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促进大鼠脊髓修复再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和中药脊髓Ⅰ号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和促修复再生作用。方法:制备下胸髓右侧半横断损伤的Wistar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脊髓Ⅰ号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再生的关系。结果:(1)在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胞体,轴突和树突野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服用脊髓Ⅰ号可以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元,并且促进受损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树突野的修复再生;(2)脊髓Ⅰ号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反应比较轻微。结论:脊髓损伤后及时服用脊髓Ⅰ号,可以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组织,抑制神经胶质和周细胞的增生反应,创造有利于神经元再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是脊髓遭受外力打击后,损伤节段以下运动、感觉功能不完全或完全丧失的一种高致残率损伤。重建脊髓损伤部位的微环境,诱导轴突和神经元再生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水凝胶可为轴突和神经元再生提供结构支架,搭载细胞和活性因子,促进损伤修复。目前,水凝胶的研究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水凝胶特性各异,种类繁多。本文回顾了2015-2018年水凝胶及其相关的细胞治疗、分子治疗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水凝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茜  曾园山  张伟  陈穗君 《解剖学报》2004,35(6):565-569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SCs)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NA联合应用能否促进脊髓损伤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方法20只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SCs组、L-NNA组和SCs L-NNA组。在SCs L-NNA组动物T11脊髓段半横断后在损伤处植入施万细胞,术后腹腔内注射L-NNA。结果脊髓半横断后30d,对照组L1脊髓段损伤侧背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其胞体皱缩,NOS表达阳性。SCs组存活的神经元增加的同时其NOS表达增强,胞体也发生皱缩。L-NNA组和SCs L-NNA组存活的神经元也增加,但NOS表达降低,其胞体皱缩得到改善。各组中仅在SCs L-NNA组L1脊髓损伤侧背核观察到有被FG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提示其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到达头端脊髓组织。结论SCs和L-NNA都可促进脊髓半横断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两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受损伤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动物存活67d。结果1.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和生长相关蛋白-43阳性染色的4种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组。2.电镜下可观察到脊髓横断处有再生的神经纤维穿越,在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尤为明显。3.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和中脑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数量也多于其他几组,一些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纤维可能穿越横断处,进入尾端脊髓组织。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5.
唐娟  吴亮生  黄瑾 《解剖与临床》2006,11(3):210-212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是一群高度分化的细胞,一旦损伤后其修复与再生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再生困难主要原因不是神经元本身,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不适合神经元轴突再生[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受损中枢神经元置于合适的微环境中是可以再生的[2].目前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策略主要是通过促进内在的再生能力和消除外在的抑制因素,改善其微环境.本文就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嗅鞘细胞:是一种嗅神经的支持细胞,它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和嗅中枢。位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过渡区,具有降解抑制再生分子、分泌不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等重要作用。 超微结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神经元的细胞膜、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尼氏体,内质网、核糖体、神经微丝、微管)、细胞核(核仁、核周体);髓鞘,轴突,突触,胶质瘢痕等亚细胞水平的变化。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其研究主要探讨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影响,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脊髓超微结构的影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神经细胞、轴突、髓鞘、突触和胶质瘢痕的超微结构以及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保护和神经修复再生的影响。 方法:实验方案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8-2048)。将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4只)仅仅切除T10全部椎板及T9, T11部分椎板,未对脊髓作其他处理;DF12组(8只)切断脊髓,注射DF12培养液;嗅鞘细胞移植组(8只)切断脊髓,进行嗅鞘细胞移植。于脊髓损伤后1,7,28,56 d,对各组大鼠麻醉后取出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组比较,DF12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胞体内细胞器明显减少,轴突、髓鞘和突触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嗅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区的神经元胞体内细胞器明显增加,核仁明显,促进轴突、髓鞘和突触的再生,且胶质瘢痕明显较少;②嗅鞘细胞移植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反应比较轻微;③结果说明,脊髓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可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组织,促进轴突、髓鞘和突触的再生,抑制神经胶质和周围细胞的增生反应,从而使损伤后微环境有利于神经元、轴突和突触再生。ORCID: 0000-0001-6049-2551(王国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脊髓损伤: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脊髓相应节段损伤,损伤后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如何使受损的神经结构进行再生和修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脊髓损伤主要表现在急性期出现脊髓损伤处神经元的坏死、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髓鞘的崩解、神经束变性坏死以引发的炎症反应等。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往往是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修复来实现的。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间充质干细胞以其高度的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等优点使其可以在不同个体间移植。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通过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已损伤的神经元;间充质干细胞进入病变区后通过旁分泌释放大量的抗炎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来改变脊髓损伤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髓鞘化并可诱导细胞方向性生长和迁移等。   摘要背景: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脊髓轴突再生能力有限,恢复难度大,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对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曙光。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性质、应用、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mesenchymal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85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修复脊髓损伤,如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通过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已损伤的神经元;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各种营养物质来改变脊髓损伤微环境的变化;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为再生轴突提供支持物,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虽然在基础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但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却差强人意,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ORCID: 0000-0002-3216-3301(史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NA)联合应用能否促进脊髓半横断后受损伤的背核和红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方法30只成年雌性大鼠被分为对照组、L-NNA组、灵芝孢子低剂量组、灵芝孢子低剂量+L-NNA组、灵芝孢子高剂量组和灵芝孢子高剂量+L-NNA组。灵芝孢子高剂量+L-NNA组动物在T11脊髓段半横断后注射L-NNA和胃饲高剂量灵芝孢子。结果脊髓半横断后30d,对照组L1脊髓损伤侧背核神经元数量减少,NOS表达阳性。L-NNA组和灵芝孢子低剂量组损伤侧背核神经元增加,但NOS表达降低。灵芝孢子低剂量+L-NNA组和灵芝孢子高剂量组损伤侧背核神经元明显增加,NOS表达显著降低。灵芝孢子高剂量+L-NNA组损伤侧背核神经元最多,NOS表达最低,而且有些神经元胞体被荧光金标记。对照组和L-NNA组损伤侧红核神经元密度降低。灵芝孢子低剂量组和灵芝孢子低剂量+L-NNA组损伤侧红核神经元密度提高。灵芝孢子高剂量组和灵芝孢子高剂量+L-NNA组损伤侧红核神经元密度明显提高。结论灵芝孢子和L-NNA都能促进脊髓半横断后受损伤背核神经元的存活,两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灵芝孢子也能促进受损伤的红核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9.
由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所致的截瘫是一种严重的伤残,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更严重的可致命,因此脊髓损伤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医学难题之一.目前治疗SCI的主要策略有:挽救受损的神经元,减少其发生迟发性损伤和凋亡;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和/或抗神经抑制因子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组织和细胞移植诱导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0.
张静  曾园山  张伟  陈穗君 《解剖学报》2007,38(3):271-277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行脊髓半横断术后分为对照组、OECs组、L-NNA组和OECs L-NNA组.OECs L-NNA组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嗅鞘细胞,并注射L-NNA.术后30d时,应用NADPH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中性红染色、HE染色和荧光金逆行标记等方法,观察4组大鼠L1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1.0ECs组、L-NNA组L1背核神经元存活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分类计数显示,这两组对脊髓背核大、中、小神经元的存活均有促进作用,而OECs L-NNA组的促存活作用最显著.2.0ECs组和OECs L-NNA组脊髓损伤处可见再生的轴突,且L1背核可观察到被荧光金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3.与对照组比较,OECs组L1背核NOS阳性神经元增加,L-NNA组NOS阳性神经元减少,OECs L-NNA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和L-NNA均可促进脊髓受损伤背核神经元的存活,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好地促进受损伤的背核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1.
<正>成年哺乳动物CNS损伤后不能再生的主要原因是抑制性微环境的存在和其内在的生长能力低下[1]。过去10多年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抑制性微环境,可是当用遗传学方法或药理学方法阻断环境中的抑制信号,仅观察到有限的轴突再生。而且,大多数成年哺乳动物CNS神经元即使在提供允许生长的底物上也不能再生其轴突[1]。这些研究表明,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胶原或明胶吸附施万细胞移植对全横断脊髓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胶原或明胶吸附施万细胞移植到成年大鼠全横断脊髓的损伤处,术后3个月用爬网格方式测试动物后肢自主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用荧光金逆行标记法观察大脑感觉运动区和脑干红核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再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CGRP和5-HT能神经纤维再生。结果 移植施万细胞的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有显著的恢复。大脑感觉运动区和脑干红核均有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提示两个区域的神经元轴突能在脊髓再生并穿越损伤区到达尾侧脊髓。脊髓损伤处有CGRP和5-HT阳性神经纤维,以及损伤处尾侧有5-HT阳性神经纤维。对照组大鼠以上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胶原或明胶可作为移植细胞的网架用于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轴突损伤的应答特点,进一步探讨神经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机制,我们在脊髓半横断动物模型上观察了皮层感觉运动区脊髓皮层神经元中α-Tub、NF-L、NF-M和NF-HmRNA的表达变化。损伤后1天皮质脊髓神经元中α-管蛋白mRNA明显降低,至损伤后2个月仍处于较低水平。管蛋白mRNA表达的下调与坐骨神经、面神经损伤后外周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截然相反。因此,神经损伤后管蛋白的上调与有效再生关系密切。损伤后3天~2月皮层脊髓神经元内NF-L、-M和-HmRNA的含量明显降低。虽然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轴突损伤后均引起神经丝m…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hondroitinase(chABC)对成年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性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胶质瘢痕及纤维浸润的长期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在第10胸段脊髓(T10)给予破坏脊膜的完全性横切术,然后随机分为2组,在SCI处分别给予chABC或生理盐水。14周后,脊髓横断从胸9至胸11(10mm组织块)连续切片,首先用Trichrome组织学染色切片确定SCI中心及距中心头侧和尾侧各500μm位置,Trichrom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损伤脊髓中胶原蛋白浸润的面积,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免疫反应强度。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pCREB(1:25)和GFAP表达,以及测量在SCI处纵向的最短GFAP阴性距离。结果应用chABC治疗可降低脊髓完全性横断后结缔组织的浸润。在SCI处胶原蛋白的纵向最大浸润距离以及在脊髓横断切片上的浸润面积,在chABC组显著减小(p0.05)。在SCI处纵向的最短GFAP平均阴性距离在chABC组中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5),表明更多的剩余正常组织在SCI后得以保留。chABC还能有效地清除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CSPGs(p0.05)。结论 Chondroitinase通过减少纤维浸润和胶质瘢痕以及清除抑制性细胞外基质分子CSPGs,可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轴突再生提供有利的局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用抗神经丝(anti-neurofilament)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受损轴突在外周神经移植物中的再生速度,发现脊髓背角神经元受损轴突在外周神经移植物中的最短初始延搁时间为4d;其后在一定时期内不断有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物,即不同神经纤维初始延搁时间不一致;再生轴突在移植物中的生长速度也不一致,最快再生速度为2.14mm/d。  相似文献   

16.
移植神经干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结构与功能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全横断性大鼠部分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神经干细胞60d后,在横断处下方3mm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轴突再生的上运动神经元,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在宿主内的分化,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测脑干红核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的神经元密度变化。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等。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内存活并向前后方向迁移到脊髓内,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NF-200和GAP-43阳性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在红核和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可见有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脊髓横断处附近脊髓组织的溃变程度减轻,红核及躯体感觉运动区内神经元密度高于未移植组,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明显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的变化,用改良Allen重击法损伤SCI组动物T12脊髓,按伤后存活时间再将动物分为脊髓损1 d组、2 d组和5 d组。各组动物的脊髓切片经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镜观察TrkA及N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的变化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NGF免疫反应阳性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程度,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TrkA及NGF的表达随脊髓损伤后动物存活时间的延长逐渐上调;脊髓白质和灰质内尤其是皮质脊髓束内GFAP及NGF阳性胶质细胞明显增生;与此同时,室管膜细胞内亦可见明显的NGF免疫反应产物。上述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可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TrkA及NGF,通过自分泌维持受损神经元的存活;损伤部位反应性增生的胶质细胞亦可产生NGF,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或皮质脊髓束的轴突末梢,以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适时补充外源性神经营养素或改变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将有利于受损脊髓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单纯对照组(10只)、嗅鞘细胞移植组(10只)、IN-1抗体微泵注射组(10只)和嗅鞘细胞移植联合IN-1抗体组(10只).应用NF200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横断损伤共有9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ehet标记的嗅鞘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联合治疗(OECs IN-1)组和OECs组可见脊髓损伤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但无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IN-1组和对照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对照组、IN-1抗体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33±0.24.结论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可促进损伤的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或IN-1能更好的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和大鼠后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体外培养的伸长细胞(Tanycytes,TA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TAs标记后,移植入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实验大鼠共分5组:A.单纯TAs细胞移植组,B.TAs细胞加壳聚糖载体移植组,C.壳聚糖载体移植组,D.单纯损伤组,E.假手术组。移植后通过BBB评分法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且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损伤脊髓的修复情况,以及观察大鼠脑区神经元存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As移植促进了脊髓损伤局部结构的修复和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移植组可在脑皮质观察到HRP逆行标记神经元;对照组皮质感觉运动区和红核神经元密度小于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TAs移植可促进损伤脊髓轴突的再生、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信息分子与面神经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神经再生主要是轴突的再生,前提是神经元细胞体的存活。神经元细胞体的调控和再生微环境的营养和导向对受损神经的再生及再生轴突的延伸起重要作用。随着神经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许多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分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类、细胞因子类及粘附分子参与了面神经损伤及其修复的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