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舌骨上清扫术治疗口腔粘膜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骨上区淋巴组织清扫术(简称舌骨上清扫术)是一种古老的术式,临床上已沿用多年。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其概念尚模糊不清。由于适应证掌握不当,术后颈部复发或转移者屡见不鲜。为此,作者回顾总结了83例接受舌骨上清扫术的口腔粘膜癌患者,以探讨舌骨上清扫术的手术范围及其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舌癌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疗效,为舌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治疗性颈清术212例(222侧),选择性颈清术130例(133侧)。经3年随访,舌癌根治性颈清术、改性根治性颈清术、功能性颈清术、非连续性根治性颈清术和舌骨上清扫术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8%、7.3%、0、13.6%和40.0%,舌骨上清扫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P<0.05)。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颈清术术后近1/4病理证实有转移,对于T2期以上患者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舌骨上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明显地其他术式,临床上应摒弃此术式;改良性根治性颈清术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又可达到与舌癌根治性颈清术相近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兴文  陈永辉 《口腔医学》2009,29(9):497-498
目的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应用于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7年8月33例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4.24%(8/33),术后功能与疗效良好。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可作为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患者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早期舌、颊、牙龈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24例早期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16例,牙龈癌5例,颊癌3例。患侧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后,扩大切除病灶,同期应用3 cm×4 cm~5 cm×7 cm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对皮瓣成活、肿瘤复发、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3/24例皮瓣成活,成活率为96%。术后随访3~30个月,1例牙龈癌局部复发,复发率为4%;2例舌癌远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8%。患者言语、进食基本正常,对口腔形态及功能比较满意,随访期内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传统带蒂颏下岛状皮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护理容易,是修复早期舌、颊、牙龈癌术后缺损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舌体鳞癌患者两种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式疗效的比较,为颈清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235例行舌骨上或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T1CN0和T2CN0期舌体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种区域性颈清术式的疗效。结果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术后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10.5%,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在防止术后颈部复发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P〈0.05)。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低于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建议作为T1CN0和T2CN0期舌体鳞癌患者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范围的颈淋巴清扫术在老年人唇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81例老年唇癌患者术后颁部淋巴中淋巴转移的病理检出率,结合病员的年龄、性别、原发部位、细胞分化和临床分期,探讨唇癌患者颈淋巴清扫的合理术式。结果:唇癌的转移率不高,位于Ⅰ区的肿大淋巴结多为炎性肿大而非癌性转移,临床分期和唇癌部位与颈部淋巴转移密切相父。结论:多数唇癌患者无须做颈部淋巴处理但需术后严密观察,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应规范并慎用,肩胛舌骨肌上淋巴清扫术适合多数有颈部转移的唇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颈淋巴清扫术是控制口腔颌面部癌瘤经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术式按解剖范围可分为:单侧全颈淋巴清扫术,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部分颈淋巴清扫术(舌骨上、肩胛舌骨肌上),联合根治术;按治疗目的可分为: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按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性颈淋巴清扫术,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对cN0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及复发的影响。方法:评价国内外1985~200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对cN0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及复发影响的对照研究,研究组接受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对照组为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结局变量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颈部区域转移及复发率,应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肩胛舌骨上颈清扫组的转移及复发优势比OR=1.34,95%置信区间[0.74,2.43],表明肩胛舌骨上颈清扫组与根治性颈清扫组比较,对cN0口腔癌患者术后颈部转移及复发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N0口腔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处理,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治疗效果一样,无显著差异。但由于某些偏倚因素可能影响结果,此结论仅供参考,尚需待新研究出现时予以再次论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舌骨下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  15例口腔癌、口咽癌患者在常规行根治术后采用舌骨下肌筋膜瓣修复术后缺损 ,并对其进行 0 5~ 5 0年的临床随访。结果  15块舌骨下肌筋膜瓣全部成活 ,颈部取瓣切口采用常规颈淋巴清扫切口 ,术后颈部切口均一期原位关闭。结论 舌骨下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具有成活率高、颈淋巴清扫切口不受取瓣影响、可直接关闭颈部切口等优点 ,但因舌骨下肌筋膜瓣组织量少、筋膜菲薄、术后有部分挛缩 ,故适用于口腔内小范围的缺损  相似文献   

10.
张福军  杨凯  李雅冬  陈丹  项立 《口腔医学》2010,30(2):98-100
目的 对比分析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upraomohyoid neck dissection,SOND)和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classical radical neck dissection,CRND)对口腔鳞状细胞癌cN0期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临床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CRND组和SOND组均为34例。统计比较术后颈部复发率,应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CRND组和SOND组3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8.8%、11.7%,5年颈部复发率分别为11.8%、14.7%;CRND组和SOND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68.4%,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4.9%;CRND组和SOND组生存质量平均总分各为533.57±112.22,653.06±84.92,有统计学差异。因而对cN0期的口腔鳞癌患者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没有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和颈部复发率,但显著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结论 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在cN0期口腔鳞癌患者的治疗上可以取代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临床无颈淋巴结转移(cN0)口腔鳞癌患者Ⅱb 区淋巴清扫术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治疗的203例cN0口腔鳞癌患者,平均年龄59.7岁(41~79岁),术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男127例,女76例;舌癌101例,颊癌45例,口底癌30例,牙龈癌19例,其他8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203例患者的TNM分期为T1或T2,均接受病灶切除+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其中115例患者接受Ⅱb区淋巴清扫。对接受Ⅱb区淋巴清扫与未接受Ⅱb区淋巴清扫的2组患者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肩胛综合征)发生率、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主要针对未做颈淋巴清扫患者),采用SPSS 22.0软件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2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结果: 在接受Ⅱb区淋巴清扫的115例患者中,7例(6.09%)患者术后病理证实Ⅱb区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3年,Ⅱb区淋巴清扫组中,83例(72.17%)出现不同程度的肩胛综合征,27例(32.53%)患者通过康复锻炼症状减轻,但仍未完全恢复,Ⅱb区淋巴清扫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6.09%;在未接受Ⅱb区淋巴清扫的88例患者中,4例(4.55%)出现肩胛综合征,术后均通过康复锻炼恢复,Ⅱb区淋巴未清扫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4.09%,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N0口腔鳞癌患者出现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因此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时可选择性清扫Ⅱb区淋巴结,从而保护副神经及其分支不受损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牙龈癌:72例回顾性研究及颈淋巴清扫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牙龈癌临床并不多见.对其转移模式仍知之甚少。该文对1991—2005年间72例牙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49个月.平均年龄72岁,男31例.女41例。病变位于下颌35例,上颌37例,40例系早期,32例处于晚期。29例行颈淋巴清扫术,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下颌为31%,上颌为40%。下颌牙龈癌T1/T2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0%,T3/T4期为55%。上颌则分别为9%和15%。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4%和38%。结论:下颌牙龈癌及T3/T4期上颌牙龈癌应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颈淋巴结转移及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施行根治性(RND)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OHND)的NO期口腔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对控制口腔癌。NO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对182例NO期口腔癌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ND组和SOHND组,对颈淋巴转移、肿瘤复发及5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7.5%,颈淋巴转移率随T分期升高而升高;口腔癌最易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其次是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中淋巴结,Ⅰ至Ⅲ平面转移占总转移率的92.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7.0%,以局部和同侧颈部复发为主;RND对控制NO期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有效率为95.2%,SOHND的有效率为94.8%;RND组5年生存率为67.6%,SOHND组为72.7%;两组间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不仅能够评价NO期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发生隐匿转移的颈淋巴结。对于NO期口腔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可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作为标准的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4.
对 198 5年 1月至 1990年 12月 31日期间所行的 5 17例颈清扫术进行分析 ,其中舌骨上 41例 ,肩胛舌骨上 2 84例 ,前外侧 192例。发现淋巴结病理阳性者 ,行舌骨上颈清扫的局部复发率为 43%。淋巴结病理阴性者 ,行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的局部复发率为 1.9% ;病理 N1 但未作术后放疗者 35 .7% ,术后放疗者为 5 .6 % ;病理 N2 B,作与未作术后放疗者分别为8.3%和 14% ,认为如淋巴结病理阴性 ,可作选择性颈清扫术 ;如为阳性 ,术后须追加放疗上消化-呼吸道鳞癌行选择性颈清术后局部复发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科选择性地对33例口腔颌面部癌瘤病例,在原发灶切除的同时,同期行改良选择性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经1年至5年的随访,术后功能与疗效满意。我们认为本术式的优点主要是手术操作简单,可充分保留副神经和颈内静脉功能,并发症较少,可以达到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目的。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牙龈癌是较常见的口腔癌 ,在牙龈癌的治疗中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有效方法 ,另外辅以化疗或放疗等而为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的原则是扩大切除 ,即于肿瘤界外 1 .0 cm以上正常组织内切除。有区域淋巴结肿大考虑予颈淋巴清扫术 ,并截除部分乃至半侧颌骨。手术创伤大 ,时间长、损伤组织多 ,对于老年患者 ,尤其是伴有全身性疾患的高龄患者 ,手术及麻醉的风险大 ,多因此而不能耐受或不易接受手术治疗。作者应用单纯肿瘤切除 +术后放疗的方法 ,对 2例伴全身疾患的高龄牙龈癌患者进行了治疗 ,效果满意。2 临床资料2 .1 一般情况 :本组 2例患者…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54例上颌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术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认为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在本组病例中主要有病变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等。强调对颈部淋巴结处理的重要性,主张以肩胛舌骨上淋巴清扫术代替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对已行外科即时修复的16例患者进行客观全面的形态、功能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未修复的病例,提示在有条件的病例中,进行一侧上颌骨切除后外科即时修复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骨下肌皮瓣在老年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11月间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5~89岁,平均72.8岁。舌癌10例,口底癌6例,颊癌2例,下颌牙龈癌1例。均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9例舌骨下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经过6个月~5a的随访,无一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舌骨下肌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且成活率高,是老年患者口腔癌修复重建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部肿瘤在晚期发生骨髓转移占60%,而因恶性肿瘤引起DIC则罕见。我科于1988年9月12日收治一例经骨髓穿刺证实为牙龈癌骨髓转移致DIC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人马××,女,56岁。病案号172313。因17牙龈鳞癌于1988年3月31日在全麻下行左下颌骨17-8方块切除术+同侧颈上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牙龈低分化鳞癌、颌下淋巴结转移。术后胸片无肺转移。术后原发灶辅以加速器放疗5000rad。术后5个月自感全身无力。同年9月7日发现左手中指、右前臂皮肤出现小片状瘀斑;9月9日夜间出现左上腹痛,经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9月10日发现口唇粘膜、牙龈出血而来院就医。以“口腔粘膜出血原因待查”收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