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洋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1-1692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冀文丽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82-7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42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9例(20%),直肠乙状结肠14例(31.11%),右半结肠2例(4.44%),左半结肠8例(17.78%),全结肠12例(26.67%)。轻型16例(35.56%),中型22例(48.89%),重型7例(15.55%)。结论: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少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程长者要注意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院近8年经内镜检查、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诊断为UC的病例共86例,对其临床包括性别、年龄、症状等及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该组UC占同期结肠镜总例数的2.59%。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95.40%);内镜下表现以糜烂和浅溃疡最多见(95.35%),直肠、乙状结肠UC多见(50.00%),全结肠UC非典型增生多见(33.33%)。结论:本组结果显示UC有如下特点:①发病率较高,占同期内镜检查数的2.59%。②局限于左半结肠者多见。③多数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少数为区域性分布或节段性分布。④结肠镜诊断准确率高,但仍应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⑤部位广泛的结肠UC癌变风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资料,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72例临床资料。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1.48∶1,平均发病年龄(40.24±11.56)岁,高峰发病年龄30~39岁。临床表现以腹泻(80.56%)、黏液脓血便(72.22%)和腹痛(65.28%)为主,肠道外表现及并发症少见,无结肠癌变患者。病变多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62.5%)。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在不同病情的UC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治疗以水杨酸类和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对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有意义,内科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方法对确诊为UC的长垣及其周边封丘、滑县等地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UC患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黏液或黏液脓血便发生率最高87.2%。病情以轻、中度多见(85.6%)。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为主。结肠镜下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治疗药物为5-氨基水杨酸联合益生菌及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河南省长垣地区UC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轻、中度病情居多,并发症多为结肠息肉,肠外表现少。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多见。5-氨基水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锡类散局部灌肠效果好。确诊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对病变部位、范围,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干抗流感血清通过直肠镜喷入,以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简称结肠炎)。96例中,24例是全结肠炎;28例是左半结肠炎;44例是直肠乙状结肠炎。经三年观察,65例(占68%)治愈,若单就72例左半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炎病例,治愈者占57例,足见疗效颇高。方法:每日经清洁洗肠后借肋直肠镜向直肠乙状结肠粘膜喷散干抗流感血清6—8克,疗程为一月。作者指出:该法的疗效在当前该病所有保守疗法中是最好的。虽然目前尚难断定干抗流感血清在该病时对肠病毒和菌  相似文献   

7.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以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其主要症状。UC首发部位在直肠,其中单发于直肠者占1/3左右,以直肠、乙状结肠发病为多,亦可累及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住院的轻、中度UC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进一步规范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10年安徽省立医院住院UC患者资料,分别采用Turelove和Witts标准进行临床严重度分级;改良Mayo活动指数进行活动度量化评分;按2005蒙特利尔世界消化会议标准进行UC病变范围分类。结果共有199例UC住院患者,病程类型以初发型79例(39.7%)和慢性复发型95(47.8%)为主;活动期为194例占97.5%;轻、中、重度病例数分别为72例(36.2%)、87例(43.7%)和40例(20.1%);病变分布直肠、左半结肠分别为38.2%和39.2%;治疗以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联合应用类固醇激素,临床缓解率96.9%。结论该院UC住院患者病情严重度以轻中度为主,疾病类型以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为主,病期以活动期为主,病变主要累及直乙结肠,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类或联合类固醇激素为主,多可获得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9.
315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龙  吴琳 《天津医药》1999,27(6):377-37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主要累及直肠、结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一种非特异性肠病。结肠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有意义的方法。自1978年~1997年20年间我院共行结肠镜检查 5 991例,其中 315例确诊为 UC,现将其诊断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病例:315例UC患者中男163例,女152例,男女之比为1.07:1。年龄为8~78岁,平均40.1岁,其中31~50岁176例占55.9%,≤30岁47例占14.9%,≥51岁者92例占29.2%。315例患者的结肠镜所见。活检及临床表现均符合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研讨会所制定的UC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以粘液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确诊的7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0.84,平均发病年龄(42.7±15)岁,高峰发病年龄30~49岁。临床表现以脓血便(87.5%)、腹泻(79.1%)和腹痛(62.5%)为主,肠道外表现少见。病变以直肠和左侧结肠受累为主,累及直肠18例(25.0%)、直乙状结肠16例(22.2%)、左侧结肠10例(13.8%),直肠加左半结肠受累者共44例(61.1%),全结肠24例(33.3%),节段性或区域性肠段病变4例(5.6%),无结肠癌变患者。结论 本组UC发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但重度患者亦较多,肠外表现较少,病变以左侧结肠炎型最多见,全结肠炎型亦较多见,无癌变和严重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