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模式。方法采用了Bobath,Vojta、上田正法的理学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配合针灸、穴位注射、按摩、理疗等传统医学康复,以刘振寰教授编写的《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康复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6个月~7岁50例小儿脑瘫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康复研究。结果治疗后3个月,智能活动有效率72%(36/50)、语言社交有效率64%(32/50)、功能运动有效率74%(37/50)、生活自理有效率62%(31/50)。结论三结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香桃 《现代康复》2001,5(11):89-89
  相似文献   

3.
4.
王应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39-5039
探讨便捷、实用、有效的脑性瘫疾(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脑瘫患儿的功能缺陷后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用《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标准》3类13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本组56例脑瘫患儿平均治疗4.7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成败经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益 《现代康复》1999,3(2):174-175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水平。方法:对28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综合康复治疗.18例(64.3%)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0例(35.7%)无明显恢复。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引起家长及可能接触患儿的人们共同参与综合康复治疗。诊治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可减少永久性残疾和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小儿脑性瘫痪的作业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业疗法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 ,它能使脑瘫患儿获得动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促进全身心的发育 ,在身体、精神、社会和经济上达到最大限度自立 ,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1 作业疗法的概念作业疗法是医师根据每个患儿的残疾情况 ,采取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的一种方法 ,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和学习、劳动能力者 ,有促其恢复、改善和增强能力的作用。2 作业疗法的目的作业疗法主要侧重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使脑性瘫痪患儿异常姿势及废用功能得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建立神经系统新的组合关系。方法:应用被动肢体康复训练、精细运动训练,传统医学、按摩、经洛导平以及药物应用。结论: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地挖掘脑性瘫痪损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住院脑性瘫痪疾病康复期病儿实施康复护理是脑性瘫痪护理的重要内容。做好病儿的康复护理,应注意:1.康复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护士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实施分级生活护理。4.分析病儿心理,引发病儿的主动性。5.家庭参与,协作进行。通过上述方法,使病儿最大限度地发挥残存能力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回归学校。  相似文献   

11.
12.
张冰  杨爱武 《现代康复》1998,2(8):813-813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重要原因,我国发病率平均1.8‰~4‰(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科学》)。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婴儿期可伴智力落后、癫痫、听觉、视力障碍等。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对诊断为脑瘫的25例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脑性瘫痪康复模式.方法:150例1~7岁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实施现代医学康复、传统医学康复、家庭医学康复三结合康复模式的方案,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语言治疗,配伍针灸、按摩、水疗、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照组50例仅实施现代医学康复方案.结果:试验组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精细动作、运动发育指数、小儿脑性瘫痪运动量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显效率、有效率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头颅CT示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好转或正常,对照组仅为2.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结合康复模式,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规律、持久的家庭康复,提高了脑性瘫痪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护理方法的效果,运用康复护理方法与神经发育疗法结合(康复护理组)治疗脑瘫患儿33例。并设单纯神经发育疗法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在治疗两个月后依据Millani-Comparetti小儿运动发育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康复护理疗法组治疗后运动发育率(0.79&;#177;0.39)与治疗前(0.50&;#177;0.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2,P&;lt;0.01)。康复护理疗法组的显效率为91%,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5%。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亚民  刘娟 《中国康复》1997,12(2):70-71
1989年5月~1995年5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脑性瘫痪80例,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取得一定疗效。三资料与方法1.且对象脑瘫患儿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个月以内18例,7~11个月24例,1~2岁26例,3~5岁12例。新生儿窒息26例,新生儿破伤风5例,新生儿败血症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新生儿核黄疽毛例,早产儿8例,双胎伴营养不良3例,新生儿化脑《例,产伤3例一80例中左偏瘫23例,右偏瘫20例,单上肢瘫8例,单下肢瘫13例,三肢瘫8例,四肢瘫8例。参照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提出的诊断条件及分型为标准[’],其中痉挛型24例,…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择台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小儿脑性瘫痪病症的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儿科常见但治疗时感到棘手的疾病,主要造成患儿躯体移动障碍。本文探讨了脑瘫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加强基础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心理护理。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知识,将训练内容贯穿于患儿生活当中,将不断巩固训练效果,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0—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目前 ,全国有 31万例脑瘫患儿 ,并且每年新增 4 .6万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1] 。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 ,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 ,即争取在出生后 6— 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 ,抑制异常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