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氟米特为一种兼具抗炎及免疫抑制特性的新型异恶唑衍生物,其抗炎及抑制免疫的机制与既往的同类药物不同。该药还具有与已应用的其他抗病毒药不同机制的抗病毒活性。目前,该药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成功,并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及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来氟米特治疗免疫性皮肤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氟米特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国内外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近年来该药已开始应用于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 ,其中包括银屑病、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Sj gren综合征 )等。为此 ,文中对来氟米特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药理机制及其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来氟米特为一种兼具抗炎及免疫抑制特性的新型异唑衍生物 ,其抗炎及抑制免疫的机制与既往的同类药物不同。该药还具有与已应用的其他抗病毒药不同机制的抗病毒活性。目前 ,该药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的成功 ,并被越来越多的用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及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来氟米特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患者给予口服来氟米特片,第1~3天负荷剂量50mg/d,第4天开始20mg/d,连用12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银屑病皮损和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及血沉指标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8例患者中,关节炎病情明显进步3例,进步3例,改善2例,无效0例,有效率75.00%。结论来氟米特为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1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疗效。方法: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20mg/d)开放性治疗15例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10例)、皮肌炎(4例)、白塞病(1例)。结果: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同难治性患者,应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疗效显著,能控制病情,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结论:来氟米特为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来氟米特是一种异噁唑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发挥作用.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为淋巴细胞克隆扩增时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来氟米特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肉芽肿性血管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肌炎、结节病和系统性硬皮病等.本文就来氟米特的药代动力学、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各型红斑疮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皮肤科收治的红斑狼疮患者55例,全部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从近期效果看,盘状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肥厚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为100%,从远期疗效看,9例患者于治疗(1~8)个月后部分皮损复发,再次用药后缓解。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各型红斑狼疮,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是否可改善BXSB小鼠的免疫状况和肾脏损害,为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月龄雄性BXSB小鼠分为4组,治疗前后测定尿蛋白;治疗后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抗dsDNA抗体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结果 ①各组小鼠治疗前的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后,来氟米特组的尿蛋白、抗dsDNA抗体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而且低于环磷酰胺组,但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来氟米特组的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肾脏免疫复合物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或P<0.01)。④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来氟米特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x2=4.56,P<0.05)。结论 来氟米特可显著改善BXSB小鼠的免疫状况和肾脏功能,能延缓BXSB狼疮鼠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9.
来氟米特治疗免疫性皮肤病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氟米特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国内外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近年来该药已开始应用于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其中包括银屑病、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Sjogren综合征)等。为此,文中对来氟米特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药理机制及其在免疫性皮肤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发生狼疮性肾炎(LN)者一般认为占46%~77%.活动期LN的治疗,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中西医结合措施,可获一定疗效.然而LN的活动期治疗效果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对同一类药物两种方法治疗活动期LN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霉酚酸脂(MMF)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采用MMF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MMF剂量为0.75~1.5g/d,分2~3次口服,疗程大于3个月,并同时测定有关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22例LN患者平均服用MMF7.91±5.76个月;服药后第3、6、12个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服药前,降幅分别为37%,45%和58%,差别有显著意义(F=2.79,P<0.05),尿蛋白变化与时间有关(F时间=4.84,P<0.05;F尿蛋白=8.01,P<0.05);ANA与抗-dsDAN—ab滴度同步下降,服药3月后下降幅度为45%-65%,尤以抗-dsDNA-ab明显,较服药前差别具有显著意义(F=2.93,P<0.05);MMF可显著改善低补体血症,以C4明显,服药前后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F=9.07,P<0.01);在服药过程中,9例出现感冒次数增多,2例带状疱疹,3例心律失常,1例脂膜炎,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胃肠不适;没有发现骨髓抑制及肝毒性损害。结论:MMF治疗LN有显著降尿蛋白作用,与服用时间相关;能有效地抑制自身抗体产生和改善低补体血症;副作用小,但可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无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的效果。方法方案1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补肾康,方案2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火把花根,疗程3个月,观察半年到1年。结果7例采用方案1,显效4例(其中2例显著改善),无效3例;12例采用方案2,显效8例(其中5例显著改善),无效4例。结论该疗法法治疗狼疮肾炎有一定效果,以方案2较佳。  相似文献   

13.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对34例 狼疮性肾炎患者使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与25例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组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善,肾功能的改善及肾衰率的降低均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疗法组,且不良反应不大。结论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狼  相似文献   

14.
中药联合环磷酰胺治疗SLE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SLE模型鼠的疗效。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2.5mg/kg构建SLE模型鼠,3个试验组在造模后24h分别给予中药清热解毒补肾方(B)、环磷酰胺(C)、中药+环磷酰胺(D)灌胃治疗,对照组(A)给予灌胃蒸馏水。15天后观察测定各组动物死亡率、24h尿蛋白含量、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结果D组动物死亡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分别<0.05,0.01);各治疗组(B,C,D组)动物24h尿蛋白及动物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最为明显(P分别<0.05,0.01)。结论中药清热解毒补肾方及西药环磷酰胺对狼疮样模型小鼠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两者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狼疮性肾炎患者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狼疮性肾炎(LN)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SLE患者和并发LN的SLE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PCR(sEPCR)水平和外周血循环系统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LE患者的sEPCR平均水平(261±13ng/ml)比正常对照组的sEPCR平均水平(167±11ng/ml)明显增高(P<0.001);并发LN的SLE患者sEPCR水平(312±21ng/ml)比LN的SLE患者的sEPCR平均水平(261±13ng/ml)明显增高(P<0.001)。SLE患者组(132.5±32.6mg/L)及并发LN的SLE患者组(201±33.5mg/L)的EPCR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8.6±29.5mg/L)的EPCRmRNA表达(P<0.005),且SLE患者组与并LN的SLE患者组间EPCRmRNA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外周血循环系统EPCR升高可能是一个早期发现LN的标志物,EPCR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bcl-2 c-myc P53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凋亡相关基因产物bcl-2、c-myc、P53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卵白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ABC法)对5例狼疮性肾炎病人和3例正常同龄对照肾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bcl 2和c myc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均明显高表达(P<0.01),表达部位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P53表达较弱,且与正常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bcl 2和c myc在狼疮性肾炎肾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抑制肾组织细胞的正常凋亡并促进其增殖,从而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可能是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溶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发病前后血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t-PA)和t-PA抑制物(PAI)的含量及活性,同时观察了肾组织病理及尿蛋白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发病后小鼠尿蛋白量明显增加,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毛细血管腔闭塞,管壁增厚,纤维蛋白沉积;血中t-PA活性明显低于未发病小鼠。提示SLE血栓形成与血中t-PA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发病与花生四烯酸产物的关系。方法 44只BXSB小鼠分4组,经中药治疗1.5月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尿蛋白定量、血清抗核抗体、肾脏内IgG和C3沉积量及肾组织内前列腺素(PGE1)、前列环素(6—酮—PCF1α)、血栓素(TXB2)和白三烯(LTG4)的含量。结果 发现空白对照组雄性小鼠尿蛋白定量、血清抗核抗体水平、肾组织内IgG、C3含量均高于治疗组。与此同时,肾组织内LTC4、TXB2含量高于治疗组,肾组织内6—酮—PCF1α及PCE1含量低于治疗组。结论 皮质类固醇和中药治疗后可以使6—酮—PGF1α及PGE1升高,使LTC4、TXB2含量降低,说明花生四烯酸的不同衍生物含量和狼疮肾炎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在狼疮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结果 ACA、AnuA、抗-dsDNA抗体阳性率在狼疮肾炎组明显高于无肾脏表现组,而且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Sm抗体在2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C4水平在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狼疮肾炎组和无肾脏表现组比较也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ACA、AnuA、抗-dsDNA、IgG、C3、C4 6项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99,P0.05)。结论 ACA、AnuA、抗-dsDNA、IgG、C3、C4均可以反映SLE患者有肾脏损伤,但是由于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此6项指标间无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狼疮肾炎的确诊率,为早期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