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头孢唑肟钠生产过程中影响其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旨在获得生产头孢唑肟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生产头孢唑肟钠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低于30℃,无水碳酸钠:头孢唑肟酸(质量比)=0.15∶1.0,反应时间2h,结晶前控制pH值为6.7,乙醇:头孢唑肟酸=30ml∶1.0g,乙醇滴加速度450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考察。结果在不同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外观性状、含量、酸碱度、可见异物、澄清度与颜色、水分及有关物质等均符合规定。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头孢唑肟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静  宁红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2):146-146
例1,女,28岁,因腰痛、尿频3d于1999年3月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 清合作,心肺(-),肝脾(-),左肾区叩痛,膀胱区轻压痛,双下肢不肿。尿常规显示:RBC 1~2/HP,WBC 7~10/HP,细胞1~3/HP,入院诊断:尿路感染。给予头孢唑肟钠(西 南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批号 981101)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用药5min后患者突然 感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喉部异物感,血压90/60 mmHg,考虑头孢唑肟钠所致过敏反应 ,立 即停药,予地塞米松10mg,iv,异丙嗪25mg,im,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吸氧等抢救,20min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2h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至105/6 0 mmHg,换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   例2,女,64岁,因双下肢麻木不适于1999年11月入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既往有慢 性支气管炎史5年,无药物过敏史及哮喘病史。入院后因受凉出现咳痰,体温37.8℃,脉搏8 2次/min,血压110/75 mmHg,神清合作,口唇无发绀,双肺有少许湿鸣音,无哮鸣音,心率 82次/min,律齐,心(-),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头孢唑肟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 公司,批号990801)3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用药32min,患者突然呼吸困难 ,心悸气促,大汗,口唇发绀,双肺湿鸣音及散在哮鸣音,心率132次/min,血压98/45 mmH g,诊断为头孢唑肟钠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10mg,iv,氢化可的松300mg加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异丙嗪25mg,im,尼可刹米0.375g、洛贝林3mg,iv,并 补充 水及电解质,1h后情况好转,4h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消失,换用克林霉素治疗感染,未发生过 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批次的头孢唑肟钠粉针中的杂质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方法 对头孢唑肟钠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采用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检测头孢唑肟钠中的杂质类型,采用制备型液相色谱制备有关杂质,经波普分析确定各杂质的结构。结果 共检出12种杂质,其中2种为新检出的杂质,且在制剂中含量较高,本次报道的杂质为B (6R,7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8-氧代-5-噻-1-氮杂双环[4,2,0]辛-3-烯-2-羧酸,C 2-(R)-((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D 2-((R)-(Z)-2-(2-氨基噻唑基) -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F (Z)-2-((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G 2-((R)-((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H 2-((R)-(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羧基)甲基)-3,6-二氢-2H-1,3-噻嗪-4-羧酸,I (6R,7R)-7-((E)-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基)-8-氧基-5-噻-1-氮杂双环[4,2,0]辛-3-烯-2-羧酸,J (6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基亚氨基)乙酰胺)-8-氧代-5-噻-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结论 本文报道的分析方法能较好的检测分析头孢唑肟钠中的各种可能的常见杂质,本实验室开发的分离纯化方法能够分离得到纯度合乎结构确证要求的杂质,用NMR、HRMS、NOE和CD等分析方法能准确推测这些杂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头孢唑肟钠致药疹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青云  林惠卿 《海峡药学》2006,18(4):233-233
例1,男,3岁,因全身多处热液烫伤疼痛0.5h,于2005年11月19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清合作,体温36.3℃,心率120次min-1,呼吸22次min-1,体重15k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创面分布于面颈部、躯干,总面积10%TBSA,呈二度征象。血常规显示:Hb126g·L-1,WBC12.2×109/L,中性粒细胞87%,PLT306×109/L,。诊断:10%中度烧伤。给予补液、创面清创包扎,局部使用1%SD-Ag霜,静滴头孢唑肟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批号:B20050201)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bid,用药第三天患儿出现面色潮红,全身皮肤呈红色连片状皮疹,瘙痒。…  相似文献   

6.
头孢唑肟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唑肟钠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中央研究所新开发的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酶等特点,对一些G+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对G-菌的作用强,适用于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感染的治疗.除产生过敏、腹泻、恶心、呕吐、药物热等头孢菌素所共有的不良反应外,其它不良反应较少见,现将临床报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上海医药》2011,(3):156-156
同济大学化学系的朱佳等科技人员经反复研究,提出了一条头孢唑肟钠的合成新工艺:以廉价易得的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亚硝化反应、溴化反应、甲基化反应和环合等反应后,再进行水解反应生成氨噻肟酸,将其与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得到新型邻苯二甲酰亚胺氨噻肟活性酯,然后再与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酸(7-ADCA)经过酰化反应、成盐反应等最终得到头孢唑肟钠,该工艺有效可行,总收率为58%。该路线具有原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和反应收率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摊广价信。  相似文献   

8.
1例47岁男性,因左侧股骨头坏死入院,即给予术前检查,术后将头孢唑肟钠3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用药后第2天患者双手、双足皮肤出现瘙痒并可见对称性片状红斑,略高于皮肤,体温38.9℃。即停用该抗生素,给予葡萄糖酸钙10mL、氯雷他定10mg等对症治疗,5d后患者手足水泡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徐朝江  王志萍 《医药导报》2013,32(9):1145-1145
患者,男,59岁,体质量60 kg。主诉:咳嗽咳痰3 d,胸闷气急1 d,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病史,患者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于2013年1月20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查胸部X线片提示“右下肺少许炎性渗出灶,左侧胸膜反应”。 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注射头孢唑肟钠(沈阳管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0 g,批号:20120509)3.0 g,bi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前先做头孢唑肟钠过敏试验。方法:皮下注射头孢唑肟钠皮试液0.1 mL(含注射用头孢唑肟钠300 mg•L-1),观察皮试结果为阴性。输液10 min后,患者突发胸闷,气急,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检索2006~2011年国内文献报道的头孢唑肟钠所致的不良反应,筛选出13例进行汇总和分析,认为头孢唑肟钠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但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做到用药合理、用效。  相似文献   

11.
于和  陈双璐  林澜  吴崧 《中国药房》2007,18(25):1981-1982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中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ODS-AC18,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1),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40℃。结果:头孢唑肟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6~24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100.6%,精密度为0.45%,最低检测限为1ng。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杨志海  章梅华 《中国药师》2012,15(5):690-692
目的:考察奥硝唑注射液接瓶头孢唑肟钠注射液后溶液的稳定性,确保临床安全联用.方法:模拟临床两药联用、序贯输入的给药过程,配制不同质量比的配伍液,间隔一定时间对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及含量进行考察;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观察峰形、峰位的变化.结果: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质量比为0.004~0.100的各配伍液在10~55 min内由淡微黄色变为淡微粉色;各配伍液在2 h内pH及奥硝唑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紫外图谱显示2 h内峰形和峰位没有变化,但放置12 h后在波长502 nm处出现一小峰,且奥硝唑的吸收值下降.结论:为确保两药安全有效的联用,建议在头孢唑肟钠输注结束时用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或注射用水将输液管中的药物冲净后,再换接奥硝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蕾  顾立素  胡昌勤 《药品评价》2007,4(6):428-431
目的建立对头孢唑肟钠中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法,色谱柱为SephadexG10,流动相A为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流动相B为水;流速为每分钟0.8ml;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为200μl,自身对照外标法定量。结果验证了头孢唑肟钠高分子聚合物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3批样品中高聚物含量的进行检测的结果均小于0.1%。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分离头孢唑肟钠和高聚物,可用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肟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中头孢唑肟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250*4.6mm不锈钢柱,5μl,以pH3.6的缓冲液(1.42g柠檬酸和3g磷酸氢二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1)-乙腈(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每分钟1.0ml,进样量为10μl。理论塔板数按头孢唑肟峰计算应不小于2000。结果:头孢唑肟钠的浓度在12.8-128mg.L^-1范围内线形良好。线形相关系数r=0.9999。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9%。相对标准偏差RSD=0.67%。结论:用外标法确定了头孢唑肟钠含量,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5.
杨爱霞  王晓仙 《中国药房》2012,(10):908-910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2种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配伍后,考察24h内不同浓度的2种药混合后配伍溶液的外观变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主药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在室温(25℃)下,2种药配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且主药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二者存在配伍禁忌。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在5%葡萄糖溶液中稳定的结论不符,《400种中西药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无配伍禁忌的论述不确切。  相似文献   

16.
刘援朝 《海峡药学》2007,19(8):60-6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pH3.6的缓冲溶液(取柠檬酸1.42g和磷酸氢二钠1.73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乙腈(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mL.min-1,进量样为20μL。理论塔板数按头孢唑肟峰计不低于2000。结果在0.05236mg.mL-1~1.0472mg.mL-1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7640405x-23773,r=0.999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陆华  程道海  刘滔滔 《中国药房》2012,(18):1677-167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和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和配制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和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后,在120min内对混合液进行外观观察,测定pH值及头孢唑肟的含量变化。结果:二者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30min后,出现白色浑浊和沉淀,pH值也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头孢唑肟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存在理化方面的配伍不稳定,不能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中有关物质的HPLC法。方法 采用Agient Eclips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pH 3.6缓冲液(取枸橼酸1.42 g、磷酸氢二钠2.31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 头孢唑肟在0.24~14.52 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最低检出质量浓度0.03 μg/mL。结论 采用的HPLC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头孢唑肟浓度。方法色谱柱为μbondaparC18(7.8mm×300mm,5μm),流动相: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钾(20∶80),内标为丙酮,检测波长:254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1。结果头孢唑肟的血药浓度在10~2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血清中头孢唑肟在24h内约降解60.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头孢唑肟的血清浓度监测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