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或治疗的糖尿病足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介入术后分别采用普通纱布加压包扎法、"8"字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气囊止血带包扎法3种不同穿刺点包扎止血方法,观察出血性并发症、卧床制动时间、皮肤受损、病人不适感指标.[结果]3组发生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假性动脉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字包扎组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制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字型弹力绷带包扎法固定牢,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经济实用,是较为理想的包扎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是目前冠脉介入手术最常用路径。但由于治疗中各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规应用,穿刺部位出血成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费用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徒手压迫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止血方法。但传统压迫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压迫过程中术者较易疲劳,患者不适感较多。为了继续寻找冠脉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开始观察了3种不同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郝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70-370,394
心脏介入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我科对 2 40例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 ,术后股动脉穿刺处采用气囊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 ,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0例中男 180例 ,女 60例 ,2 2~ 8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 110例 ,冠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70例 ,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术60例。根据加压包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1组 80例 ,为胶布加压包扎(简称胶布组 ) ,另 1组 160例 ,为气囊压迫 (简称气囊组 ) ,两组患者术前均测血压 ,遵医嘱抽血查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处理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648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24例、传统组21 3例和止血器组211例,3组分别采用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法、传统的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法和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观察3组的徒手压迫时间、止血费用、制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在制动时间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改良组和止血器组较传统组减少了徒手压迫时间,传统组和改良组较止血器组降低了患者的止血费用。结论 改良的敷料绷带加压包扎方法减少了徒手压迫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止血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经股动脉行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使用“8“字形包扎法止血和动脉止血器止血,比较2种止血方法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动脉止血器止血组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8“字形包扎止血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动脉止血器止血组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肢体制动时间、皮肤受损伤情况、排尿障碍情况及患者不舒适感显著低于“8“字形包扎止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动脉止血器止止血效果好,应用时间短,患者不舒适感少,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代曲  邹春莉 《现代护理》2007,13(31):3023-3024
目的 观察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股动脉脑血管介入术后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经股动脉行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使用"8"字形包扎法止血和动脉止血器止血,比较2种止血方法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动脉止血器止血组局部渗血、血肿形成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8"字形包扎止血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动脉止血器止血组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肢体制动时间、皮肤受损伤情况、排尿障碍情况及患者不舒适感显著低于"8"字形包扎止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动脉止血器止止血效果好,应用时间短,患者不舒适感少,并发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苏中英  陈梅 《全科护理》2021,19(26):3666-3669
目的:观察改良止血法在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采用改良止血法,即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压式气囊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病人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止血法较传统压迫止血法能减少股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人卧床时间、术肢制动时间、局部压迫时间,提高病人舒适度(P<0.05).  相似文献   

8.
邓少娟 《护理学报》2009,16(9):30-3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州、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包扎时间与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术后穿刺点的包扎时间及止血效果,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芳法常规股动脉穿刺的160例患者分为4组,术后人工压迫5~15分钟,然后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别包扎1、2、4、8小时,观察4组患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8"字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小时,即能达到预防穿刺点出血的目的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美国Angiotech公司研制的"威派(V+PAD)"股动脉无创止血贴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2009年1-6月,按便利抽样法抽取某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患者10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威派"股动脉无创止血贴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及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的舒适情况明显改善,无一例患者发生渗血。结论 "威派"股动脉无创止血贴止血效果确切,大大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节省了护士的时间,是目前较理想的介入手术止血药械。  相似文献   

11.
黄家雯 《全科护理》2012,10(11):1031-1033
综述了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缝合)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局部血肿、股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给予及时正确治疗与护理,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认为目前没有最理想的动脉止血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操作方便、快捷,是目前冠脉介入手术最常用路径。但由于治疗中各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常规应用,穿刺部位出血成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尽管近年来血管封堵和缝合止血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费用昂贵,操作相对复杂,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徒手压迫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止血方法。但传统压迫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压迫过程中术者较易疲劳,患者不适感较多。为了继续寻找冠脉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0月开始观察了3种不同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改良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的压迫止血法在经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648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322例)和改良组(3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按压20~30 min后,用纱布卷覆盖固定,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约1 kg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6 h,术侧下肢制动并绝对卧床24 h后撤除加压包扎;改良组用一2.5(长)×1.5(宽)×1.0(厚)cm^3大小的纱布方块(事先用无菌纱布对折)加压于穿刺部位,观察并确定在该压迫点和加压力度下穿刺点无出血后,直接用无菌纱布(约5~7层)、绷带卷、8~12层无菌纱布依次覆盖,再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术侧下肢制动6h,卧床20 h后撤除加压包扎下床活动.结果 两组在出血、血肿、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制动时间及腰背酸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可行的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无创股动脉止血贴在冠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并探讨应用股动脉止血贴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9例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的患者分为止血贴组 (n=40)和对照组(n=29),观察2组患者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穿刺口出血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止血贴组在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因卧床制动引起的不适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穿刺点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无创止血贴用于冠脉介入术后的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止血按压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皮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技术已成为诊治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是介入治疗医务人员首选的入路,大多数介入治疗的设备和器械也都是为股动脉入路而设计的。而穿刺部位恰当的止血不仅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长时间卧床的痛苦,而且有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张洪芬  成艳  李艳 《护理研究》2006,20(6):1492
介入手术病人行股动脉穿刺术后常规采用砂袋压迫止血6h,特殊情况压迫时间延长。在这期间砂袋易移动,特别是遇上不配合的老年病人因压迫不适,自行将砂袋取掉,因此影响止血效果,甚至有造成大出血的危险。我们采用绷带在穿刺侧大腿与腰部行8字缠腰2周,在腹部打结,其松紧以砂袋不能移动为度。经临床观察,无副反应和不适,既达到止血的目的,又减少了医护人员和陪伴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股动脉入路心导管术后止血方法的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保华  吴金风 《临床荟萃》2004,19(23):1374-1375
股动脉穿刺简单安全,操作方便,已成为心导管术的最常见血管人路,但穿刺局部血管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报道: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5%~17%,对其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损害,危及生命。因此,鞘管拔除后股动脉穿刺处的恰当处理,防止局部血管并发症成为心导管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有关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的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行血管性介入诊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分析止血成功率、患肢制动时间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 动脉压迫器止血成功率为97.5%(4/160),患肢制动时间为6~10 h,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穿刺点局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及时科学护理可缩短患肢制动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