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展乙脑疫苗接种以前,乙型脑炎(乙脑)在我市广为流行,自疫苗使用以来,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乙脑的疫情,现将我市1951~1999年乙脑疫情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兴化市 1951~1995年疫情资料汇编1.2 兴化市1951~1999年传染病报告卡、月报和年报表1.3 兴化市基础免疫接种资料1.4 人口资料 兴化市统计局编制的兴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 结果2.1 流行强度 全市 1951~1999年合计报告乙脑病例 4 259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1~60.29/10万之间(1953、1998、1999年3个年度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7.53/10万,最高为1972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制订消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控制策略提供参考,现将合肥市1952~1999年乙 脑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 合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乙脑病人个案调查和 医院病历。 1.2 统计方法 运用相对数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 病学方法,对我市1952年以来发生的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1952~1999年疫情资料统计,乙脑5 484例,年平均发病 率为6.57/10万,死亡236例,死亡率为0.28/10万,病死率为4.30% ,其 间年均发病率高于10/10万~20/10万的有18年,年均发病率在5/10万~10/10万有17年 ,5/10万以下有1 3年,1953年、1972年发病率分别高达71/10万、58/10万。60~70年代乙脑的年发病率为2 0. 08/10万。1979年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以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进入80 ~90年乙脑发病率 在5/10万~10/10万之间波动,发病最高的2年为1988年和1990年,发病率分别为9.98/1 0万和9.1 6/10万,特别是1995年对7岁以下儿童实行强化免疫后,1999年发病率降至0.44/10万,死 亡率降至0.02/10万,乙脑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1990~2007年流行件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 839例,死亡600例,年均发病率为0.9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5%,1990~1998年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1.29/10万,1999年后发病率明显降低,1999~2007年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局部暴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我市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128例乙脑病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2.3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阆中市45年乙脑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阆中市乙脑流行状况,更好地为今后控制和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阆中市1957年至2001年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5年来全市累计发病2057例,发病率为6.86/10万,其中以1972年最高,发病率为31.09/10万,1989年最低,发病率为0.24/10万;死亡225例,死亡率为0.7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6岁,其中以婴幼儿为主,占43.51%。随着乙脑疫苗在人群中大量接种,近几年乙脑发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结论:今后还应提高乙脑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了解中国2000~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00~2004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48 9/10万、0.770 7/10万、0.654 8/10万、0.582 9/10万、0.402 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河南、云南、陕西省(直辖市);报告病例中90%为<15岁儿童。结论中国2000~2004年乙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济源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08-2010年济源市乙脑报告发病率为1.23/10万,病死率为20.0 %.≥45岁乙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8.0 %,成人及老年人发病...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危害儿童身体健康较严重的一种主要传染病。自1974年在潮阳市推行乙脑疫苗免疫以来,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下降,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流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在施行乙脑疫苗免疫前的1964~1973年的10年中,全市乙脑发病2739例,死亡432例,年发病率波动在9.03/10万~40.82/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为21.58/10万。年死亡率波动在1.18/10万~7.93/10万之间,平均年死亡率为3.44/10万。流行强度大,波及面广,全市26个区镇均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每年有20~45%自然村有病例发生,1村2例以上较为多见,占总病例数34.2%。发病年龄12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1950—1999年麻疹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我市麻疹流行规律,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对我市 1950~1999年麻疹的流行趋势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市1950~1999年的疫情报表和南京市统计局的人口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强度 1950~1999全市麻疹累计发病282 390例,死亡2 309人,年发病率波动在2 392.66/10万~0.6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166.96/10万;年死亡率波动在39.78/10万~0/10万之间,年平均死亡率为1.36/10万;年病死率波动在0%~65.86%之间,年平均病死率为35.71%.从实施预防措施的角度可把50年的麻疹疫情分为以下4个时期:自然感染时期(1950~1965年)、麻疹疫苗(MV)推广应用时期(1966~1971年)、计划免疫初期(1972 ~1982年)和计划免疫时期(1983~1999年)[1].4个时期中自然感染时期的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最高,分别为723.77/10万、7.35/10万、46.9 8%,其中1959年全市范围内麻疹大流行,当年发病率高达2 392.7/10万,是4个时期中发病率最高的年份.之后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逐渐下降,到计划免疫时期分别为6.83/10万、0.002 /10万、0.03/10万. 自然感染期,麻疹发病数占报告传染病总数22.46%,年平均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的第 2位,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1959年的发病数占当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的流行特征 ,为制订乙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对濮阳县 1992~ 1999年报告的 185例乙脑病人有关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185例乙脑病人的有关情况来自濮阳县卫生防疫站 1992~ 1999年疫情资料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与流行病学特征综合判定。2 结果2 1 发病强度  1992~ 1999年分别发病 73例、4 4例、35例、15例、8例、3例、5例、2例 ,发病率分别为7 69/ 10万、4 4 0 / 10万、3 4 6/ 10万、1 4 7/ 10万、0 78/ 10万、0 2 9/ 10万、0 4 5 / 10万和 0 19/ 10万…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后遗症重。我县自 1971年发生大流行以来 ,随着乙脑疫苗的普遍接种到有计划全程免疫 ,发病率逐年下降 ,近 30年来未见流行 ,多数年份呈低发、偶发和无发病状态。 1999年我县发生乙脑暴发流行 ,经采取以灭蚊和乙脑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 ,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2 0 0 0年乙脑疫情出现复燃现象 ,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本次乙脑流行 ,全县共发病 9例 (经血清学确诊 ) ,死亡2例 ,发病率为 0 87/10万 ,比去年下降 75 …  相似文献   

12.
大理州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高发地区,自1952年起有病例报告,1954年从乙脑死亡病人脑组织中分离到乙脑病毒。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乙脑流行,发病率达19.21/10万(个别县达48.83/10万)。从1952-1991年全州共报告乙脑7.73/10万,年均病死率29.32%,年发病率在0.39-37.37/10万之间。本文对1991年大理州乙脑流行特征、流行规律、流行因素进行了讨论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泗阳县1954年以来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乙脑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防制策略,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4年以来泗阳县乙脑疫情资料。结果泗阳县自1954年以来乙脑流行分为五个时期:1954-1962年、1963-1977年、1978-1985年、1986-1996年和1997-201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73/10万、23.26/10万、11.68/10万、3.60/10万、0.56/10万,呈下降趋势。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病例均发生在7月中下旬和8月份。发病年龄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8.57%。结论泗阳县乙脑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十年维持在低发病率水平,但需要特别重视流动人口及经济文化落后乡镇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这些儿童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落实,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湛江市2004—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发病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湛江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湛江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29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0.63/10万下降到2013年的0.11/10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5—7月,占总病例数的96.12%(124/129);发病地区集中在廉江市和雷州市,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2.64%(55/129)和17.83%(23/129)。男性76例,女性53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7岁,占总病例数的72.09%(93/129);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44%(87/129)。129例乙脑病例中仅7例(占5.43%)有免疫史。结论 2004—2013年湛江市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免疫空白仍是乙脑发病的主要原因,切实做好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疫情监测是乙脑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不同时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52年以来乙脑疫情资料,按照乙脑自然流行期(1952-1978年)、推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79-1986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1987-1990年)、计划免疫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1991-2007年)四期分析乙脑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病例免疫史、病例及媒介监测等资料,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海南省不同时期中以乙脑自然流行期年均发病率最高为7.12/10万,死亡率0.89/10万;推广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期年均发病率最低为0.11/10万,死亡率0.01/10万.海南省于2002年开始建立乙脑监测系统以来,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标本采集率达到92.8%,确诊病例发病率波动在0.05/10万~0.2/10万之间,确诊病例中86%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2004-2007年乙脑疫苗年均保护率为95.69%.海南省媒介密度高,宿主动物中猪乙脑感染率从4月持续到10月呈上升趋势,个别监测点感染率高达99.3%,媒介密度和宿主动物感染呈反向曲线分布.结论 海南省应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对保护易感儿童,降低乙脑发病率.控制流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常豫红  陈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08-1610,1613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1993~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年共报告乙脑1563例,死亡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1.85/10万、3.58%,各年度均为散发。2000年以前,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2000年以后,发病率从4.08/10万(2000年)波动下降至0.32/10万(2008年);病死率从7.94%(1998年)下降为0(2008~2010年)。从流行特征看:7~9月高发(占92.39%),8月为最高峰;10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3.09%);古蔺、叙永、江阳区为历年高发地区(占68.20%),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2007~2010年个案资料显示,有免疫史者重型和极重型发生率较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要低。结论近10年泸州市乙脑防控成效显著。在流行季节前开展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为有效防控措施,贫困县和边远农村仍为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7.
2003~2007年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广西近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3~2007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1 334例,死亡91例,报告发病率为0.28-0.73/10万,死亡率为0.01~0.06/10万,病死率为3.05%~7.63%.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乙脑发病率均在0.5/10万以上,其中2006、2007年分别在乙脑防控重点县(市、区)采取以乙脑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2006年乙脑报告发病率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6.69%,下降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乙脑发病率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107.14%,与近5年平均发病水平基本持平.结论 乙脑重点防控县(市、区)的划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落实乙脑重点防控县(市、区)乙脑疫苗的突击接种和应急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市自 1982年实施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疫苗接种以来 ,乙脑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市乙脑流行规律 ,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将我市 1990~1999年乙脑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常规疫情报告系统 ,流行病学资料由我站防疫科资料室提供的《乙脑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颁布的《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结合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 结果2 .1 临床特点1990~ 1999年共发生乙脑 149例 ,其中临床症状轻型 33例 ,占 2 2 .15 % ;普通型 90例 ,占 6 …  相似文献   

19.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为探讨麻疹流行规律,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现将我市1996~1999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本站历年传染病年报统计,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统计学上采用计算发病率、构成比及χ~2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趋势 我市在开展EPI(扩大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前的1979年,麻疹发病率高达130.22/10万,此后1983年又出现一个小流行高峰,自1985年开展EPI工作,完成冷链装备后,发病率大幅下降。1996~1999年共报告病例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2/10万。  相似文献   

20.
袁波才  赖海涛  劳成涌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3-114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灵山县2000—2009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灵山县2000—2009年发病率为0~1.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46例,占64.79%;<6岁儿童发病占76.06%。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6~7月发病占全年病例数的91.55%。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