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掘中医气学理论创新人类生命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较系统、完整的回顾古典哲学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史以及气学说的有关内容,首次确立了气学说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核.通过中西医有关11项基础及临床诊治理论和实践的对比,较系统地论证了进一步发掘中医气学理论可促进和创新人类生命科学的划时代相互关系.从而更阐明了此节为本文的重点之涵义.  相似文献   

2.
<正> (五)气学的“天人相应”观与时间生物医学:中医有关“气”升降出入的恒动性和相对的平衡性,使人们对有机生命运动的认识逐渐从静态的生物观过渡到动态的生物观上来,也就是说,从时间生物医学的角度,进而认识到“生命是时空有序性的复合”。这种新认识冲击了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提出且被误解的“生物内环境稳定说”。过去有人谓“内环境的稳定即恒时的平  相似文献   

3.
发掘中医气学理论 创新人类生命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较系统、完整的回顾古典哲学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史以及气学说的有关内容.首次确立了气学说为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内核。通过中西医有关11项基础及临床诊治理论和实践的对比,较系统地论证了进一步发掘中医气学理论可促进和创新人类生命科学的划时代相互关系。从而更阐明了此节为本文的重点之涵义。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和进展,人们越来越看到祖国医学的某些基础理论,不论在历史上和现代科学生活中均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如近些年来,有着显著进展的新颖学科人类生命科学,就与中医的气学理论在溯源、实质和未来诸方面很能体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和“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因此,努力发掘中医气学理论,将为现代  相似文献   

5.
<正> 二、用气学说创新人类生命科学: 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互相促进、不断发展。毫无疑问,在现代自然科学(包括现代医学和边缘学科)发生发展的长河中,中医气学说已经并将继续提供新启示、新课题。如: (一)对现代解剖生理学的影响 1.中医的“气”具有物质与功能的两重性,所谓人之三宝——气、精、神,实际上对生命而言最主要的是统一于“气”。由此,似可悟出脏腑的多功能性和运动中的相对平衡性。如能生态地研究脏腑、经络之气和诸如元气、  相似文献   

6.
从“气”的源流、《内经》论气、气实质的探索、气功之气、气与神经精神概念的汇通、气的临床运用、气与人类生命科学相辅相成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以及中医气学的五项研究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中医气学说具有系统的理论性、相对的独立性和临床实践的有效性等特点。从而具备了中医气学构建的基础和新学科的雏型,并为近现代人类生命科学所印证。  相似文献   

7.
从"气"的源流、<内经>论气、气实质的探索、气功之气、气与神经精神概念的汇通、气的临床运用、气与人类生命科学相辅相成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以及中医气学的五项研究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中医气学说具有系统的理论性、相对的独立性和临床实践的有效性等特点,从而具备了中医气学构建的基础和新学科的雏型,并为近现代人类生命科学所印证.  相似文献   

8.
气学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王明辉,王风雷主题词气(中医),中医学说,临床研究中医的气学理论源远流长,它与我国古代的哲学和医学思想与实践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的、辩证的发展历程,并自远古以来就具备有指导中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医气学理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 ,深入探讨气的本质 ,对于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秘密 ,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促进中医理论现代化 ,具有重要意义。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气 ,最初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内经》问世之前 ,气的概念便产生了。先秦时期 ,老子、宋研、尹文等哲学家提倡“气一元论” ,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例如老子《道德经》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庄子说“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 ,《内经》以“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的理论为基础 ,与医疗实践及有关方面 (诸如天文、地理、气象等 )知识相结合 ,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分5节16目,概括了气用于临床的各个方面:如第1节对中医基础理论有关气的分类,气与精气神的关系,气的运动形式的解说。第2节“气”对病机的指导涉及到病因、病机、外感内伤、运气与疫气、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第3节“气”指导病证诊断,实际上是气的虚实、郁、闭等证。第4节辨“气”的治则,根据不同“调气”总则选用以补、益、理、纳、利、导、开、行、外、降、破气等方药为治。第5节概括气学对人生命科学如现代解剖生理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病因学和诊疗学的启示及充实等效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现代化在人类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民族蕃衍生息起过莫大作用的中国医药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伟大宝库。它珍藏着亿万人数千年来从自身实践中体察到的对人类生命真谛的深刻认识和无数祛病养生的宝贵经验。一、二百年来,它一直处在近代科学的视野之外,而在科学发展行将进入生命世纪的今天,这批宝藏以及它的命运,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倾心关注:怎样看待这批宝藏?怎样开发这批宝藏?它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分子生物学探讨中医气学理论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医气学理论的实质,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从现代分子生物学角度,论述了气的阴阳之分与基因的阴阳属性、气的生理功能与基因表达和调控、气的病理及中医药词气治疗与基因疗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认为,中医气学理论中具有生命活性的气(元气或真气)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因相比,两者具有统一性。因而,借鉴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赋予中医之气学理论以现代基因内涵,从基因角度研究中医气学实质,可能导致气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西部中医药》2016,(9):55-55
正中医学对症状的描述丰富多样,存在一症多名,或多症一名等现象。如小便不利,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小便不利、小便涩、小便不通、小溲不利、小便不畅、小便不爽、小溲涩、溺涩、小水不利、尿涩、小溲欠利等不同的描述。建议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医训诂的常用方法中医学是自然科学的科属,它不同于古代文学、文字学,它的文体不繁,文句亦不象古代文学文论的多变,因此它的训诂注释的方法,也易于研究遵循。中医训诂的常用方法,要言之有五: 1.音义结合:医古籍中的注音,很少有只标音不明义的。大多是注音的同时即训解其义,或在训义后注音,这种注音解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肾主骨生髓"、"髓生血"的理论研究2.1立题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髓生血"。"肾为水脏,生津液";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津血同源",维持人体的体液充盈和平衡,表现为正常的血压和血容量。肾精亏虚,津液失调,精不生血,血不养精,出现肾性高血压和肾性贫血。以补肾为主,辅以益气,活血、养精,则是治疗肾性高血压和肾性贫血的主要法则。  相似文献   

16.
中医基本理论名词术语英译探讨(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纲"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阴阳的英译,过去曾有negative-positive.feminine-musculine,ebb-wax及其他译法,均只反映阴阳概念的一个方面,显然是不理想的。近年来,在中外的中医书刊中均已通过yin和yang的音译法,这两个词也已收入Webster’s Dictionary中,其定义如下:Yin the feminine and negative principle(asof passivity,depth,darkness,cold、wetness)in na-ture that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cosmo-logy combines with its opposite yang to produceall that comes to be.Yang the musculine andpositive principle(as of activity,height.light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七期从笔谈国外中医热的来稿中摘登了部分内容。从众多的来稿中可出,大家对于日本学者声言在三、五年内在中医中药方面超过中国这件事的本身持肯定的态度。如洪嘉禾说:“科学技术是超越国界的,我们应举双手,欢迎国外‘中医热’对我们提出的挑战。”邱佳信说:“有人追赶总是好事,说明中医药确实是个宝。”姜春华认为:“友谊的竞赛可相互促进。”陈汉平认为:“中医中药的研究工作应当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日本学者在中医方面的挑战,是推动我中医中药发展外来的压力和动力;既然是挑战,就要积极应战,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否则,中国将会失去这方面的优势。持这一观点者有洪嘉禾、陈汉平、陈泽霖、时毓民、胡建华、茹十眉、张鹤年、胡先通等。也有认为,学术研宄谈不上挑战不挑战,如贾福华等。日本在三、五年内在中医中药方面能否超过中国呢?对此大家的见解比较一致。大部分认为,日本要在中医理论的某些局部超过中国是可能的(在中药的提纯、药理研究、剂型改革的某些方面,由于日本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仪器和设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若要从中医药学的整体上超过中国则谈何容易!持这一观点的有胡建华、雷永仲、陈汉平、陈泽霖、时毓民、茹十眉、邱佳信、夏翔等。在本期内我们对笔谈来稿按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摘登:一、对日本等国“中医热”的认识;二、为何近期内日本等国不可能在中医药方面超过中国;三、对应当如何发展中医中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挽救中医与中医自救(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挽救中医》不同,杨念群先生的《再造“病人”》一书.属于多元对话的医疗史著作。该书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个故事的细致讲述。形象地再现了自1832年以来直至1985年中西医冲突下的医疗变迁史。这些故事读来尽营饶有兴味。但其辛酸曲折之处,不能不引人叹息沉思。书中有关中医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第七章《中医自救面面观》中。  相似文献   

19.
在澳洲执业的中医,绝大多数是“坐堂行医”,即自己开诊所,既看病又卖药,且多半是“夫妻药店”、“伙计药店”。不少人是在家中开诊所,也有兼营其他生意者,如杂货、食品之类。甚至在悉尼和布里斯本中国城的“百灵敦”超级市场内,也有“坐堂行医”和卖中药者。各大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审证求因、推理思辨等方法创立了一系列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包括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本篇继上篇之脏腑辨证之后介绍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