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应用移动医疗同心管家App+微信群,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3月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服药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对冠心病PCI治疗相关知识认知及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出院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94例冠心病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两组病人均在PCI出院6个月时进行复查,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状况。[结果]出院当天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健康状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延续性护理可改善PCI出院病人的健康状况,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周彬 《当代护士》2017,(8):110-112
目的探讨微信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6月的120例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科室微信群,由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相关医学知识,并解答患者的疑惑,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数、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群随访冠心病搭桥术后患者,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SF-36 量表中躯体疼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ADOPT的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患者15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和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ADOP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在出院3个月、6个月的自我管理行为、服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时间影响呈上升趋势。结论:基于ADOPT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服药依从性,有益于疾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患者8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出院前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建立健康档案,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网络服务等多种手段为PCI术后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120例PCI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心功能、运动耐力、服药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病人出院1个月时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均优于出院时(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出院6个月时生存质量均高于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耐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出院以微信平台为基础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干预后Barthel指数、并发症情况、患者出院6个月后依从性、患者生活质量(SF-36)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干预可帮助脑卒中出院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82-984
目的探究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用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干预。连续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护理依从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护理依从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同期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服药率、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即时性与延时性。结果 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得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时间与组别均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得分显著低于出院12个月,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和出院12个月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显著优于对照组。出院12个月,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管理可以即时地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即时性效果较好,但不具有延时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瘤合并冠脉狭窄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比较棘手,国内罕有报道。作者对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患者行瘤腔弹簧圈栓堵,并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病变,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男,53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5小时而入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急诊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5天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约10mm长的85%狭窄,中段20%~30%局限性狭窄,近端狭窄处可见一5.2mm×4.7mm大小的冠状动脉瘤(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脉旋磨术在冠脉钙化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应用冠脉旋磨术治疗的冠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冠脉病变血管变化情况、心功能指标、术后随访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7.22%,手术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冠脉穿孔、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并发症。术后,患者血管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管腔直径显著大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半年复查心脏彩超,术前及术后半年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随访1年,36例患者均未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结论冠脉旋磨术治疗冠脉严重钙化病变的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Stress, coronary disease, and coronary dea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vidence of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ardiovascular illnes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is generally not totally convincing, which in part is due to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defining and measuring psychophysiological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However, both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ost physicians present numerous examples of sudden, unexpected cardiac death, in which the event in all probability has been either induced or hastened by stressful life experiences. This applies to fatal and non fatal cardiac attacks, since both are often preceded by emotional stress. There is pathoanatomical evidence of specific myocardial damage induced by catecholamine release during stressful emotions. Histochemic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copious amounts of noradrenaline stored in myocardium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survey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stress and coronary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have demonstrated certain positive associations in man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as well as in certain prospective studies. Most positive evidence has been accumulated from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loneliness on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imal experiments have demonstrated repeatedly that psychological stress evoked by aversive sensoric stimuli or unsuccessful social striving induce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including myocardial damage, hypertension, vascular changes and increase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对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X线透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60例怀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以X光透视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无。男218例,平均年龄(54.2±12.8)岁;女142例,平均年龄(58.5±10.1)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狭窄程度分成3组,A组: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192例,B组:血管内径狭窄<50%103例(29%);C组:无明显狭窄65例。结果68例X线透视下可见冠状动脉钙化(CAC),其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26例(18%),无明显性别差异(χ2=1.02,P>0.05)。A组29.2%(56/192)、B组9.7%(10/103)、C组2%(1/65)可见钙化影,各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χ2=12.38,P<0.001)。所有68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50岁以下3%(2/65)、50~59岁10%(9/89)、60~69岁22%(30/138)、70岁及以上40%(27/68)。各年龄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1)。AMI组28%(10/36)可见钙化影,其中8例(80%)为梗死相关血管,陈旧性心肌梗死33%(8/24)可见钙化影,其中7例(88%)为梗死相关血管,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39例出现血管狭窄,55%(23/42)可见钙化影,18例(78%)疑为罪犯血管,疑不稳定型心绞痛(UA)93例(36%)出现血管狭窄,27%(25/93)可见钙化影,20例(80%)疑为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AMI)、陈旧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104例临床疑诊或确诊冠心病并于30日内先后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50%、≥500%和≥75%)的价值.结果 CAG显示1296段冠状动脉.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1217段,可评估率为93.90%(1217/1296);诊断<50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9.12% (144/182) 、84.73% (172/203)和89.83%(106/118),特异度分别为97.33%(802/824) 、99.21%(1006/1014)和99.82%(1097/1099),阳性预测值为86.75%(144/166)、95.56%(172/180)和98.15%(106/108),阴性预测值为95.48%(802/840) 、97.01%(1006/1037)和98.92%(1097/1 109),准确率为94.04%(946/1006) 、96.80% (1178/1217)和98.85%(1203/1217).钙化斑块是导致血管不可评估及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 DS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的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中严重冠状动脉痉挛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8岁.因"头晕5年,黑朦、胸闷5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血压3级.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最慢约31次/分)、室上性期前收缩,部分构成短阵房速、停搏(2.82 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SCF/NR)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共152例, 根据PCI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SCF/NR组和正常血流组,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BMI、高血压史、家族史、吸烟、饮酒、术前TIMl血流分级、killip分级、尿潜血、左心室舒收末内径、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位置、弥漫程度、介入治疗方法、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WB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I)、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脂蛋白a(LPa)、血清胱抑素C(Cys c)、K+、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 2聚体(D D)、病变血管支数、病变血管长度、病变血管直径、支架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NR组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高于无SCF/NR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LDL C、发病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经PCI术后出现SCF/N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畸形的特征及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总结2024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确诊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结果:2024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42例冠状动脉畸形。9例冠脉起源异常;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检出33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4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1例,前降支左室瘘2例,回旋支左室瘘1例。9例经手术证实。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予介入栓塞治疗。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