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析血肿部位、体积、大小、手术死亡相关因素及其术后疗效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注入尿激酶。结果术后1月内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死亡率9.3%,2.44例随访2个月至7年,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39.3%和27.9%,死亡率12.3%。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能使本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死残率显著下降。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抽吸术清除血肿,术中、术后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75例患者中死亡1例,总病死率为1.3%;其余患者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量达到80%的62例,术后1周时有70例血肿清除量达到了90%以上;患者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评价恢复良好54例(72.0%)。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5例,在清除血肿时进行术中实时彩超引导定位,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后予以亚低温脑保护措施。术后随访6个月,以GOS判定疗效。结果术后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较为彻底,残余血肿面积为原血肿的5%以内28例,5%~10%者15例,10%~20%者2例。亚低温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平稳,亚低温治疗后复查颅脑CT示脑水肿较轻,无明显中线移位,无再出血。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16例,轻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彩超引导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立体定向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颅内压(ICP)、术前及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ICP、NF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I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NFD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超早期组(34例)和早期组(32例)施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早期组术后死亡4例;获随访28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5例,Ⅱ级(中残)18例,Ⅲ、Ⅳ级(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早期组术后死亡3例;获随访27例按ADL分级评定Ⅰ级(良好)3例,Ⅱ级(中残)12例,Ⅲ、Ⅳ级(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对两组患者良好-中残率及重残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_c=2.015,P0.05),超早期组疗效优于早期组。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如条件许可,应尽早实施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超早期"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早期(3小时-7小时)锁孔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7小时内采用锁孔入路开颅清除血肿,残余血肿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行纤溶治疗。结果 手术清除血肿量>80%27例,60%-80%12例。手术死亡率10.3%。32例术后随访2个月—4个月,恢复良好43.8%,轻残28.1%,重残21.9%。结论 超早期锁孔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病人残死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7例,采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结束手术后1个月和6个月对近期和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第1、3、7天对67例患者进行CT复查,67例患者中,58例患者血肿完全清除,血肿完全清除率为86.57%。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ADL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Ⅰ级患者14例,Ⅱ级患者24例,Ⅲ级患者18例,Ⅳ级患者9例,Ⅴ级患者2例。67例患者中,良好与中残患者38例(56.72%),重残患者29例(43.28%)。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较高,患者预后良好率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与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试验组)和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7.50%,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是72.50%,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与小骨窗开颅相比,二者的术后恢复良好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操作及并发症方面立体定向置管抽吸治疗明显优于小骨窗开颅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手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和单纯使用神经内镜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术后第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为(87. 6±7. 8)%,对照组为(79. 6±13. 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76. 6%(23/30),对照组预后良好率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时机及方式。方法对158例高血压脑溢血分别采用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92例)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66例)进行治疗。结果微创开颅血肿清除组的术后生存率86.9%,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组的生存率83.3%,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9.7%。结论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的手术指征是意识分级低于Ⅳ级、出血量中等且血肿位于基底节和皮质下。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高血压脑溢血超早期及早期发病的患者,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则较适用发病中期且血肿形成后较稳定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术者的专业技术和手术设备条件是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