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CA组织中VEGF、HIF-1α、MMP-9的表达。结果 CA组织中VEGF、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5/35)、94.28% (33/35)和100.00%(35/35),正常人对照组VEGF、HIF-1α及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15/ 15)、66.67%(10/15)和86.67%(13/15);CA组织中VEGF、HIF-1α和MMP-9阳性表达强度多存++~+++,正常人对照组多在-~++;两组VEGF和MMP-9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EGF、HIF-1α和MMP-9的表达强度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组织中VEGF与HIF-1α和MMP-9表达强度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CA组织中存在VEGF、HIF-1α和MMP-9过表达,VEGF、HIF-1α和MMP-9在促进CA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1和2的水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CA组织中VEGFR-1和VEGFR-2的水平。结果CA组织及正常对照组VEGFR-1和VEGFR-2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CA组织中VEGFR-1和VEGFR-2的阳性表达强度多为2+~3+,正常对照组多为+~2+;两组的VEG-FR-1和VEGF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EGFR-1和VEGFR-2的表达强度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组织中存在VEGFR-1和VEGFR-2过度表达,其在促进CA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存素、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尖锐湿疣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对60例尖锐湿疣组织、21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COX-2、VEGF蛋白进行检测,根据CD105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尖锐湿疣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生存素在尖锐湿疣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67%,正常包皮组织中为9.52%;COX-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33%,正常包皮组织中为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素、COX-2在两组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正常包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但两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组织的MVD值(16.38±5.46)明显高于正常包皮组(0.62±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生存素、COX-2与VEGF蛋白表达两两之间,生存素与MVD,COX-2与MVD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生存素、COX-2、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性传播疾病     
20062274COX-2和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黄小雄(广东惠州市皮肤病医院),赵卫华,邹循辉…∥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1).-1~3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尖锐湿疣(CA)组织和正常上皮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显示:COX-2和VEGF在CA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上皮组织中仅有极少量弱表达;CA组织中COX-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认为COX-2可能诱导VEGF表达上调,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在C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图2表2参11(杨亚琴)20062275尖锐湿疣患者配偶感染尖锐湿疣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感染的HPV分型,将HPV16/18型皮损分为高危型组(CA1),HPV6/11型皮损分为低危型组(CA2),每组30例;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及β-catenin mRNA在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β-catenin蛋白阳性物质均表达于胞膜;CA1组和CA2组中主要表达于胞核和胞质,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均呈异常表达,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6.70%,40.0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CA1组和CA2组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阳性分别为23例,18例)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10例)。结论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β-catenin表达异常,在胞膜、胞浆及胞核的分布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不同,可能与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感染不同亚型HPV的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COX-2和TGF-β1在30例HPV6/11阳性(低危型组)和30例HPV16/18阳性(高危型组)的尖锐湿疣组织中的水平,同时以25例健康男性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低危型组和高危型组CA组织中,COX-2阳性率均为66.7%,正常对照组COX-2阳性率为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低危型组、高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全部表达,阳性表达率均为90.0%,3组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组织中COX-2和TGF-β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不同亚型HPV的CA组织中存在COX-2和TGF-β1过表达,且表达水平不同,COX-2和TGF-β1表达水平可能与CA增生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3%(47,58)、77.59%(45,58),正常人对照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20)、35.00%(7/20);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正常人对照组多在(-)~(++).两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Livin和Smac过表达,Livin和Smac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3%(47,58)、77.59%(45,58),正常人对照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20)、35.00%(7/20);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正常人对照组多在(-)~(++).两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Livin和Smac过表达,Livin和Smac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促凋亡因子Smac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3%(47,58)、77.59%(45,58),正常人对照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20)、35.00%(7/20);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正常人对照组多在(-)~(++).两组Livin和Smac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锐湿疣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呈正相关(r=0.373,P<0.01).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Livin和Smac过表达,Livin和Smac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转录激活因子(Stat) 3、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尖锐湿疣组织中Stat 3、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尖锐湿疣组织中Stat 3、GluT-1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34/40)、87.5%(35/40)和85.0%(34/40),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35.0%(7/20)、30.0%(6/20)和55.0%(11/20);尖锐湿疣组织中Stat 3、GluT-1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多为++ ~ +++,正常人对照组多在- ~ ++。尖锐湿疣组和对照组中Stat 3、GluT-1和PC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尖锐湿疣组织中PCNA与Stat 3和GluT-1表达强度间存在正相关性(P < 0.05),Stat 3与GluT-1表达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Stat 3、GluT-1和PCNA过表达,Stat 3和GluT-1的过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组织的过度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标本和2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A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P<0.01);CA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F-1α,VEGF的表达与CA组织中MVD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HIF-1α和VEGF在CA组织中过度表达,二者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参与CA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化STAT3(p-STAT3)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包皮组织作对照。结果 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19/30)和73.33%(22/30);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0/20)和10.00%(2/20)。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A组织中p-STAT3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STAT3和CyclinD1在CA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导致了CA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187、38.437,P值均 < 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865,P < 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 = 13.929,P = 0.014)。 结论 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56例尖锐湿疣患者ALA-PDT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1周皮损各1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EGF与PCNA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检验VEGF及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LA-PDT治疗前尖锐湿疣组织角质形成细胞中VEGF和PCNA表达率分别为71.43%(40/56)、73.21%(41/56),治疗后分别为44.64%(25/56)、41.07%(23/46)。治疗前后VEGF和PCNA的表达率(χ2值分别为8.25、11.81, 均P < 0.05)及表达强度(H值分别为11.29、12.22,均P < 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A-PDT治疗前后尖锐湿疣组织VEGF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02、0.273,均P < 0.05)。结论 ALA-PDT治疗后尖锐湿疣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