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66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建立产检情况、第一次产检时间、产检次数、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和接受产后上门访视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 istic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育龄妇女产检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一次产检时间及产检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定制出具有较高科学合理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XX市的育龄妇女共2086名,对这些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建立产期保健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住院分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收入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配偶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状况分析: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的文化程度情况以及不同的配偶文化程度是导致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的最为主要的三个因素;②干预对策:首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来强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其家属的保健知识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保健知识水平;其次,合理降低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收费水准,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总之,强化和深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与深度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3.
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例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普遍存在孕产期保健意识缺乏现象,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育龄期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偏远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状况。方法:利用2009年在青海省玉树县及囊谦县大、小苏莽乡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与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仅12.4%的妇女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最近一次生孩子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产前检查率为49.1%,新法接生率为11.2%,住院分娩率为9.5%,产后访视率为6.5%,均低于同类地区;怀孕期间发生紧急情况,60.4%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生孩子后身体出现不适,68.6%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者服务利用率高于未受过教育者;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紧急情况和分娩后身体不适时,求医率高于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妇女。服务利用率与到医疗机构采用的不同交通方式和所需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调查地区67.3%的妇女生孩子无医药费用;有费用者,其自付医药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60%~100%者占5.7%,有2.9%的妇女生孩子自付医药费用超过了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受访者报告了在过去2年内有4例亲属在孕产期死亡。结论:偏远农牧区藏族妇女在孕产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可及性不足。应进一步促进偏远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普及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加强乡村医生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孕产期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和重庆5个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结果 5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037来自经历妊娠的流动育龄妇女,其中参加过和未参加孕产期保健者分别占75.3%(3041/4037)和24.7%(996/4037)。初次产前检查时间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孕产期保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期保健在调查地区间存在差异(P<0.05),<30岁和30~39岁组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别是≥40岁组的4.09倍(95%Cl:3.11~5.39)和1.98倍(95%Cl:1.61~2.43);高中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者的5.47倍(95%CI:3.85~7.77)和2.86倍(95%Cl:2.42~3.39);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未婚流动妇女的2.36倍(95%Cl:1.07~5.22);生育1胎和2胎者均比生育≥3胎的流动育龄妇女更可能参加孕产期保健,其OR值分别是3.36(95%Cl:2.33~4.84)和1.61(95%Cl:1.12~2.30);有婚育证明者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无婚育证明者的1.44倍(95%Cl:1.21~1.71)。结论 教育程度高、已婚、生育胎数少及有婚育证明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不良生殖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流动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知识调查结果分析与健康促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深圳市流动人口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根据调查结果科学评估与制定全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专项行动计划(简称《降消项目》)与健康促进策略,最终促进流动孕产妇能自觉自愿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与住院分娩,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内流动人口较密集的城乡交汇区向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随机发放母婴保健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共256份,分别以户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为分析项目,运用SPSS 1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育龄妇女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答对率越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文化程度是影响深圳市流动人口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的关键因素。提示加大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健康教育力度,提高这部分人群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最终促进这部份人群自觉自愿住院分娩,是突破深圳市《降消项目》健康促进的关键和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娟  莫宝庆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391-539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下关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提供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050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的生殖保健知识的需求程度、了解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中,有88.2%曾经接受过各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但目前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仍很缺乏,影响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因素包括妇女文化程度、来南京的年限、职业、家庭月总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生殖保健相关知识的教育。结论: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提高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需求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的需求状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方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2县1 836名经产妇进行健康需求调查.结果 大多数农村妇女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之甚少,对孕产期有关保健知识需求占前3位的依次为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95.8%)、产褥期母婴保健与母乳喂养(91.5%)、孕期营养(90.6%).认为获取保健知识的最佳途径依次为专人进行孕期保健指导(91.2%)、发放宣传小册子(85.6%)、通过电视等媒介(81.3%).22.0%的农村经产妇表示不需要进行产后访视,13.8%的经产妇认为目前产前检查项目已经足够.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经产妇对保健知识、产前检查的需求较高(P均<0.05).结论 文化水平低、经济状况差的经产妇是实施卫生宣传教育的重点,应研究制定合适的健康促进宣传材料和采取灵活的健康促进方式,有的放失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村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翔  陶芳标  黄锟  赵媛媛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74-1977
目的:从需方角度分析中部地区农村孕产期保健的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当地分管卫生工作的县长,卫生局长、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妇联主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医护人员、乡村医生、计划生育工作者和3年内有分娩史的育龄妇女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村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现况,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当地产前检查工作中早孕检查率较低,高危妊娠管理欠佳;产妇基本住院分娩,但产后访视流于形式。孕产妇希望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能够提高。医疗技术低和保健意识薄弱对当地农村孕产妇的保健需求产生主要影响,经济、交通等影响因素次之。结论:农村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服务有强烈的需求,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和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是满足农村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和保健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0例孕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调查。结果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0.04%,知晓程度与产次、孕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正相关(P〈0.05);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主要从科普书籍获得。结论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孕前保健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 227名农村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获取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相关情况。结果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为37.5%;妇科检查、白带常规、血型、血常规、B超、TORCH感染监测、输血前3项、染色体监测等检查项目利用率分别为36.6%、35.4%、30.1%、31.5%、28.4%、24.0%、19.2%、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就医便利程度、孕前保健意识、孕前保健知识及知识获取途经对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农村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人口学因素、孕前保健意识及认知因素、孕前保健宣传途径是农村育龄妇女利用孕前保健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其服务的利用。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个入户对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313份。结果:80.0%以上的育龄妇女掌握了一些孕前保健的基本知识,50.9%的妇女孕前查询阅读过有关优生信息和资料,36.5%的妇女主动向医生进行遗传、优生咨询;24.8%的妇女做过孕前健康检查,所检查项目中,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型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妇科B超检查率分别为:42.2%、38.4%、36.8%、30.9%、34.8%、38.7%;抗HIV抗体检查、乙肝血清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率分别为:30.4%、28.9%、25.8%;TORCH、染色体检查率分别为:23.6%、1.0%。结论:农村育龄妇女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孕前保健知识,但对其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基层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部门须进一步加强孕前保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促进广大育龄妇女主动接受孕前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基本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朝阳区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7个街道/乡镇随机抽取825例流动产妇(对象为1岁以下儿童母亲)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产妇中认为妊娠期间需要进行产前检查的为93.0%,而实际孕期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只占35.5%;21.2%的流动产妇在私人诊所做过产前检查。在对医院服务的综合评价中最不满意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私人诊所为流动孕产妇提供廉价和不健全的产前检查服务这一因素不容忽视。通过取缔非法行医诊所,改善医疗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流动孕产妇的孕期保健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是增强孕产妇主动寻求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动孕产妇与户籍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发现两人群的差异,探讨影响因素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研究,在广州、浙江、福建、北京对379名流动孕产妇和381名户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产前保健利用情况,包括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及早、中、晚孕期的产检项目等。结果:流动与户籍孕产妇孕早期初检率分别为40.5%和57.1%,产检5次及以上的比率分别为60.4%和80.6%;流动孕产妇孕早、中期各基本项目检查率低于户籍孕产妇,孕晚期差异不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未婚或离异、无保险、经产妇、计划外生育、怀孕后无人通知产检等会影响孕产妇的产检利用情况。结论:城市中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与户籍孕产妇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孕产妇保健应注重提供普惠性的服务项目及加大服务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6.
潘亚娜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36-1637
目的了解避孕套知识在育龄妇女中的掌握情况,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宣传避孕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庄河市18乡50村2436名18—45岁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知道避孕套避孕方法的占4.8%,其中未婚占83.6%,已婚占16.4%;不知道避孕套可防性病的占48.7%,其中未婚占62.3%,已婚占37.7%;不能正确说出避孕套使用方法的占16.20%,其中未婚占69.5%,已婚占30.5%。结论在育龄妇女中,应加强宣传用避孕套有避孕和防病双重功效,并且把未婚女青年作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7.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安徽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其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制定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使用自编"安徽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与KAP调查问卷",对安徽省淮北、江淮、皖南三个地区624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般情况、生殖健康状况、生殖健康相关KAP等方面调查。结果:624名已婚育龄妇女中,有617人有过孕育史,平均孕次2.31±1.119、平均活产子女数1.90±0.868,已婚妇女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9.6%,文盲为19.4%,不同文化程度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以上的调查对象喜欢通过医生讲解和广播电视宣传的途径获得生殖道感染知识和优生优育知识等。结论:仍需继续提高农村地区妇女文化水平,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水平亟需提高,态度、行为亟需改善;卫生服务部门应根据农村妇女的需要,采取更为直观、直接宣传教育方式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use of contraceptives is related to factors including those of a demographic, soci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ideological natur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hat of ascertaining with what contraceptive methods the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ssigned to a given health care center are familiar, in addition to prevalence of the use thereof. METHODS: Based on the health care card listing, 389 of the 5800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15-45 years old) assigned to the health care center in question were selected by means of a systematic sampling. After sending them a letter notifying them of the reason for this study, they were contacted by telephone to fill out the survey, which included questions regarding their knowledge and us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their socio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xual activity. Appointments at the health center were made with those women who did not have telephones. RESULTS: 178 women were contacted, 166 of whom took part in the survey (42.7% response rate). 86 of these women (51.8%; CI: 44.2-59.4%) were using some means of contraception. Nevertheless, among women at risk of unwanted pregnancies, the prevalence of use was 70.5% (CI: 62.4-78.6%), being worthy of special mention the fact that solely 45.4% of the women within the 40-45 age group were using contraceptives, revealing a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age groups. The methods known to the greatest degree were the condom (90.4%), oral contraceptives (89.2%) and the IUD (78.3%), the knowledge of other means being scant. CONCLUSIONS: The rate of use of contraceptive methods among women at risk of unwanted pregnancy is acceptable, although strikingly low among the women in the 40-45 age group. The methods known most were the condom, oral contraceptives and the intrauterine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