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危险性大.临床上对如何降低其发生率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药物预防方面.笔者就如何预防下肢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从危险因素及术前、术后的预防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8 5 6年 ,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 :血流滞缓 ,血管内膜损伤 ,高凝状态。直到现在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1〕。下肢深静脉血栓 (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较复杂 ,国外文献认为DVT是骨科病人常见的并发症〔2〕。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又是导致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手术后的长期卧床,持续CRRT治疗,高血压,反复静脉穿刺,镇静剂脱水剂的应用等诱因,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通过非手术疗法的护理,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实践证明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5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并实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价疗效。结果:病程7日以内20例治愈,7日以上10例治愈,3例好转,2例复发。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与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用滤器置入及静脉溶栓治疗,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术后15h下肢肿胀逐渐减轻,疼痛缓解,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 对3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预防护理程序实施护理.结果 在实施预防护理过程中,3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有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3%.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预防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由于对病情的预见性分析、及时治疗8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为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临床上应正确落实预防措施,有效地防止了DVT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和溶栓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84例患者痊愈(80%),显效18例(17%),症状未有减轻者3例(3%).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最常见的是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专家建议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而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标准化管理模式对脑卒中重症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19—202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37例脑卒中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接受了标准化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标准化组(n=72)和对照组(n=65)。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病情、治疗措施、ICU住院期间并发症(下肢DVT、感染、出血)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标准化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均为中危以上。标准化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穿弹力袜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ICU住院期间,标准化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感染、出血、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重症手术患者ICU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DM行双下肢^99mTc-MAA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实验室资料及年龄、病程、下肢症状(肿胀、静脉曲张和DM足)等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28例(48.3%)DM并发DVT;年龄、病程、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下肢症状与下肢DVT发病率有关(P〈0.05.P〈0.01);血压、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与DVT发病率关系不大(均P〉0.05)。结论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胆回醇、高三酰甘油等危险因素相互累积易致下肢DVT,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并制订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DM行双下肢99mTc-MAA深静脉显像(和/或超声检查),同期获取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等实验室资料及年龄、病程、下肢症状(肿胀、静脉曲张和DM足)等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DVT发生的关系.结果 28例(48.3%)DM并发DVT;年龄、病程、血糖、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下肢症状与下肢DVT发病率有关(P<0.05,P<0.01),血压、体重指教、糖尿病类型与DVT发病率关系不大(均P>0.05).结论 高龄、长病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危险因素相互累积易致下肢DVT,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以减少DVT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总攻溶栓疗法对18例、198条肢体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其中用溶栓药配合扩张血管药局部患肢股动脉注射,应用抗主活血药物超声雾化吸入肺系给药,加上应用抗聚、去纤、扩管、抗炎及中医药治疗,使下肢静脉血栓加速溶解。并配合保健措施如做屈踝体操、穿弹力袜。结果:总有效率为82.83%,总治愈率为55.05%。结论:该方法见产快、疗程短,能降低该类病后遗症的发生率,该项综合技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I,8、IL-10及TNF-α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疾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40例为DVT组,年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及TNF-α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0水平。并对DVT组内细胞因子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VT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01)。DVT组内相关性分析,IL-6与IL-8及IL-10之间无相关性,IL-8与IL-10及TNF-α之间无相关性;IL-6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83,P〈0.05),IL-10与TNF-α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在DVT患者外周血中,均检测到血浆细胞因子的升高,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静脉血栓形成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血肿清除术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计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瘫痪病人行血肿清除术后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14例脑卒中瘫痪行血肿清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105例)和对照组(10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待病人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20天测评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时两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第20天两组病人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病人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和ADL,对病人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护理干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护理干预的效果 ,将 5 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 2 2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后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同时实施精神支持、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在入组时、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3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进行测评。结果显示两组在 3周后 HAMD均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1)。提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早期康复护理防治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23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22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保持功能和做医疗体操和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法、冷-温水交替浸泡法、上举患侧上肢、利用意念促使肢体功能恢复等多种康复训练措施.最后根据患者手指肿胀发生率、患手指肿胀程度以及简易手功能检查(STEE)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手指肿胀程度显著减轻(P<0.01);两组治疗后患肢运动功能均较前显著恢复(P<0.05,P<0.01),而康复组更显著(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肾细胞癌(RCC)并发静脉癌栓(VTT)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法检测57例并发或未并发VTT的RCC组织和10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中VEGF的表达状况。实验分为三组,A组:并发VTT的RCC组织27例;B组:未并发VTT的RCC组织30例;C组:远离肿瘤的正常肾组织10例。结果:VEGF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63.3%和20.0%,其中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RCC并发VTT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抑制VEGF蛋白及其受体作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在RCC并发VTT的治疗中应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周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1):36-3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入院及住院30 d时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其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