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2例患者行多次胸部CT检查,其中1例为戒烟3年后复查,另1例因反复气胸复查。结果 1例早期PLCH的CT表现为双肺以中上肺野为主广泛分布的小片状、结节状、小环状病灶,戒烟后病灶吸收:1例晚期PLCH的CT表现为双肺以中肺野为主广泛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低密度透光区,部分呈囊状和蜂窝状改变.并合并反复气胸。结论 PLCH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郎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均经胸部X线平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鉴别诊断。结果X线胸片与HRCT显示了双肺弥漫网状、星状结节影2例,弥漫性分布的囊疱与星状结节并存2例,两肺实变影、磨玻璃样影是1例,以及单侧肺斑片状浸润性改变1例。结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星状结节影及囊疱影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示PLCH的诊断。PLCH应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特发性间质纤维化,以及结节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 11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加HRCT扫描.11例均经病理确诊为PLCH.结果 11例PLCH的主要CT表现为囊腔和结节.2例仅表现为囊腔,1例仅表现为结节且多数结节伴空洞;余8例为囊腔与结节影合并存在,其中4例以囊腔为主要表现,无一例以结节影为主,2例出现间质性改变.病变的分布:1例仅有囊腔且位于左上肺;10例上、中、下肺均可见,其中2例以下肺及肋膈角区明显;3例以上叶和下叶背段明显,中叶及舌叶病变相对较轻;8例肋膈角区相对较轻.结论 PLCH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熟悉这些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PLCH患儿的肺部CT表现。结果:39例中CT表现为肺部结节21例,囊腔14例,其中结节合并囊腔9例;表现为轻度肺间质病变17例。结节及囊腔均可单发或多发,单发或少量结节、囊腔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弥漫性结节、囊腔以肺上叶及肺外带、中带明显。结论:PLCH的CT表现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结节、囊腔是其特征性表现,且分布具有一定特点;CT是诊断PLCH及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PLCH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 9例患者胸部HRCT均表现为星芒状结节、"空洞"结节、厚壁囊腔、薄壁囊腔及不规则形囊腔等五种形态病灶,间隔以正常肺组织,部分结节显示为长形结构。其中6例星芒状结节多见,6例厚壁囊腔多见,8例薄壁囊腔多见,4例不规则形囊腔多见,所有病例"空洞"结节少见。4例病灶多数分布于两侧中上肺,余5例两肺病灶广泛分布;其中3例两侧中上肺囊性病灶较多,而两下肺病变多为结节病灶;1例以两肺广泛结节病灶为主;1例以两肺广泛纤维化囊性病灶为主,且部分囊壁呈"火焰"状改变。8例患者两上肺可见大量薄壁囊腔病灶,其中7例出现自发性气胸。结论 HRCT可清晰显示PLCH病灶的形态及分布,且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正确理解PLCH病灶的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病HRCT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高分辨CT(HRCT)表现与随访观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HRCT征象、临床表现和随访观察,分析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本组13例PLCH的主要CT表现为结节影、囊腔及肺间质性改变,其中1例仅表现为结节影且大多数结节内可见空洞形成,2例仅表现为囊腔,3例表现为囊腔合并间质性改变,1例表现为结节、囊腔与间质性改变并存,余6例表现为结节与囊腔并存。病变的分布:13例上、中、下肺均见,其中2例以双肺尖及肋膈角区明显,3例以双上肺及下叶背段为著,2例表现为双肺下叶明显,余6例表现为双肺上叶为著,而肋膈角区相对较轻。随访9例患者,6例出现好转,1例进展,2例相仿。结论 PLCH的HRCT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成人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HRCT与病理组织学表现,并探讨PLCH的动态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成人PLCH的CT表现,男女比例为20∶7,平均年龄为(41±12.3)岁。观察  相似文献   

9.
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表现.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2例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行CT扫描,其中6例行MRI检查. 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眼.常见部位为眼眶外上壁、上壁及外壁.HR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但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 1WI均呈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T2WI呈等或高信号.CT及MRI显示病变中~重度强化. 结论 HRCT可清楚显示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能帮助临床诊断;MRI可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CT及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2例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均行CT扫描,其中6例行MRI检查。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眼。常见部位为眼眶外上壁、下壁及外壁。HRCT表现均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但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T1WI均呈低信号(与脑实质比较,以下同),T2WI呈等或高信号。CT及MRI显示病变中~重度强化。结论 HRCT可清楚显示眼眶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能帮助临床诊断。MRI可准确判断病变范围;两者结合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和CT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片、CT和HRCT的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X线、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2例胸片显示广泛的网格状、蜂窝状阴影。常规胸部CT见双肺野磨玻璃样改变,肺实质内多发囊状低密度灶。HRCT特征性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均匀分布的薄壁小囊状阴影。结论:常规CT可显示淋巴管肌瘤病部分肺部改变,而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熟悉其特点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及CT在Wilson-Mikity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的Wilson-Mikit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患儿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均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结果:7例出生后1周内胸片未见异常;16例出生后2~3周内胸片显示:13例双肺弥漫性片状和索条状间质浸润,14例其间有小的囊状透亮区出现;双肺基底部多个小囊状病灶,其中5例融合扩大并扩展到上肺野以下肺野明显,肺透亮度增加。7例胸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小囊状透亮影及小叶性肺气肿。结论:X线及CT能反映Wilson-Mikity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明确病灶范围及形态上,CT较X线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及CT在Wilson-Mikity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的Wilson-Mikit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患儿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均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结果:7例出生后1周内胸片未见异常;16例出生后2~3周内胸片显示:13例双肺弥漫性片状和索条状间质浸润,14例其间有小的囊状透亮区出现;双肺基底部多个小囊状病灶,其中5例融合扩大并扩展到上肺野以下肺野明显,肺透亮度增加.7例胸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小囊状透亮影及小叶性肺气肿.结论:X线及CT能反映Wilson-Mikity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明确病灶范围及形态上,CT较X线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胸部CT扫描资料。结果:病变主要位于肺外周、胸膜下或沿支气管分布,双肺散在或弥漫分布6例,局限性病灶8例,其中病灶位于肺下叶和/或中叶(舌叶)7例,右上叶4例,左上叶(除舌叶)1例。病灶呈大小不等结节影6例,单发类圆形肿块影2例,以空洞为主的病灶4例,小片状或大片状融合实变影5例,网结状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高分辨力CT扫描显示树芽征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肺叶外周单发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结节伴或不伴空洞影、小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影、网结状影及"树芽征",艾滋病患者CT扫描一旦出现此类征象,应高度警惕伴有真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4岁,以多饮多尿,外院诊断为尿崩症,中药治疗无效并腰骶部疼痛而入本院.骨盆CR双侧髂骨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可见硬化缘(图1);胸部:双肺大量索状、网状、粟粒结节状阴影,并环状透明区(图2);胸部CT检查:双肺大量蜂窝状透明区(图3);头颅MRI检查:垂体柄增粗(图4).骨穿病理检查:可见大量的郎格罕细胞.结合临床诊断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系统受累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MSLCH)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的多系统LCH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累及骨骼5例,其中2例颅骨、1例眼眶骨病变X线或CT呈穿凿样骨质破坏,2例MRI增强颅内病灶侵犯脑膜或引起脑实质水肿。1例胸椎骨损害CT表现为扁平椎。1例双下肢长骨骨损害以骨质硬化为主要改变。下丘脑-垂体轴受累4例,MRI表现为神经垂体T1WI信号消失,受累部位增粗、明显强化。甲状腺受累2例,1例CT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密度减低,轻度强化,1例彩色超声多普勒表现为低回声结节,CDFI示其内血供程度低。肺脏受累3例,HRCT表现为双肺上中肺叶形态不一的囊性病变,合并边界不清的小结节,病变不累及肋膈角区。肝脏受累1例,MRI增强检查显示肝内弥漫分布大小不一结节,均匀或环形强化。结论熟悉MSLCH影像学特点,综合实验室检查,有利于本病早期诊断,但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CT表现,以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BPD患儿的CT资料,并应用后处理观察其肺部影像学特点。结果:38例中,双肺野透光度降低呈磨玻璃样伴不同程度肺实变8例,双肺多发囊泡影呈蜂窝状14例,双肺广泛分布网格状条索影,局部过度充气或不张16例。结论 :BPD的CT表现有特征性,可协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的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发现肝多发结节病灶,其中2例伴肺部多发结节病灶,1例伴有脾脏及双肾、后腹膜区多发结节病灶。肝脏CT平扫均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等或略低密度结节影。增强动脉期表现为结节中心低密度无强化区、周边为高密度强化环,即呈"牛眼征"2例;结节均匀强化2例;结节中心小结节样强化、周边低密度环、外周环状强化1例。所有活动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均伴有一过性高密度灌注区。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可见环形强化,强化范围较动脉期缩小2例、呈花环样强化2例、外周强化环消退1例。脾脏和肾脏病灶表现与肝脏类似;肺部结节表现为实性结节或伴空洞。结论血液病免疫抑制治疗后播散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该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非典型CT表现。方法对已确诊的4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双肺散在分布斑片状、结节样影,部份呈肿块样改变,以肺野外带明显,病灶边缘欠清晰,肺门及纵隔无明显异常,肺间质改变不明显;1例仅见右下肺野片状实变影,1例双肺野见散在纤维化灶,近右肺门区片状影。与典型卡氏肺囊虫肺炎CT表现差异较大。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患者CT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时应结合相关检查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