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孕期保健行为与保健知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方法对来慈溪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保健门诊的159名流动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流动孕妇中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流动孕妇在叶酸的服用率、孕3月内第一次产检、按时产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要求产后访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职业是孕期保健知识与保健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根据流动孕妇的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多渠道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认识与依从性,确实保障流动孕妇的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937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对孕产期保健优惠政策的知晓率仅为25.1%,51.5%认为整个孕期的产检次数应听从检查医生的建议,医护人员、朋友与家庭成员、电视广播是获得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书刊与小册子、录像示教、医生保健人员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是最喜欢的宣传教育方式。结论:根据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定制出具有较高科学合理性的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XX市的育龄妇女共2086名,对这些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建立产期保健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以及住院分娩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家庭收入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配偶文化程度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尤其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状况分析: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不同的文化程度情况以及不同的配偶文化程度是导致目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的最为主要的三个因素;②干预对策:首先,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来强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尤其是其家属的保健知识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保健知识水平;其次,合理降低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收费水准,减轻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总之,强化和深化对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与深度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促进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常州市1 400名孕产妇孕产期检查和分娩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医疗保险、常住人口数、月收入与流动人口产前检查次数是否达到4次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产前检查是否达到4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文化程度仍较低,但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的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医疗保险情况是主要影响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危险因素。如何根据这一特点改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模式,是提高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将来孕产期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四川省流动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620人,年龄范围为18~42岁;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6.6%;孕早期建卡率为92.6%,孕早期产检率为93.9%,产检次数≥5次者占95.2%,在产后3~7 d进行产后访视者占95.6%,产后访视总次数≥3次者占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孕早期进行首次产检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 0.680, 95%CI: 0.471~0.981)、流入地居住时间(OR = 2.470, 95%CI: 1.200~5.086)、民族(OR = 19.495, 95%CI: 5.250~72.396)、文化程度(OR = 2.300, 95%CI: 1.414~3.742)、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OR = 3.471, 95%CI: 1.086~11.089);配偶文化程度(OR = 2.288, 95%CI: 1.410~3.713)和民族(OR = 13.302, 95%CI: 3.785~46.752)是产检次数≥5次的影响因素;生育保险(OR = 1.856, 95%CI: 1.174~2.934)是产后访视次数≥3次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流动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情况较好;但针对流动孕产妇,还应提倡有计划的怀孕,并加强孕产妇相关医学常识的健康教育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宣传;此外,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且本人或配偶文化程度较低的大龄流动孕产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和保健行为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0例孕妇进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调查。结果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0.04%,知晓程度与产次、孕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正相关(P〈0.05);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主要从科普书籍获得。结论广州市荔湾区育龄期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11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实际利用情况等信息,并与出生信息和病案首页信息匹配。结果 60.89%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检次数为(6.02±2.53)次,产检次数≥5次者占70.84%;影响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人均月收入、子女数、支付产检费用和认为产检费用是否合理。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教,落实保健保障政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偏远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状况。方法:利用2009年在青海省玉树县及囊谦县大、小苏莽乡的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农牧区藏族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与经济、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仅12.4%的妇女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最近一次生孩子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产前检查率为49.1%,新法接生率为11.2%,住院分娩率为9.5%,产后访视率为6.5%,均低于同类地区;怀孕期间发生紧急情况,60.4%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生孩子后身体出现不适,68.6%的妇女会求助村医或乡医。受过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者服务利用率高于未受过教育者;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紧急情况和分娩后身体不适时,求医率高于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妇女。服务利用率与到医疗机构采用的不同交通方式和所需时间长短没有明显关系。调查地区67.3%的妇女生孩子无医药费用;有费用者,其自付医药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在60%~100%者占5.7%,有2.9%的妇女生孩子自付医药费用超过了过去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受访者报告了在过去2年内有4例亲属在孕产期死亡。结论:偏远农牧区藏族妇女在孕产期保健教育、服务等方面可及性不足。应进一步促进偏远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普及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加强乡村医生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九江市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现状,探讨农村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九江市3476例农村育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育龄妇女普遍存在孕产期保健意识缺乏现象,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地点主要选择县、乡两级,农村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半数以上不愿意接受医生指导的孕期常规筛查项目,调查对象认为"没必要"筛查;尚有17.3%的农村育龄妇女在停经4个月后才进行初次产检;1.4%的农村育龄妇女选择家庭、村级卫生所为分娩地点。结论:建议给予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以持续和重点支持。建议采用进村入户发放传单、张贴标语、讲解典型事例、与家庭成员商谈等更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形式,消除农村育龄期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盲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孕前保健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 227名农村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获取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相关情况。结果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为37.5%;妇科检查、白带常规、血型、血常规、B超、TORCH感染监测、输血前3项、染色体监测等检查项目利用率分别为36.6%、35.4%、30.1%、31.5%、28.4%、24.0%、19.2%、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就医便利程度、孕前保健意识、孕前保健知识及知识获取途经对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农村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人口学因素、孕前保健意识及认知因素、孕前保健宣传途径是农村育龄妇女利用孕前保健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蒋汝刚  付翔  周静  刘惠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25-1828
目的:了解咸宁市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1 636例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RTIs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RTIs患者625例,总患病率为38.20%,其中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患病率分别为25.98%、15.95%、8.01%、4.16%,附件炎、衣原体感染、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患病率分别为2.20%、2.08%、0.18%、0.12%、0.06%。RTIs患者中,54.88%(343/625)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45.12%(282/625)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1 500元、年龄30~39岁、节育环避孕、既往生殖道感染史、生育胎数≥3、混用洗外阴的用具为RTIs的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结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较高。RTI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RTI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秀蓉  吕伶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58-1461
目的:了解影响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09例流动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史、孕早期检查及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孕产妇初次产前检查平均孕周为(21.1±9.1)周,早期检查率仅为24.9%,平均产前检查次数为(6.2±3.6)次,≥5次的产前检查率为56.2%。影响产前保健利用及时性的主要有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影响产前保健利用足够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婚姻、文化程度、配偶有无工作、月人均收入及是否经产。结论:流动孕产妇产前保健利用率低,产前保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婚姻、文化程度、丈夫有无工作、是否经产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其服务的利用。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个入户对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313份。结果:80.0%以上的育龄妇女掌握了一些孕前保健的基本知识,50.9%的妇女孕前查询阅读过有关优生信息和资料,36.5%的妇女主动向医生进行遗传、优生咨询;24.8%的妇女做过孕前健康检查,所检查项目中,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血型检查、尿液常规检查、妇科B超检查率分别为:42.2%、38.4%、36.8%、30.9%、34.8%、38.7%;抗HIV抗体检查、乙肝血清学检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率分别为:30.4%、28.9%、25.8%;TORCH、染色体检查率分别为:23.6%、1.0%。结论:农村育龄妇女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孕前保健知识,但对其服务的利用率不高。基层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部门须进一步加强孕前保健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促进广大育龄妇女主动接受孕前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5.
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及领悟社会支持状况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MOSSF 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 5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其生理职能、情感职能 2个维度变异度较大; 婚姻状况不同的已婚育龄妇女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状况不同 (方差分析P值均<0. 05), 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与婚姻状况、年龄、社会支持状况、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增加已婚育龄妇女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潘亚娜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36-1637
目的了解避孕套知识在育龄妇女中的掌握情况,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宣传避孕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庄河市18乡50村2436名18—45岁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知道避孕套避孕方法的占4.8%,其中未婚占83.6%,已婚占16.4%;不知道避孕套可防性病的占48.7%,其中未婚占62.3%,已婚占37.7%;不能正确说出避孕套使用方法的占16.20%,其中未婚占69.5%,已婚占30.5%。结论在育龄妇女中,应加强宣传用避孕套有避孕和防病双重功效,并且把未婚女青年作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某县外籍嫁入妇女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玉红  王水旺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79-138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外籍嫁入妇女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摸底登记及HIV检测;对确认感染者做CD4+ T细胞测定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县共普查出1995年以来外籍嫁入妇女1468例,受检数910例,总受检率61.99%,查出HIV感染者9例,受检人群感染率0.99%。9例感染者平均年龄30岁;4例来自本省市,其余5例分别来自云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感染途径:性传播7例,有偿供血传播与输血传播各1例;CD4+ T淋巴细胞平均265个/mm3,小于200个/mm3有4例,7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艾滋病高流行农村地区间及农村在城市打工的流动妇女成为我国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流动妇女健康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咨询检测、HIV阳性育龄妇女免费治疗、心理关怀及随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行为因素在降低孕产妇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烽 《中国妇幼保健》1999,14(3):138-139,137
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中国孕产妇平均死亡比下降速率情况的分析,讨论并阐述了在短期内降低孕产妇死亡,必须从社会—行为两大因素同时入手,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才有可能达到较快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的目的,忽略其中之一,都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