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GS)的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观察1例原发性宫颈粒细胞肉瘤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例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宫颈肥大、质硬。B超示宫颈处有一大小为2.5 cm×1.7 cm低回声占位肿块。光镜示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由淋巴样细胞构成。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45、MPO、CD43、溶菌酶和CD68均(+),Ki-67阳性指数70%。骨髓及外周血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现。结论宫颈粒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初诊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及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混合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混合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治疗及随访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基本结构被破坏,不见明显的淋巴滤泡及套区,代之以小-中等大小的比较均匀一致的异型淋巴样细胞,其细胞质较少,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比较均匀细腻,核仁不明显或偶见,核分裂象可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异型淋巴样细胞LCA散在较多(+),CD7弥漫较多(+),Td T弥漫较多(+),CD10弥漫较多(+),MPO散在(+);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可见原始幼稚细胞;第一次化疗前后流式细胞学检测分别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第一次化疗前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46、XY、del(11q)。上述淋巴结活检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外周血及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学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支持混合型急性白血病(转换型)的诊断。虽已更换不同的化疗方案,患者化疗效果不明显,反复出现肺部感染及骨髓抑制,均提示其预后比较差。结论: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十分少见,一般需要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MDS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进行诊断。结果MDS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50~59岁和70~79岁病例最多,分别占20%和25%。67%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48%出现幼稚红细胞。FAB—RA和WHO—RCMD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8%,高于欧美国家。染色体异常率为31.2%,低于欧美国家,但与日本相近。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MDS的符合率为89%;将上述方法联合骨髓活检(平行试验)诊断MDS符合率可达94%;如将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四者联合,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该组MDS患者在分型、发病年龄、全血细胞减少比例、染色体异常率等方面与日本报道相近,与欧美国家有不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MD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在各类血液病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最终确诊的各种血液病患者442例,骨髓标本采用骨髓液抽吸涂片、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进行增生程度、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在骨髓纤维化(PMF)、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巨幼细胞性贫血(MA)、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转移瘤(MCB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霍奇金淋巴瘤(NHL)等11类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20);其中PMF、AA、MDS、MM、MCBM、NH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均比骨髓活检低,但只有PMF、MDS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MA、AML、ITP、CM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比骨髓活检高,其中ALL、AML、CML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在PMF诊断、NHL和MDS具体分型及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具有优势,而骨髓涂片在ALL、AML和CML诊断及分型,以及巨幼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方面可能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咽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GS)是发生于髓外的、由粒细胞系不成熟前体细胞构成的实体肿瘤,外周血和骨髓均无白血病表现的所谓孤立性粒细胞肉瘤非常少见,在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率约为9%~10%。GS多出现于白血病病程中,也可在治疗缓解后,也可先于白血病数月或数年发生,但几乎所有粒细胞肉瘤患者最终会有骨髓的受累。也有报道,GS患者未进展成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病程最长为16年。原发于咽部的粒细胞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粒细胞肉瘤病例并作文献复习。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1岁。反复咽痛3个月,发现咽部肿块3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DMS)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的免疫表型特点,探究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上述疾病中的意义和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14例CMML患者、48例MDS患者、46例AML-M5b患者及18例正常人骨髓标本的免疫分型特点。结果表明,CMML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DS、AML-M5b患者及正常人骨髓(P<0.05),后3者之间无显著差别。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骨髓标本(P<0.05),但与CMML患者无明显差别。AML-M5b患者骨髓成熟粒细胞比例较CMML、MDS患者及正常骨髓标本明显减低(P<0.05)。MDS、AML-M5b及CMML患者骨髓CD45/SSC特点与正常骨髓标本均存在一定差异。CMML患者骨髓具有CD2、CD56异常表达及CD14拖尾现象,与MDS、AML-M5b及正常骨髓标本相比差异显著(P<0.05)。MDS与CM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CD15表达缺失或减低现象较正常骨髓标本及AML-M 5b患者显著,且CMML患者异常率高于MDS患者(P<0.05),两者粒细胞群均有显著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现象,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抗原表达呈不同程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DS、CMML及AML-M5b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程度的相似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综合分析其免疫表型,对于区分CMML、MDS以及AML-M5b具有重要鉴别意义。其中单核细胞比例增高,伴有CD2、CD56异常表达,CD14拖尾现象,CD15缺失或减低及成熟粒细胞CD13-CD11b-CD16表达规律异常,对CMML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AML-1/ETO基因相关的AML-M2型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4例AML-1/ETO阴性、FAB分型AML-M3、临床诊断为APL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7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15.89%-68.53%)原始细胞和一群SSC较高异质性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强度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HLA-DR、CD19和CD34+CD56+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PL患者(P〈0.001),而CD9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与早幼粒细胞的表达图形相似。17例(100%)M2/ETO+患者的粒细胞均表达CD56,显著高于M3患者(6/34例,17.56%)。结论: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FAB分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相似文献   

8.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眼眶粒细胞肉瘤的形态学观察河北省涿州市医院(072750)王树元河北省阜城县医院孙秀丽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并发眼眶粒细胞肉瘤(OGS,曾称绿色瘤)的主要特点是外周血及骨髓片见到髓性原始细胞,伴有眼球突出。国内报告已...  相似文献   

9.
已知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白血病最基础的方法,但外周血涂片用于辅助诊断某些白血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自1998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外周血涂片显微镜分类检查,初诊了48例血液病.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6例.后经骨髓涂片和细胞化学染色均得到证实,并且这些病例均按照相应方案化疗后得到完全和部分缓解,现将部分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5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有15.0%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CD11b)的表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同时有13.9%伴有淋系抗原(CD7)的表达。2例细胞形态学不能确定的白血病结合免疫表型分别确诊为M7和HAL;1例形态学诊断为慢粒急淋变的病例,经免疫表型检测后诊断为HAL。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能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儿童粒细胞肉瘤(G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例GS患儿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特点、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特点。结果 4例GS,3例为多发病变,1例单发。1例病灶位于T3~T7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双侧上颌窦及蝶窦窦壁、眶周;1例位于L1~L2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1例位于T2~T4、T10~T1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1例位于T11~T12、L4~S2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膜外及椎旁、左侧眼眶、蝶骨及右侧额窦窦壁;均在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或经椎间孔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3例骨髓信号受到弥漫性抑制。所有病灶的T1WI信号均较周围正常肌肉稍高,脂肪抑制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呈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T1WI明显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G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颅底粒细胞肉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发生于颅底的粒细胞肉瘤,详细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粒细胞肉瘤均发生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儿童。其中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1例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后出现头痛来就诊。影像上所有3例颅底骨骨髓信号异常,T_1WI信号减低,并出现髓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肿块位于右侧上颌窦外侧壁和鞍旁。1例肿块浸润眼眶、海绵窦和动眼神经。1例广泛浸润脑膜、颅神经根和鼻窦,表现为多结节、多处软组织肿块。MR上所有肿块、结节T_1WI均为呈等信号,T_2WI上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性强化。结论儿童颅底粒细胞肉瘤可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MRI上如颅底广泛弥漫性骨髓信号异常并出现单发或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应注意排除粒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纵隔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s,G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纵隔G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左上肢肿胀2周入院,胸部CT检查示下颈部左侧、左侧锁骨及左侧前上纵隔多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进一步行淋巴结B超检查、纵隔肿瘤活检术、骨髓活检及流式细胞检测确诊纵隔GS。予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病情缓解。结论纵隔GS十分罕见,易误诊为淋巴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MPO和CD68是诊断GS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颅内GS 9例的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脑膜侵犯2例。2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GS;7例误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及转移瘤各2例,脑肿瘤、颅底软骨肉瘤及颅内低压综合征各1例。9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3例先确诊白血病,后诊断GS,6例因颅神经症状首发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典型GS细胞确诊GS。经相应治疗疾病进展死亡1例,缓解8例。结论颅内GS CT与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及脑膜侵犯伴梗阻性脑积水等征象,CT和MRI联合检查有助于GS确诊,且对预后评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GF-β3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10%胎牛血清以及10ng/mL转化生长因子TGF-β3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软骨细胞特征性染色鉴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甲苯氨蓝以及Ⅱ型胶原染色结果阳性。结论TGF-β3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一种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17.
小肠粒细胞肉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如勇  吴运谨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409-411,I108
目的探讨小肠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小肠粒细胞肉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小肠粒细胞肉瘤的特点是肿瘤浸润呈膨胀性生长,原组织构架可保留,组织常无广泛破坏;临床上表现为肠梗阻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结论小肠粒细胞肉瘤常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同时或在其后发生;罕见的情况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开始出现之前形成。嗜酸性粒细胞的存在,常高度提示为小肠粒细胞肉瘤。免疫组化MPO、CD43、Lys和CD99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学变化、临床意义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对45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病人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及4例骨髓活检,并与血象等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及观察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SLE骨髓表现从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受抑,以至再生障碍。最具意义的是增生受抑,但较外周血轻,且未见细胞形态异常。受抑发生率依次为巨核细胞/血小板抑制(46.7%),红系(42.2%)和粒系(15.6%)。3例呈再生障碍骨髓象。网状吞噬细胞(9例)及浆细胞(6例)增多,6例铁染色减少。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呈增生性骨髓象。4例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均得以改善(P<0.001)。结论:SLE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少数再生障碍,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血细胞减少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粒细胞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报告2例近期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粒细胞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局部孤立性肿物为首发症状,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MPO、CD68(KP-1)、溶菌酶均阳性,手术切除肿物后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案化疗,均效果良好。结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易误诊为淋巴瘤,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化,MPO、溶菌酶和CD68(KP-1)阳性对诊断粒细胞肉瘤最有意义。治疗方法有局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铁染色在血液病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铁染色在血液病骨髓活检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 ,半薄切片 ,Perls蓝染色 ,半定量分析。结果  584例血液病中铁染色阳性率最低者为缺铁性贫血 (0 / 7) ,此后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5 % ,4/ 62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9 1 % ,1 / 1 1 ) ;阳性率较高者依次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 0 0 % ,8/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75 5 % ,40 / 53) ,巨幼细胞性贫血 (60 % ,9/ 1 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 <0 0 1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铁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P <0 0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骨髓增殖性疾病 (不能分类 ) (P <0 0 1 )。结论 骨髓活检铁染色在某些血液病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