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胃肠道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各种应激损伤对机体胃肠道正常黏膜组织结构造成破坏,从而降低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多肽类生长因子参与肠上皮生长调控,并对肠黏膜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缺乏特异性,常会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有明显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且具有特异性。GLP-2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实现其生物学作用,但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GLP-2通过直接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或通过分布于肠内其他部位的GLP-2R间接促进正常小肠的生长和病理肠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由一种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特异性促进肠黏膜生长与损伤后修复的多肽类激素。GLP-2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的转导实现其生物学作用,通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及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地增加了肠黏膜上皮的表面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增强肠屏障功能,维护肠黏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GLP-2的上述特性,提示其对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具有治疗潜能。本文综述了GLP-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脓毒症是指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肠道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地位非常重要。胰高血糖素样肽-2是一种特异性胃肠道生长因子,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细菌移位来提高肠道的屏障功能,刺激肠黏膜隐窝细胞的增殖及抑制肠上皮凋亡来促进损伤肠上皮的恢复。GLP-2的上述特性,提示其对脓毒症肠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GLP-2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刺激隐窝细胞的增殖,抑制黏膜细胞的凋亡。GLP-2还能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加快营养的转运,增强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因此,GLP-2在炎症性肠病和短肠综合征等肠道疾病的临床应用前景被关注。  相似文献   

5.
作为抗高血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已成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降糖的同时可以减重治疗的新选择。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从减重机制到临床效果,医学界不断有新证据出现。目前认为,GLP-1类似物和GLP-1R激动剂主要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对胃肠道的直接作用以及对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来实现减重效果,国际上多项大型试验也证实其对体重减轻的影响;与此同时,国际上在GLP-1类似物和受体激动剂对非糖尿病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减重效果和安全也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卞爱琳 《医学综述》2011,17(8):1195-1197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型降糖作用及β细胞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减重、降压和降脂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是天然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人GLP-1同源性更高,且为长效制剂,它们克服了天然GLP-1易被降解的特点,保留了GLP-1的各种生理作用和治疗优势,发挥GLP-1的多效作用,降糖、β细胞保护、减重、降压、调脂全面干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且低血糖风险低,安全性好。GLP-1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防治心血管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胰高血糖素样肽-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由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与胰高血糖素基因有50%的同源性。胰高血糖素原基因编码的产物有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胰高血糖素、肠高血糖素相关胰多肽(Glicenlin—related pancreatic polypeptide,  相似文献   

8.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肠促胰素,近年来因其通过促进β细胞增殖与分化、抑制β细胞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肠蠕动等方式实现血糖调节效应而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GLP-1受体不仅表达于胰腺,也广泛表达于胰腺外组织,包括胃肠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肺、肾、骨骼、皮肤等,故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基于GLP-1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以外疾病的治疗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肠道缺血再灌注后GLP-2对黏膜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杭  吴国豪  陈吉 《浙江医学》2007,29(11):1161-1162,1189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小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3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治疗组。实验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均制成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对照组予PBS液皮下注射,治疗组予GLP-2皮下注射。于术后第5d处死,行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学检测、细胞增殖核心抗原(PCNA)测定及原位末端标记(INST)染色。结果治疗组各肠段黏膜形态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尤以末端回肠为著(P<0.01);治疗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实验对照组(P<0.01);治疗组细胞凋亡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结论GLP-2能刺激小肠黏膜上皮增生,抑制凋亡,显著促进肠道缺血再灌注后的黏膜增殖修复。  相似文献   

10.
吕雪欣 《黑龙江医学》2012,(12):919-925
L细胞作为肠道内分泌细胞的一种,零散分布于胃肠道,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胰高血糖素样肽2、多肽YY等多种重要的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脂肪细胞、PDX-1基因的调控、改善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内皮、糖调节等均有作用。而胰高血糖素样肽2目前主要了解其对肠道作用突出。多肽YY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食欲也有影响,这些还需要更细致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手术后胰升血糖素样肽-1的变化及其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大手术患者及动物实验〔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组〕,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3、5dGLP-1、胰岛素(I)、胰升血糖素(G),血糖等的变化及静脉输注GLP-1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手术后患者第1dI、G及血糖均明显升高(P<0.01),I/G比值也明显升高(P<0.05),而GLP-1在手术后第3d才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切除后第1、3、5d血糖、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P<0.05),而I则明显下降(P<0.001),致I/G比值在术后明显下降(P<0.001);GLP-1组第1d血糖、I、G与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3、5d血糖、G明显低于手术组(P<0.001,P<0.05),而I明显高于手术组(P<0.001),致I/G比值明显高于手术组(P<0.001)。结论大手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糖代谢紊乱;大鼠肝切除后早期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的作用减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应激程度减轻,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的作用增强,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随之提高,血糖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者(T2DM)和健康对照者(NC),糖尿病肾病者(DN)和糖尿病非肾病者(NDN)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择144例云南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55例糖尿病无肾病(NDN),30例糖尿病肾病(DN)],为T2DM组,健康对照者59例,为NC组.采用EIA法测定空腹GLP-1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血浆GLP-1水平的差异.结果 T2DM患者空腹血浆GLP-1浓度低于NC者,[(3.83±6.84) pmol/L vs (2.78±2.95) pmol/L,P<0.05];NDN患者与DN患者空腹血浆GL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2.57) pmol/L vs (2.96±3.58) pmol/L,P=0.665].血浆GLP-1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GLP-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GLP-1水平增高有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年龄的增长引起GLP-1浓度下降可能为T2DM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兰珍  李彩萍 《医学综述》2008,14(5):714-716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是由胰腺浕细胞、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道激素。GLP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延迟胃排空,增加胰岛?细胞数量,以维持正常血糖,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药物。其可被二肽基肽酶Ⅳ降解,半衰期极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研究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LP-1的作用机制及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多肽,在调节葡萄糖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已发现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胰腺以外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如心血管、胃肠道、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因此,GLP-1除降低血糖外,尚有诸多胰外作用。在心血管系统中GLP-1可舒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病理状态下心室功能恢复,并对抗缺血/再灌注及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duodenal jejunal bypass,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肠神经细胞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DJB手术后肠神经GLP-1R表达、血清GLP-1分泌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Wistar 大鼠对照组(W-C);Wistar 大鼠DJB手术组(W-DJB);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DJB手术组(T2DM-DJ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第1、4、8周空腹血糖、空腹GLP-1,术前及术后第8周空腹胰岛素水平。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免疫荧光、RT-PCR检测回肠末端肠肌间神经丛GLP-1R表达变化。结果 T2DM-DJB组大鼠肠神经丛表达GLP-1R的细胞数目为15.83±2.23,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表达GLP-1R的细胞数目8.50±2.67(P<0.01); GLP-1R mRNA在T2DM-DJB组大鼠肠神经丛表达水平为0.67±0.08,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GLP-1R mRNA的表达水平0.42±0.03(P<0.01); T2DM-DJB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1显著升高(P<0.01)。W-DJB组大鼠术后GLP-1R表达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清GLP-1与W-C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JB手术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对正常大鼠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傅丽 《医学综述》2011,17(16):2495-2498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抗高血糖药物逐步应用于临床。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都是通过减少GLP-1在体内的降解,从而达到抗高血糖的目的。2型钠葡萄糖转运子抑制剂是通过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控制高血糖。现就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评价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转流术(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合并非肥胖型T2DM的胃部病变行GBP47例,其中全胃切除Roux-OIl-Y式20例、胃大部切除Roux-e13-Y式13例和毕Ⅱ式14例。测量术前(0周),术后1周、2周和1、3、6个月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胰高血糖素样肽一1(GLP一1)水平,检测术前、术后3、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术后糖尿病转归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至6个月空腹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GLP一1水平术后升高(P〈0.01或P〈0.05);术后3至6个月HbA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Roux—en—Y式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毕Ⅱ式组(P〈0.05)。术后6个月,毕Ⅱ式和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Roux.en—Y式组糖尿病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78.5%(11/14)、100%(13/13)和100%(20/20),其中Roux—en.Y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毕Ⅱ式组(P〈0.05)。3组术后1月至6个月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胃肠道重建术均有降糖效果,其中Roux-en-Y式GBP对T2DM的疗效优于毕Ⅱ式,且并不依赖于体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馒头餐两种检查方法对正常人餐后胰升糖素样肤-1(Glucagon - like peptide -1,GLP -1)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OGTT和馒头试验餐检查,观察血糖、胰岛素、GLP -1的变化.[结果](1)两种试验后血糖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