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疣状胃炎44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谭至柔  黄雪 《广西医学》2000,22(6):1286-1287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状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1),属于隆起糜烂型胃炎.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3021例中,检出疣状胃炎446例,检出率为14.8%.现就446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3-19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飞  陈宏雄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7):529-530
目的 探讨Hp感染与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对64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用胃活捡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22例,Hp阳性16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4例,Hp阳性2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8例,Hp阳性5例.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3种常见慢性胃炎均可伴有不同程度Hp感染,且不同胃炎中Hp感染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误差.方法诊断分析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这135例中,有60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75例中有20例有轻度的肠上皮化生,从而可以看出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44%.结论我们应尽量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误差,从而能更准确地诊断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电子胃镜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侧与病变位置常规选取活检3~4块,采用75%酒精有效固定后进行送检.病理学方法如下: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对胃标附近黏膜变化情况认真观察,根据病理诊断标准作为合理的诊断.结果:92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如下: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肠上皮化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52.17%.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胃镜检查价值有限,需要以病理检查作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根据.  相似文献   

6.
1999年~2002年4年间进行的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830例中,正常粘膜1例,浅表性胃炎4例,萎缩性胃炎21例,囊性胃炎5例,胃息肉19例,慢性胃溃疡103例,胃癌85例,慢性胃溃疡检出率偏高,萎缩性胃炎检出率偏低.囊性胃炎比较少见,多发生于胃手术后的吻合口处,所以又称胃手术后胃炎.慢性胃溃疡合并霉菌感染时,溃疡较大,X线和胃镜易误诊为癌.提高电子胃镜胃粘膜活检诊断水平,取材是关键的一步,病理诊断需要结合胃镜肉眼所见及临床病历资料.  相似文献   

7.
玄科 《大家健康》2016,(5):40-41
目的:探讨病理和胃镜诊断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病理诊断和胃镜诊断,比较胃镜诊断与病率诊断的符合率和胃镜诊断的漏诊率.结果:1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者92例,浅表性胃炎者78例;经胃镜诊断为为萎缩性胃炎者86例,浅表性胃炎者84例.胃镜诊断的8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证实52例为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60.47%,漏诊率为39.53%;胃镜诊断的84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证实53例为浅表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63.10%,漏诊率为36.90%.结论: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病理和胃镜诊断,规范病理检查和胃镜诊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刘丽娜  狄建华 《甘肃医药》2013,(10):773-77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整理回顾和统计对照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胃镜检查的17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10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7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55例,伴异型增生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电子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检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想的方法,但胃镜与活检结果之间有时不相一致,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对胃镜下表现及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种方法对糜烂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60例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I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17例;分型情况:隆起型21例,平坦型39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40例伴活动性炎症表现;2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23例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消失;5例不典型增生.共48例检出幽门螺旋菌,HP检出率为80.00%.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关系密切,病理胃炎严重程度随着内镜下疣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差异,两者结合可提升糜烂性胃炎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31例小儿纤维胃镜检查,病变检出率达94.7%,胃病变居首占70.2%,浅表性胃炎64例,胃溃疡14例,返流性胃炎10例,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病变次之为17.6%,球炎19例,球溃4例.36例同时作了X线钡餐检查,诊断阳性率61%.并提出胃镜检查适应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龙梅  朱莉  包林林  潘佩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6):4562-4566
背景 随着儿童胃镜检查的普及,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针对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消化科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入院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H.pylori阳性者为阳性组,H.pylori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阳性组104例、对照组106例,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H.pylori感染平均发病年龄为(7.2±1.3)岁。阳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58例、消化性溃疡23例、结节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0例,对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84例、消化性溃疡18例、结节性胃炎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例。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93例、阳性11例。结论 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以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重度炎症为主,重度炎症改变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H.pylori感染相关,标准三联疗法对H.pylori根除率为89.4%。  相似文献   

12.
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sPG)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73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对其中49例H.pylori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片剂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在H.pylori感染病例中,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PGⅠ值相似,而PGⅡ值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PGⅠ/PGⅡ)萎缩性胃炎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者。经抗H.pylori治疗,87.75%的患者H.pylori被根除,H.pylori已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上升,PGⅡ值下降,PGR(PGⅠ/PGⅡ)上升,H.pylori未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PGⅡ值,PGR(PGⅠ/PGⅡ)无改变,H.pylori已根除的浅表性胃炎组,PGR(PGⅠ/PGⅡ)上升。[结论]H.pylori感染与sPG水平密切相关。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对H.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血清PGR(PGⅠ/PGⅡ)可作为H.pylori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内镜特征,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反流性胃炎20例,胆囊疾患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31.2%,而非胆汁反流性患者阳性率为51.9%,两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简便、快捷;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疣状胃炎与红斑渗出性胃炎的幽门螺杆感染率。方法 根据胃镜结果选择疣状胃炎 2 4例 ,红斑渗出性胃炎 2 8例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ME染色查幽门螺杆菌。结果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 2 .5 % ,红斑渗出性胃炎为 2 5 % ,两组比较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显著差异 (ρ=0 .0 0 6 )。结论 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红斑渗出性胃炎 ,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疣状胃炎的致病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炎的CT表现.方法 4例嗜酸性胃炎均行CT检查并经实验室检查、胃镜和病理证实,其中2例又经手术病理证实.男女各2例,年龄25~42岁,平均32.7岁.结果 4例嗜酸性胃炎均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最厚约11~15 mm,边缘光滑,胃腔正常.2例合并腹水,1例合并回结肠套叠. 结论 CT可以显示胃壁弥漫性增厚,边缘光滑,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胃镜和病理检查,可提示嗜酸性胃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及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对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方法 选择2007~2008两年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178例患者,结合既往病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有胆囊疾病的52例,占29.2%,胃手术后的39例,占21.9%;不明原因87例,占48.9%.另外,1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阳性者56例,阳性率29.9%,而同期21936例胃镜检查者中Hp阳性12771例,阳性率58.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中胆囊疾病和胃术后为其两大主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及抗胆汁反流的生理屏障减弱或丧失的结果.另外,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43例中.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l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Hp转阴率,提高近远期根除率.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6 /1998慢性胆囊疾病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 142例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71(男 2 7,女 44 )例 ,年龄 17~ 6 9(平均 41)岁 .其中慢性胆囊炎 5 8例 ,胆结石 13例 ,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者 44例 ,萎缩性胃炎患者 1例 .对照组 71(男 2 4,女 47)例 ,年龄 19~ 76 (平均 44 )岁 .其中慢性胆囊炎45例 ,胆结石 2 6例 ,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者 40例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者 2 9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者 2例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口服消炎利胆片 ,替硝唑片 ,疗程 1mo.观察组同时加服西沙必利 10 mg,3次· d- 1 .疗程结束后大…  相似文献   

20.
肖桂根  康锋 《当代医学》2016,(6):142-143
目的 分析浅表性胃炎采用胃炎通降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浅表性胃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胃炎通降颗粒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2例);对照组55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45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6例发生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胃炎通降颗粒治疗浅表性胃炎,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