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Haemonetics V_(50)血液成份分离机对6例高粘滞综合征病人进行血浆置换或有形成份去除共19次,其中对2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1例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IgM增高)、1例巨大淋巴结增殖症伴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血浆置换液在治疗高粘滞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血浆置换液组合在高粘滞综合征血浆置换(PE)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运用CS3000 plus及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67例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进行了109例次PE。置换液组合选用0.9%生理盐水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6%羟乙基淀粉500ml+5%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500ml,PE术后补充同型新鲜冰冻血浆(FVP)400~600ml。每位患者在治疗一个疗程中1~3周进行1-4次PE、每次间隔时间为2~7d。PE术中观察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和过敏反应等主要不良反应。PE一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gG或IgM下降的程度及评价头痛、胸闷、视力模糊、出血倾向和雷诺氏征等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PE术中主要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仅为7.3%。其中枸橼酸盐中毒、低血容量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6%、1.8%和0.9%。PE一个疗程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IgG平均水平从81.9g/L降至38.5g/L(P〈0.0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IgM平均水平从41.2g/L降至23.4g/L(P〈0.05);头痛、胸闷、视力模糊、出血倾向、和雷诺氏征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这种新的置换液组合经济、安全、有效并显著减少了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HVS)是指某种因素使血细胞数量增加或细胞刚性增加而引起血液粘滞性增高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与发展,已认识到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防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5.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作云 《重庆医学》1993,22(3):234-235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一词已沿用两个世纪,然而,迄今仍被人们所关注.在这个领域中,它是血液流变学研究历史最悠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最大的,也是临床医学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HS)是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其关键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主要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障碍。为探寻此征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理,分析了我市急性脑血管病防治中心于1992~1993年内收治的51例BHS,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系有临床症状经血液  相似文献   

7.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78例临床分析马幼群,王永红(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阳550002)血液高粘滞状态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尤以老年病的发生为多。1980年以来对肺心病等病种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较多,但对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病种分布及针对性治...  相似文献   

8.
高粘滞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0多年来 ,血液流变学检测已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监测手段。本文对 2 0 0 0 - 0 4~ 2 0 0 1- 0 4患高粘血症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 ,并对其中 8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本文选自 2 0 0 0 - 0 4~ 2 0 0 1- 0 4门诊及住院高粘血症患者10 4例 ,男 6 0例 ,女 44例。年龄 48~ 72岁。正常对照组 10 4例。1 2 观察内容血液流变学 8项指标〔1〕,即全血高切比粘度 ,全血低切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1 3 方法病人均清晨空腹采血…  相似文献   

9.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自奋 《中国医刊》1999,34(2):48-49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概念对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顾名思义,此综合征必须具备血液的高粘滞状态,即血液粘度的升高。这里指的血液粘度应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只要两项中有一项升高即可。也有人认为本综合征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亦称高粘滞血征、高粘度血症或高粘度综合征。是一个病理生理的综合概念,是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本征的关键性表现是微循环障碍,即在微循环血流中出现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形成或者其它凝血产物等。同中医“血瘀”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例如在各系统疾病中出现高粘滞综合征,均可使病情加剧。  相似文献   

11.
高粘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临床效果均不明显 [1 ] 。我院采用低温、低速离心机以及一次性单采还输器和血袋 ,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实行血液成分稀释治疗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本组 10 0例 ,随机分为 3组 ,即正常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年龄 35~ 5 0岁。其中正常人组 40例均为本院职工和献血员 ,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2 0例均为住院患者 ,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耳鸣、听力障碍、肌体麻木、精神萎靡 ,有的血压升高。 3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 ,检查肝功…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我科用丽珠降纤酶用于治疗高粘滞综合征(blood hypervisoosity sydrome BHS)患者21例,研究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关小红  林桂清 《医学文选》1995,16(2):107-108
本文对40例无心脑血管病的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病人,用多导心脏电脑监护系统做心阻抗血流图19项检测指标测定,取9项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SV、EF、TPR、SVI、STI、PEP有高度显著性差异,VET、CI有显著性差异,CO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导致心功能明显异常,是部分老年心脑血管病的前驱期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流变学方法检测166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病人血液粘度(η_(?))、血浆粘度(η_p)、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硬度指数(IR),经与60例健康人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者占78%.Hct、IR、η_p 与η_b 的相关分析表明引起η_b 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Hct 和 IR。以上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降纤酶对高粘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科用丽珠降纤酶用于治疗粘滞综合征(bloodhyperviscosity sydrome,BHS)患者21例,研究其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BH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中医气血理论认识,属于血瘀的前期病变,即血郁阶段,应视为血瘀之先兆。活血化瘀研究中,应分层次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病位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法则和药物,以提高临床论治和实验研究的疗效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8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和西药改善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的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9%,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可以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肝素钙治疗高粘滞综合征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红 《广西医学》2000,22(4):735-737
目的:为观察肝素钙对治疗高粘滞综合征的疗效、预后及血流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两年来对患有高粘滞综合征112例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肝素钙组(治疗组)64例,复在参注射液组(对照组)48例。于用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控制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60%,与对照组相比可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均有相应改变,全血低切、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