌股指数(2.49±1.4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适合角-2.2°±-2.71°,髌股指数1.2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滑车角(132.44°±10.21°)与对照组(136.80°±4.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膝关节骨质结构改变明显.病例组术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06±0.85,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3.87±0.24)及术后1年(3.0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军事训练所致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膝关节X线片是诊断外侧髌股挤压综合征最基本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髌股指数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反复冻融对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移植物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否有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异体跟腱,经密封包装和Co60照射灭菌后,-80℃和室温20℃反复冻融。选用36只体重2.0~2.5kg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行ACL重建手术,其中18只左、右膝分别用冻融1次(对照组)、2次的移植物,另外18只左、右膝分别用冻融3次、10次的移植物。术后6周、12周分批宰杀取材。每一时段各组随机取4条重建ACL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各组剩下5个膝关节用于形态学研究),检测重建前交叉韧带最大载荷、刚度、最大载荷能量、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弹性模量和能量密度。结果:6周时冻融10次组最大载荷(26.38±4.71N)及最大载荷能量(0.52±0.07N·m)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时各组间的所有力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术后6周反复冻融10次同种异体跟腱重建的兔膝ACL的抗拉强度高于冻融次数少组,但术后12周不同反复冻融次数对重建ACL生物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