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十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持续点滴72h。治疗7d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30d统计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673,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209,P〈0.01),两组30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获益,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1分级、心电图变化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05),术后90min心电图明显改善,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9.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PCI术中无复流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王翠  李文健  魏策 《中外医疗》2013,(30):4-5,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早期非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同意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内微量泵泵入,继以维持量0.1μg/(kg·min)微量泵泵人48~72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2周时心绞痛发作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电图、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T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87.75%)与对照组(7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48h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Am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h后治疗组肌钙蛋白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替罗非班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状况,治疗组在治疗后3 d,好转率为71%,治疗后7 d好转率为93%,均高于对照组(5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够明显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孟天宇  张志敏  卢世建  王运良 《中外医疗》2014,33(7):120+122-120,12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采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次共选择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对照组)与加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5d心绞痛好转率为70%,对照组为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d观察组心绞痛好转率为97.5%,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采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应有价值及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在应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病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3天后的心绞痛观察结果比较,P=0.273,差别没有统计意义,可认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3天后对照组和受试组疗效相差不大。病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10天后的心绞痛观察结果比较,P=0.038,差别具有统计意义,可认为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10天后受试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达到3级的119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PCI前后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68)。评估PCI术后TMPG心肌灌注分级及心电图动态变化情况: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1)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3级: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术后60min心电图迅速回落(STR≥50%)者高于对照组(P〈0.05)。(4)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LVEF: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轻度出血(出血TIMI分级)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改善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入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9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亚组和对照亚组,比较各亚组间48h心电图改变、住院期间及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发生率等。结果示两组中替罗非班亚组心电图均明显改善(P〈0.01);内科保守治疗组中替罗非班亚组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亚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S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替罗非班静脉应用组(n=35)与常规治疗组(n=35),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肌梗死、顽固心肌缺血)。结果36h及30天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36h:2.9% vs 22.9%,30天:5.7% vs 35.7%,P〈0.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替罗非班组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UA患者冠脉介入术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UA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条件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3±7.8)岁。随机分成实验组(使用盐酸替罗非班+PCI.n=43)与对照组(直接PCI.n=37),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比两组患者PCI术中血流TIMI分级情况。结果:实验组慢血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6.22%P〈0.05)。结论:UA介入治疗中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相关血管的前向血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min心电图明显改善,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替罗非班,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5例轻微出血,对照组有3例轻微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增加出血及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高氧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58),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脏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脏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氧液能显著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结果试验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min达到TIMI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符合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始0.4μg/(kg·min)静脉泵入,30min后减为0.1μg/(kg·min)维持48h。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12导联心电图、1周主要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善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好转,1周内新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马振晶  李莉  王凤兰 《中外医疗》2009,27(12):33-3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PCI术中无复流的AC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用药后两组冠脉造影(CAG)前向血流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通心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情况,心电图及血脂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胸痹心痛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UAP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