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IV抗体确认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5-2006年确认的4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检测、HIV病毒载量检测和HIV-1 p24抗原检测,同时进行随访,将随访前后的标本同时检测,比较免疫印迹带型的进展,判断HIV感染的真实状况,以随访的结果为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 (1)4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共有8种带型:p24(45.2%)、gpl60(30.9%)、gp160±p24(11.9%).(2)对23例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2例带型没有变化,判断为HIV抗体阴性;1例的带型在随访后出现显著进展,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随访证实,22例(95.6%)的不确定是非特异反应,只有1例是早期HIV感染.(3)对23例通过随访确定HIV感染状态的病例,条带免疫印迹检测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为阳性,22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中16例为阴性,6例仍为不确定,特异性是72.7%.HIV-1 p24抗原检测23份标本全部为阴性,1例血清学阳转标本漏检.检测7份血浆标本的病毒载量,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病毒载量为18 000 cp/ml,而6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检测结果全部低于最低检测限(<LDL).结论 条带免疫印迹试验能够鉴别大约70.0%的不确定反应,病毒载量检测也是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有效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辽阳市2011年-2014年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出的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带型及10例完成随访检测的确证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评价。结果 1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共有10种带型,其中p24带型所占比例最高,为27.8%;其次是p24、gp160和p17、p24、p31、p66、gp160带型,为22.2%和11.1%。按照HIV的3个主要结构抗原分类,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5.6%、33.3%、11.1%。10例完成随访的样本中,其中6例最终结果为阳性,占60.0%;6例阳转者env类条带占100.0%,10例随访检测人员env类条带占60.0%,3例gag类条带和1例pol类条带不确定者经随访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中,gag类蛋白和pol类蛋白的不确定反应多是非特异反应;env类不确定结果预测HIV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检测工作的影响。方法对2007—2011年辽宁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检出的302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的带型及61例完成随访检测患者的确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有18种带型,不确定构成比排在前3位的带型是:p24占43.4%(131/302),gp160 p24占19.2%(58/302),gp160占18.9%(57/302);HIV主要有3个结构抗原:外膜蛋白(env)类的带型有12种,样本例数构成比为51.0%(154/302),核心蛋白(gag)类的带型有2种,样本例数构成比为46.7%(141/302),多聚酶(pol)类的带型有4种,样本例数构成比为2.3%(7/302);61例HIV抗体不确定患者完成随访检测,其中16例确诊为阳性,占26.2%;16例阳转者env类条带占93.8%(15/16),61例随访检测人员env类条带占59.0%(3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3,P<0.01);22例gag类条带不确定患者经随访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针对gag蛋白的不确定反应最为常见,但基本上都是非特异反应;env类不确定结果预示HIV感染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比较条带免疫印迹法(LIA)、HIV病毒载量(VL)和HIV-lp24抗原检测3种实验方法对HIV不确定标本的鉴别效果,明确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非特异性发生率,为修订我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56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的92份标本,以随访后的HIV血清学状况为金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在鉴别不确定结果方面的效果.结果 92份标本中有88份呈现14种不确定的条带模式,p24、gp160以及gpl60p24是最常见模式,其余9种呈散在分布,31例中27例随访阴性,4例发生HIV抗体阳转,阳转率26.7%;WB的非特异反应率87.1%,LIA的非特异反应率为3.2%,病毒载量的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反应,HIV-1 P24抗原的漏检率为9.2%.结论 只有出现gp160+p24带型的病例发生HIV抗体阳转,其余带型均表现为非异性反应,LIA、VL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现有的HIV不确定标本的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血清学特征,结合抗体试验结果,探索HIV抗体不确定样品的分类确证策略。方法以随访最终结果为判断标准,回顾分析和评价免疫印迹试验HIV不确定的结果与ELISA结果间的联系。结果 58例不确定样品中,env类、pol类和gag类带型分别占60.3%、3.4%和36.2%。单一带型中gp160,p24占31.0%;p24占29.3%;gp160占13.8%;gp160,gp41,p24占12.1%;p24,p17占5.2%。40例随访样品中,有5例样品由HIV抗体不确定转归为HIV抗体阳性,均为env类条带的不确定,且两次ELISA检测结果 S/CO值大于6。结论各类不确定结果预示HIV感染的意义不同。单一的gag带和pol带与HIV感染的关系不大,但是同时有env带和gag带(或)pol带HIV感染关系比较密切。随访样品初次检测中,两种试剂检测样品S/CO6时,HIV-1抗体阳转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类特殊WB带型的病例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IV抗体确证试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的判断和解释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跟踪随访,结合初筛试验结果、WB条带特点、病毒载量结果、抗体转归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结合分析。结果 2例初检呈gp160、gp120带型的病例,1例随访仍为gp160、gp120,最终结合病毒载量和流行病学资料判为阳性,1例转为阴性;12例初检呈gp160、p24、p17或gp160、p24带型的病例,10例转阳,2例转阴;4例初检呈无特异性条带的病例,随访转阳。转阳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阳性,随访阴性的病例初检样本的病毒载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对于HIV抗体确证试验WB反应不强、刚满足判阳标准时,不能直接出具HIV-1抗体阳性报告,而对于第四代包含抗原检测试剂呈强阳性反应,即使确证试验为阴性,也必须进行随访。这3类样本应慎重对待,不能单纯依赖于HIV抗体检测,需结合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辅助鉴别HI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及带型进展情况,探讨HIV的检测策略,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110例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的带型及45例随访检测阳转患者的确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有19种带型,不确定构成比前3位的带型:p24 gp160占25.4%(28/110)、gp160占14.5%(16/110)、p24占11.8%(13/110);阳转数中包含外膜蛋白(env)类的构成比为91.11%(41/45),包含核心蛋白(gag)类的构成比为80.00%(36/45)。跟踪随访检测49例,其中45例转为阳性结果,占91.84%(45/49)。结论不确定结果 env类条带预示HIV感染的意义较大,通过随访能及时发现急性期感染者。加大对不确定的随访力度和规范HIV不确定结果的上报、随访制度是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核酸定量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不确定样本的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宁波市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样本43例,随访获得患者WB抗体条带、病毒载量以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研究在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时,以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作为判断依据进行辅助诊断的可行性。结果经随访,43例样本中38例病毒载量结果呈阳性,同时WB抗体条带发生进展,达到阳性判定标准。CD4+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中8例为艾滋病患者,29例为HIV急性期感染者,1例缺少流行病学资料。5例病毒载量结果阴性,随访抗体条带转阴排除HIV感染。结论 WB不确定结果有检测方法和受检人群等客观原因造成。核酸定量试验在对感染早期、晚期患者等不确定样本的检测中显示出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HIV检测辅助诊断的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又需及时诊断的情况下,病毒载量检测对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 对2015年天津市MSM人群中32例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进行两次HIV病毒载量检测,并对该样本进行跟踪随访和确证实验,以证实其感染情况。结果 32例样本在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两次病毒载量全部检测到数值,经随访抗体确证实验全部判为阳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与抗体确证实验结果相符。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可以对窗口期感染者进行有效的辅助性诊断,可作为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不确定样本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8例孕产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确证试验(WB)不确定结果的分析,探讨孕产妇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处理方法。方法:对8例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孕产妇分别于初检及3个月、6个月随访采集血液样本,进行ELISA检测、免疫印迹试验(WB),6个月随访样本补充HIV-1病毒载量检测(VL),分析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出个体诊断。结果:初检及3个月随访8份样本ELISA检测均呈阳性,6个月随访,2份样本ELISA检测结果转阴,6份仍呈阳性;3次免疫印迹试验(WB),6例带型无变化,1例3个月随访检测减少1个条带,1例6个月随访检测条带消失;6个月随访样本HIV病毒载量检测,8例结果均小于最低检测限(50 IU/ml),作HIV抗体阴性诊断。结论:在孕产妇HIV抗体检测中,流行病学调查排除HIV感染高危因素后,孕产妇HIV抗体WB试验不确定结果大多因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所致;建议对孕产妇HIV抗体不确定样本,初检增加HIV病毒载量检测,最大限度缩短个体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毒载量检测是否能够辅助排除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可疑样本中的非感染者。方法选择在筛查实验中两种酶联试剂检测结果不一致(一阴一阳、样本S/CO比值〈6)、且确认实验检测结果为“HIV抗体可疑”的样本19份测定病毒载量。对这些个体的感染状况进行跟踪随访,观察6个月后抗体进展情况。结果19份筛查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抗体可疑样本的病毒载量检测均为阴性,随访复查条带无进展,均排除感染HIV的可能。结论在抗体筛查实验和确认实验反应均很弱的条件下,病毒载量检测阴性有助于排除非HIV感染原因造成的抗体检测中的可疑结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导致电化学发光法筛查假阳性且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不确定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HIV抗体WB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107例患者的带型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WB随访结果的患者47例以WB随访结果进行判断,无WB随访结果的患者60例,结合核酸(HIV-1 RNA)或HIV-1 P24抗原定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107例WB确证不确定患者共有16种带型,p24比例最高,占51.4%,其次是gp160+p24,占15.89%。env类、pol类、gag类分别占28.97%、6.54%、64.49%。在env类中,阳性患者的出现率最高,为67.74%,pol类和gag类分别为14.29%、2.90%。16例HIV抗体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筛查阳性的患者,其最终结果为阳性的发生率为93.75%。83例最终确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肿瘤患者的构成比最高,占27.71%。结论 在HIV抗体WB确证不确定的结果当中,env类提示HIV感染的作用最大;gag类大部分为非特异性反应。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同时阳性时提示HIV阳性的可能性较大。疾病因素与HIV抗体WB不确定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艾滋病,而实验室检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案例,辅助诊断临床艾滋病病例,弥补抗体检测试剂的局限性,完善现有的艾滋病诊断标准的不足。方法收集2006—2008年四川省内3家医院临床诊断为艾滋病患者而实验室检测HIV抗体呈不确定反应的样本5份,利用病毒载量HIV-1RNA检测技术(EASY—Q),检测样品中病毒载量。结果5份样品,临床诊断艾滋病患者实验室抗体检测出现有膜蛋白抗体(gP160),而确证试验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其病毒载量均在200000IU/ML以上。结论结果提示5名临床诊断为艾滋病的患者,其HIV抗体检测不呈阳性反应,但其病毒载量非常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HIV初筛试验呈阳性的7例孕妇的随访检测,探讨对于孕妇这一特殊群体,HIV确证检测应该如何尽快判定。方法对7例孕妇进行HIV确证试验,在首次确证抗体不确定情况下跟踪随访检测,同时均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7例初筛阳性的孕妇,首次确证试验均为HIV-1抗体不确定,病毒载量结果低于检测下限。第2次确证试验,有3例孕妇抗体出现阳转,病毒载量均5 000 copy/ml,判定为HIV-1抗体阳性,其他4例确证实验仍为HIV-1抗体不确定,病毒载量结果低于检测下限。其他4例孕妇第3次确证实验WB条带无进展或者消失减少,病毒载量结果低于检测下限,判定为HIV-1抗体阴性。结论对于较易产生HIV非特异性抗体的孕妇来说,尽早准确地进行判定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例艾滋病抗体不确定患者的随访监测,探讨对该类患者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对该患者进行多次的艾滋病抗体复核及确证检测,并进行回顾性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患者最后确诊为HIV-1病毒感染。结论在判定HIV感染不确定患者的感染情况时,应重视流行病学史,并结合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6.
朱厚宏  刘杨  张祁  孟建彤  黄薇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533-534,539
[目的]通过对1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样本随访检测分析,探讨《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HIV抗体确证实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对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不确定受检者,进行跟踪随访,于1个月、3个月后再次收集血液样本按常规检测程序进行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第3次收集的样本同时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NASBA)。[结果]研究病例从初检到随访共进行了3次HIV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均为gp160、gp120、gp41;最后一次随访补充HIV病毒载量检测(NASBA),结果为290000IU/ml,结合受检者流行病学资料,最终作出HIV抗体阳性结论。[结论]随着HIV抗体不确定样本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特殊病例的出现,现行HIV抗体检测策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答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确证试验检测结果要结合试剂说明书判断标准进行判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血清学特征,预测抗体进展情况,探讨不确定样本的应对方案。方法分析104例HIV抗体不确定者的WB条带特点及16例随访病例的初筛结果、病毒载量结果、受检者随访情况、抗体转归情况。结果 WB有12种带型,p24和gp160p24带型最常见。随访成功率为15.4%。13例转阳,首次S/CO6,病毒载量可检出。3例为阴性,首次S/CO6。结论 ELISA的S/CO高、硒标阳性且带型含gp160,条带深的样本阳转率高,gp160p24带型者可缩短随访时间,以增加随访率。ELISA的S/CO值、硒标结果、WB带型有助于分析患者的感染状态,预判断抗体转归趋势,对可疑病例重点关注,减少随访期间的二次传播,必要时可增加病毒载量和PCR检测,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例HIV RNA阳性献血员进行追踪检测,以确定其HIV病毒的感染情况及感染早期各项指标的变化,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献血员初次献血标本及追踪采样的标本,采用两次ELISA筛查及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并将反应性标本送疾控中心进行确证。结果献血者在高危行为约10d后献血,初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均为阳性,随后对该献血员进行了7次追踪随访。在献血第16d后血液标本HIV P24抗原转阳,HIV病毒载量急剧增加;第37d后HIV抗体阳性,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第58d后的标本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该献血员献血时处于HIV感染窗口期。核酸检测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4种快速试剂联合检测替代策略在WB抗体不确定者中诊断HIV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对2021年1月—11月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蛋白印迹检测的20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和4种快速试剂联合检测替代试验,并比较检测结果一致性。其中4种快速检测试剂联合检测替代试验结果判定标准:4种快速检测试剂均为强阳性反应,判定为“HIV抗体阳性”;只要其中一种无反应或反应较弱,判定为“HIV感染待确定”;4种快速检测试剂均为阴性反应,判定为“HIV抗体阴性”。结果 20例不确定样本经4种快速检测试剂联合检测,6例判为“HIV抗体阳性”,8例判为“HIV抗体阴性”,6例判为“HIV感染待确定”,病毒载量检测中,6例>5 000拷贝/ml, 14例均低于检测限。联合检测结果与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一致性为100%。结论 4种快速联合检测替代策略可在抗体不确定者中辅助诊断HIV感染。  相似文献   

20.
陈会超  苏莹珍  陈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4,(16):3025-3026,302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艾滋病晚期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2年常规HIV抗体确证实验中结果为不确定的5例样本,用核酸检测进行HIV感染的诊断。结果5例样本经HIV抗体筛查试验均为阳性,2份样本HIV抗体确证试验出现gp41,gp120,gp160 3条env带,3份样本出现gp120,gp160 2条env带,根据检测技术规范结果判为不确定,经随访检测部分样本带型无进展。根据HIV核酸检测,5例样本HIV RNA检测均为阳性,结合CD4细胞计数和流行病学资料,最终判定受检者HIV感染。结论随着艾滋病流行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晚期病例不断增多,实际工作中仅依靠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的难度加大。因此,可综合利用多种HIV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检测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