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社区戒毒康复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戒毒康复现状,探索适合于上海戒毒康复体系和进一步完善措施.方法:通过机构调查和对上海市2003年10月-2005年1月分布在19个区、县,232个街镇登记在册19738名吸毒者社区康复帮教工作进行统计,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原先只由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居委会作为主要力量,致使戒毒人员重返社区后的康复帮教工作相当薄弱,戒毒后复吸率高.对此,引起了上海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三个方面:(1)建立专职禁毒社工队伍,使社会帮教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将心理治疗、预防复吸作为戒毒康复重要组成部分.(3)将公共卫生方面的精神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功能延伸到社区戒毒康复.结论:上海市目前虽然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戒毒康复基础工作条件.但如何将司法、医疗、社区各部门的资源更好地加以整合,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社区戒毒康复相关工作系统科学地发展,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对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简称社戒社康)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以往社戒社康工作基础,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七大行政区抽取辽宁、山西、浙江、广东、湖南、贵州、甘肃七个省中的42个调查点进行现场调查,对42个调查点的社戒社康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评估我国社戒社康效果的整体执行情况。结果 42个调查点的综合评价结果平均分为80.28分,分布区间为[60.1,90.6],经检验其评分结果合理。结论 本研究基本反映了我国当前社戒社康工作情况,有助于发现问题完善薄弱环节,推动我国社戒社康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是对本社区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戒毒康复模式5年实践干预的效果观察与分析,明确该模式在社区戒毒(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本社区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被责令社区戒毒和康复的对象共98人(除外人户分离对象)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PWSR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II—C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就业,经济,居住,身体状况等问卷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评估,根据入组时评估结果确定影响其复吸与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而该方案由街道政府牵头建立的多部门网络组织(社会劳动保障,派出所、民政、卫生、自愿者、居委等)利用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室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各司其职相互合作进行系统干预。结果:结果显示:干预一年、三年稽延性戒断症状、抑郁自评、焦虑自评得均分有明显的下降(P<0.01)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家庭亲密性和适应性,社会支持评定得分明显提高(P<0.01),工作意愿1-10分评估,干预一年得7分以上者从31.21%提高至61.82%,三年后提高至65.73%,配对χ2检验结果显示:干预一年工作比例从干预前的26.53%提高至干预后的67.35%,而2015年就业和自由职业对象以达82.9%水平,干预一年有经济来源者比例从干预前的57.14%提高至86.73%(P<0.01),干预后复吸被强制隔离戒毒对象从干预前80%将至15-20%,而且5年间均保持这一水平。结论:通过该模式5年的实践,明确了对降低稽延症状,复吸,减少因复吸被强制隔离戒毒人数,改善心理状态与矫正不良行为,提高就业与经济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与环境,提高脱毒的内在动力和融入社会的意愿等具有积极作用,从而促进脱毒,康复,回归和融入社会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所以该模式是社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科学、有效,可及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2010,(1):F0003-F0003
“致远号康复社区”是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所学员社区康复的试点,是由志愿戒毒工作的过往成瘾者组成的同伴互助团队,宗旨是“挽救在毒海中挣扎的灵魂”。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社区名称取自中国北洋舰队致远号,用以时刻提醒队员发扬团队精神,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1):F0003-F0003
“致远号康复社区”是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所学员社区康复的试点,是由志愿戒毒工作的过往成瘾者组成的同伴互助团队,宗旨是“挽救在毒海中挣扎的灵魂”。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方式,社区名称取自中国北洋舰队致远号,用以时刻提醒队员发扬团队精神,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6.
<正>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实践中,社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例个案说明社工需要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如需要层次理论,并通过就业帮扶、个案辅导、链接资源、社区宣传等方法去帮助戒毒人员戒毒康复,重新融入社会。1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资料冯某,男性,46岁,汉族,未婚,小学未毕业,从事保安工作,无宗教信仰,现独居。父母已逝,有11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群药物滥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调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措施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2021年在管的4448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工作站人员现场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入问卷网小程序匿名自填问卷,分析其药物滥用的现状及主要...  相似文献   

8.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长效机制是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对其进行避免复吸、正常生活的行为矫治和帮扶的保障。文章探讨了现实中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长效机制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基层社区实际工作推进不足,二是公安机关工作有待改进,三是社会工作组织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作用未凸显,四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顶层设计不足。认为要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长效机制必须要落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的政府职能和各种规章制度,形成部门负责和跨区协助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长效机制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专业工作队伍,构建科学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文化氛围,保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生活来源。  相似文献   

9.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其中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予以强制戒除,强制戒除后复吸人员实行劳动教养。此外,卫生部门开设自愿戒毒机构,进行戒毒治疗。从长期禁吸戒毒工作成效看,现行的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自愿戒毒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吸毒人员再次复吸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以后,对禁毒工作涉及的戒毒措施进行了规范。经历了多年的实践运用,四川省经过艰辛的摸索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戒断困难、复吸率高、工作人员缺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通过文献调查、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究四川省禁吸戒毒模式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完善四川省禁吸戒毒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禁吸戒毒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本文结合四川省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四川省禁毒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逐渐完善和发展禁吸戒毒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甘肃省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经验,探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制,为建立和完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方法和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座谈和社区实地调研的方式,在甘肃省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市等已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社区,对禁毒专干、综治员、社区/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吸/戒毒人员及其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是以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其主要经验包括:(1)党委政府重视社区禁吸/戒毒工作,将禁吸/戒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内容并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实行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2)调查地区张掖市甘州区、酒泉市肃州区以及定西市安定区建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工作机制、组建了专门的社区工作队伍(禁毒专干)、制定了社区吸/戒毒人员帮教、管理办法,通过综合性的帮教、干预措施使得上述三个地区的吸毒人员戒毒后戒断保持3a以上不复吸比例分别达到了43.5%、37.4%和46.0%;(3)问题及薄弱环节:经费投入不足,不同地区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队伍力量差异较大。结论:(1)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社区禁吸戒毒工作的基础;(2)建立有效的吸/戒毒人员社区管理机制和模式是有效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保障;(3)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及工作流程,实现戒毒/康复各环节的"无缝连接"是甘肃社区工作的主要经验;(4)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员配备、配比不足,社区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互动持续综合支持戒毒(康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复吸毒品的多因素分析为切入点,探索强化决心、互动帮教、家庭协同、社会综合、同伴互助、适时跟进支持等方法,构建持续综合支持戒毒康复模式,以改变过去较单一的戒毒康复模式,提高戒毒康复效果,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3.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药物渴求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国内临床脱毒后未染毒的海洛因依赖者的渴求状况。方法··:采用单项目的自评量表 ,对705例在北京和重庆地区的强制戒毒机构脱毒后的住院者进行药物渴求程度调查。结果··:在调查期间 ,有38.7 %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渴求。临床脱毒后 ,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及三个月以上 ,渴求分值的变化没有显著性(F=1.345,P=0.259)。渴求强度与吸香烟的数量之间有相关关系 (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25,t=6.128,P<0.001)。结论·· :部分海洛因依赖者临床脱毒后 ,药物渴求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目前国内戒毒治疗方式及戒毒场所的工作模式 ,解决吸毒患者多方面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问题 ,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也为吸毒患者的社会化管理提供帮助。方法··:根据对戒毒康复场所的调查资料和用户的意见要求 ,利用VisualFoxpro6.0编制程序 ,经试运行和用户的多次反馈意见 ,反复调试修改直至系统稳定运行。结果·· :该系统能进行吸毒患者入院出院等一般管理、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管理、吸毒人群心理状况的综合测评管理和随访管理。结论·· :该系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合理利用患者信息进行个性化治疗提供方便 ,并为探索综合戒毒方法提供深入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脱毒后的康复治疗及回归社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降低复吸率,本研究对急性脱毒后的戒毒者采用康复治疗及回归社会帮教方法,在康复期进行认知及行为治疗,矫正其不良认知及行为。回归社会后予以继续教育,指定专人帮教,医院负责辅导帮教小组,定期跟踪检测尿液中吗啡类物质,组织康复者之家活动。结果使复吸率降至87%。提示:在药物急性脱毒治疗后进行心理康复,有助于降低戒毒者复吸率,而回归社会的社区管理是降低复吸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戒毒者的康复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戒毒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实施为期8周的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NOSIE,SCL-90,IPROS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干预后,NOSIE,SCL-90,IPROS各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在戒毒者的康复护理中,纳入循证护理能使临床护理活动完善,能使戒毒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回生丸的脱毒药效学。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模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以及吗啡依赖猴自然戒断模型,然后给予回生丸进行治疗。结果:回生丸2·88、5·76g·kg-1两个剂量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分值(P<0·05),但对体重下降的抑制不明显(P>0·05);回生丸和可乐定均不能控制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的体重下降(P>0·05);回生丸3·2、6·4g·kg-1两个剂量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吗啡依赖猴自然戒断的戒断症状,抑制体重下降(P<0·05或P<0·01)。结论:回生丸对吗啡依赖动物的戒断反应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戒毒服务与戒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戒毒服务对不同戒毒者的戒治效果,并探讨社会帮助对戒毒服务和戒毒矫治效果之间作用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系由上海市某戒毒所通过自编问卷的方式收集而得,通过SAS 9.3和STATA 13.1这两种统计工具对其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为625名戒毒者。结果:上海现目前开展的戒毒服务对戒毒者在毒品生理依赖、毒品危害认知、家庭关系、就业态度和社会歧视感知方面有不同的矫治效果,且这些效果在不同戒毒者之间亦有所不同。社会帮助对戒毒服务和戒治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调节作用也在上述方面有所不同。结论:上海的戒毒服务人员应该有的放矢,对不同戒毒者有所侧重地提供戒毒服务,提高其戒治效果。同时,他们还应策略性地引入社会帮助,提高戒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上海市杨浦区开展禁毒社会工作后,禁毒社会工作者配合禁毒办、公安局开展认定工作,在认定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模式、专业方法,整合社会资源,使服务对象摆脱对毒品的依赖,提高戒断率,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指出:要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应运用个案、小组、家庭等专业方法;从建立和完善就业、就医机制等进行系统性整合,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