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1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钙离子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及调脂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变情况(显效41例,有效28例,无效9例)优于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6例,无效10例);治疗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显效36例,有效38例,无效5例)优于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31例,无效1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91和4.14,P均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76.32%,对照组分别为64.86%和56.76%;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8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心电图中ST段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O、ET-1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目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和心绞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有所升高,ET-1水平降低,但观察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可行,能够显著提高ET-1水平,抑制NO水平,对改善内皮功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抗血小板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方程K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临床病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出血或糜烂,从而导致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最终导致心绞痛发作。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常常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2010-01-2012-08,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P 5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5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亚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43-944
目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与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将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或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的疗程均为2周,必要时服用硝酸甘油。结果2组在心绞痛、心电图、临床症状、停用硝酸甘油情况等的改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或红花黄色素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稳定心绞痛症状和相关指标方面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4%,对照组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注射液治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6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应用阿司匹林、β-阻断剂、口服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极化液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共治疗15天,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8.23%、69.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周纪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1180-1181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左旋卡尼汀2 g,1次/d,连用10 d;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10 d后观察2组心绞痛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心电图总有效率74%,对照组分别为63%和46%,2组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葛根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P)中的疗效。方法 :入选 UAP患者 98例 ,分为葛根素组 5 0例 ,对照组 48例。葛根素组中使用剂量为 40 0 m g,对照组用硝酸甘油 10 mg。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控制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葛根素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中药。 相似文献
14.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5.0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644名患者。仅2个研究采用恰当的随机分配方法,1个研究提及采用单盲,其余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及失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加用常规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有效率(OR=3.54,95%CI[2.60,4.82])和心电图疗效(OR=2.36,95%CI[1.88,2.96])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组。本组纳入17篇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表现轻微,使用安全。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目前证据证实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比西医常规治疗更具有优势。但基于研究的局限,建议进行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访时间更长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相关文献以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到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867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评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心绞痛发作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OR=2.75,95%CI(1.86,4.05),P<0.000 01);②心电图复查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OR=1.96,95%CI(1.23,3.11),P=0.004);③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OR=0.16,95%CI(0.050,.46),P=0.000 7)。结论现有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心电图复查有效率显著提高,并最终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率,且安全性更高。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证据强度不高,且样本量较小,故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曲美他嗪联合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9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抗凝、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降血压和抗血小板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辛伐他汀(舒降之)10 mg晚间顿服,8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39例(81%),有效4例(8%),无效5例(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显效15例(32%),有效17例(36%),无效15例(32%),总有效率为68%。2组之间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2组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舒降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联合治疗是一种更安全、有效和完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合并抑郁症应用小剂量抗抑郁症药物疗效。方法:选择6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UAP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阿米替林,舒必利,对照组加用谷维素,连续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UAP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OS)评分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0%,二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国加用小剂量阿米替林,舒必利治疗UAP合并轻中度抑郁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61例不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嚷20rag,3次/d,服用8周。结果:血浆hs—CRP:治疗前曲美他嗪组和常规治疗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显著降低,曲美他嗪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前FMD:曲美他嗪组和常规治疗组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常规治疗组均显著升高,曲美他嗪组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中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99-10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心电图改变的预后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 5 8例 UA患者进行临床与心电图随诊 ,观察高危因素与预后的关系。随诊 1~ 4年 ,平均随诊 17个月。结果 :5 8例 UA患者中 ,有心绞痛史40例 ( 6 9.0 % ) ,入院时心绞痛 47例 ( 81.0 % ) ,顽固性心绞痛 12例 ( 2 0 .7% ) ,心绞痛发作时 ST段改变 46例 ( 79.3% )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AMI)和心源性猝死 ( SCD) 12例 ( 2 0 .7% )。经四格表 χ2检验显示顽固性心绞痛与 U A患者的不良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 P<0 .0 2 5 )。结论 :U A患者的心绞痛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以及心电图 ST段改变 ,对 UA患者发生 AMI或 SCD有良好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疏血通为干预措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的疗效作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中共1 4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疏血通能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且药物安全性高,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不高,还有待于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