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南海驻岛部队恙虫病综合预防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南海岛屿与部队应用的恙虫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南海驻岛部队恙虫病发病率。方法:将已制定的“以健康教育入手、结合灭鼠、灭螨,同时作好个体防护”综合预防措施,在南澎列岛全面应用并观察应用前后的发病率。结果:实施该综合预防措施后,该岛连续两年无病例出现。结论:该海岛部队人群恙虫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效并且也适用于南海诸岛。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重要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点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比较南海重要岛屿(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雷卅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特点。方法在各岛进行恙虫病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型鉴定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南海诸岛屿均为恙虫病南亚热带岛屿疫源地,主要宿主为褐家鼠,恙虫病东方体携带率为22.78%~33.75%。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恙虫病东方体携带率为40.00%~75.00%。从宿主与媒介分离到恙虫病东方体25株,经基因鉴定Karp15株、Kato8株、Yonchon2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各个岛屿村民与驻岛部队人群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均较高。结论南海岛屿恙虫病疫源地存在一定特点,尤其是外来人群要做好防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济南东郊秋冬型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济南东郊历城区1988年10月首次发现恙虫病临床病例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斑点酶标染色法(IEA),检测患者、鼠类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R.t);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血清分型;同时进行病原分离。结果:有7个乡镇发生恙虫病流行,属秋冬型;流行季节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以黑线姬鼠和小盾纤恙螨为主;秋冬型恙虫病立克次体属弱毒株,接种小白鼠后无规律性死亡;从3组鼠类标本接种小白鼠的组织印片分离出R.t,血清抗R.t阳性。结论:血清学分型属Giliam型;疫源地属山地丘陵型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山东省不同地区人间和鼠间恙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方法:采用IFAT、M—CFT等血清学方法在全省10个市开展不同人群间和鼠间调查。结果:首次在我省黄河以北地区检出恙虫病感染鼠;在我省褐家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血清学显示其感染率达10%;通过血清学检查还从大仓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其感染率达15.63%。通过血清学方法证实我省潍坊、菏泽存在恙虫病人间感染。结论:我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疫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血清学阳性率达19.46%,但褐家鼠甚至包括大仓鼠也有可能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山东省恙虫病的流行极有可能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驻亚热带农村某部恙虫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恙虫病防治的可行性经验,达到控制及消除恙虫病对官兵的危害。方法:结合恙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进行边实践、边分析、边总结。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出5点基本经验;(1)开展有针对性的恙虫病防治教育,提高官兵防病常识是基础;(2)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活动和营区综合治理是条件;(3)开展“灭鼠杀虫”活动是关键;(4)搞好个人防护是保证;(5)做好对患者的治疗是防止疾病扩大的措施。结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对做好驻亚热带农村部队恙虫病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军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个世纪来,我军通过广泛持久地开展恙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预防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主要有:(1)疫区分布:首先证实福建、斯江、云南、西藏、江苏、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北等省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2)宿主动物:在国内首次证实黄毛鼠、社鼠、大麝鼩、大林姬鼠、大仑鼠和兔为恙虫病的宿主动物。(3)媒介恙螨:以完整证据证明地里纤恙螨为我国南方、小盾纤恙螨为我国北方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发现并证实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为恙虫病的新媒介。(4)季节分布与东方体分型:证明我国恙虫病南方地区属夏季型,首先报告北方地区属秋冬型、东方体属Kawasaki型。(5)疫源地类型:证明我国存在着多型恙虫病疫源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沿海岛屿型(主要分布于福建)、内陆山林型(主要分布于浙江)和内陆平原丘陵型(主要分布于江苏)。这3型疫源地的景观、植被、宿主、媒介、季节分布与东方体型别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亦应有所区别。(6)预防:研究出许多灭鼠、灭螨和个体防护方法,通过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发病和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河北省某恙虫病自然疫源地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疫源地采取防鼠、灭鼠、卫生宣教、医生培训、预防投药等综合性预防措施,评价其效果。结果 灭鼠后鼠密度明显降低,人群恙虫病知识知晓率为90.18%,临床诊断正确率由零上升到92.30%,合并症发生率由10.5%下降为零,人均医疗费用下降90%以上,人群恙虫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 所采取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汕头沿海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汕头沿海岛屿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疫源地情况,以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驻岛官兵和渔民等人群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IgG以及啮齿类动物和鸟畜类动物血清抗IgG。结果:岛上人群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IgG阳性率为8.5%;鼠血清阳性率为63.3%;鸟畜类血清未检出阳性。人群与啮齿类动物血清均检出K、T和G三个血清型恙虫病抗体,以G型为主。啮齿动物中褐家鼠的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降低南澳岛,南澎列岛恙虫病发病率,在部队人群与地方人群中进行了对当地高发病-恙虫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讲授卫生知识课,播放实地拍摄的录像片,编写与学习当地群众,官兵喜欢的硬笔书法预防手册,使不同人群对恙虫病的危害,临床特点,传播特点与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999年在流行季节前健康教育配合其它措施的广泛应用。当年无病例出现,结论:健康教育要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并且选择教育对象喜爱的教育方式,方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秋、冬型恙虫病各自的临床特征。方法:87例按发病季节不同分为秋季型(9-11月发病)和冬季型(11-1月发病),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秋季型恙虫病治愈时间较长(平均住院6.8d),冬季型恙虫病治愈时间较短(平匀住院4.3d)。结论:秋季型恙虫病发病较集中,临床表现典型,中毒症状重,易出现多脏器损伤,诊断较易,误诊率低,但治愈时间较长;冬季型恙虫病多呈散发趋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中毒症状轻,多脏器损伤者少,误诊率较高,治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沂源县恙虫病发生规律,减少恙虫病漏诊误诊,提高预防控制水平。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4-2017年沂源县恙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沂源县恙虫病男性患者占62.8%,女性患者占37.2%;36.45岁为恙虫病高发年龄段,占41.0%;10月份发病最多,占45.5%。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均有发热症状;90.4%的患者有特异性皮肤焦痂或溃疡;81.4%的患者表现淋巴结肿大。结论做好秋季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加强青壮年人群野外活动的防护,提高临床医师对恙虫病鉴别诊断,是沂源县恙虫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评价灭螨、灭鼠、宣传、培训等遏制恙虫病措施的效果。方法2003—2008年经过校园灭鼠、灭螨,对学生恙虫病健康教育,对医务人员恙虫病知识培训。回顾我院1997~2008年收治30例恙虫病患者的资料,比较1997—2002年与2003—2008年恙虫病患病人群及诊断时间的差异。结果与1997—2002年比,2003—2008年恙虫病患病人群中,本校学生由73.7%降至36.4%,恙虫病早期诊断率由52.6%上升到90.9%。结论做好灭鼠、灭螨虫工作和对人群的宣传工作,恙虫病是可以预防的,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只要掌握本病特点,就可以大大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999--2008年53例恙虫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防治与控制恙虫病的依据。方法调出1999--2008年10年内恙虫病病案53份,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发现58.5%有焦痂或溃疡,35.8%未作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发病季节多集中于5—10月,1—4月发病较少,11、12月未发现病例。结论医生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测,而忽视了基本的体查,易导致漏诊或延误诊治。以预防为主,从个人防护着手减少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东省恙虫病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及血清学等方法对山东地区人间和鼠间恙虫病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首次在黄河以北地区检出恙虫病感染鼠,感染率高达15.63%(ECR结果);从褐家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血清学显示其感染率达10%;通过血清学检查还从大仓鼠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其感染率达15.63%。除已证实的疫区外,还证实山东省潍坊、东营和菏泽3市存在恙虫病人间或鼠间感染。结论 山东省广泛存在恙虫病疫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血清学阳性率达19.46%,褐家鼠以及大仓鼠也有可能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某岛35例恙虫病感染的个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东南沿海某岛感染恙虫病的部分病人进行初步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为做好该区恙虫病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对35例恙虫病患者和疫源地环境进行个案调查。结果:35例恙虫病感染呈散在流行,发病高峰在6-7月,患者分布在该岛10余个自然村落,以青壮年和儿童为主,均有草地频繁接触史,临床表现高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其中28例有典型焦痂(占80%);始发的2例检测外斐氏试验OXк阳性,12例(34.3%)表现为肝脏损害,30例(85.7%)肾脏损害,传染源为黄毛鼠和褐家鼠,传播途径为地里纤恙螨幼虫,在地势低洼,荫蔽潮湿和杂草丛生的地区常形成点状分布的微小疫源地,上述村落既往虽曾有恙虫病散发,但疫源地和个人均未采取有效防疫措施。结论:该海岛地区为恙虫病疫区,加强防疫措施,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是该岛今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南日岛正常人群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水平,采集驻军三个点及当地部分居民健康人血清共150人,进行外斐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OXk阳性43份,阳性率为28.7%,OX19,OX2均为阴性。其中部队120名健康人群OXk阳性38份,阳性率为31.7%;当地居民30人,OXk阳性5份,阳性率为16.7%。说明南日岛健康人群中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或恙虫病流行,该岛可能是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结果对该岛恙虫病防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在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恙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恙虫病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恙虫病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开展恙虫病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高于观察组的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恙虫病患者在开展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优质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海某珊瑚岛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海某珊瑚岛恙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宿主动物和媒介恙螨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恙虫病患者及其流行情况,用笼日法及泥土漂浮法调查宿主动物和媒介恙螨的分布,有IF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Rt抗体。结果:恙虫病发病率为23.77%,宿主动物密度为49.52%,以QuQing、黄胸鼠为主,媒介恙螨为地里纤恙螨,人群中血清Rt抗体阳性率为29.11%,以Karp型为主。结论:南海某岛存在以QuQing、黄胸鼠为主要宿主恙虫病的流行,必须尽快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的价值。方法:对病后不同时期的恙虫病病人的血清标本和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OXk抗体检测。结果:用外斐氏法检测恙虫病血清标本的OXk抗体,因病后标本采集时间不同,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和漏诊率亦不同;因所定OXk抗体临界值不同,诊断恙虫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也有所不同,认为最佳OXk抗体检测时间为病后12~26d,患病2个月后不宜用外斐氏法诊断恙虫病。结论:OXk抗体检测对提供诊断线索有重要意义,建议单份血清用外斐氏法检测OXk抗体,诊断恙虫病的临界值定为≥1:320。  相似文献   

20.
海南五指山区部队恙虫病综合防治研究广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广州510507)周培盛,蔡恒正,石吉庄我们在海南五指山区驻军某部对恙虫病进行了较系统的防治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一般概况;海南五指山区某部位于保亭县,驻地周围群山连绵,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