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氟斑牙釉质结构的特殊性,在氟斑牙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粘接方法粘接托槽,由于托槽与牙之间的粘接强度很低,托槽脱落较为频繁,可影响正常的治疗进程,使治疗周期延长,治疗质量下降,浪费医生和患者的大量时间,使患者丧失对治疗的信心。笔者所在的课题小组曾用不同方法提高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强度,均未达到临床满意的强度。本实验采用喷磨方法预处理离体氟斑牙的牙面,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粘接托槽,测定托槽和牙面的粘接强度,探索提高氟斑牙正畸托槽粘接强度的临床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粘结材料对树脂与离体牙间的抗剪粘结强度,以及唾液污染对其的影响,为l临床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临床上因牙周炎拔除的中切牙标本40颗,于唇面中份牙本质上形成大于4mm×4mm的平面.分别应用3MAdper Prompt和3MAdper Singe Bond2将直径为2.2mm,厚度2mm的树脂柱粘贴于离体牙上,测定其抗剪粘结强度。结果两种粘结剂在无唾液情况下的粘结强度分别为(16.882±2.941)N/mm、(20.720±2.502)N/mm;在唾液污染情况下,则分别为(16.748±2.583)N/mm、(17.452±2.361)N/mm。结论无唾液污染的情况下,全酸蚀粘结的效果优于自酸蚀粘结:在同一种粘结剂条件下,唾液的存在对自酸蚀粘结效果无显著影响,但明显影响全酸蚀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4种方法处理脱落托槽底板后对再粘接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75颗,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每组15个样本,按照对脱落托槽底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A组(新托槽组)、B组(磨除组)、C组(磨除法+牙釉质粘合树脂液剂组)、D组(燃烧组)、E组(燃烧法+牙釉质粘合树脂液剂组).各样本均采用CTM8020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抗剪切强度(SBS).结果 A组、C组再次粘接时粘接强度较首次粘接强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再次粘接强度低于首次粘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次粘接强度低于首次粘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结论 磨除法处理后的托槽用于再次粘接时,在托槽底面涂布牙釉质粘合树脂液剂能获得较高的再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