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方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解毒化瘀方联合西药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对照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各30例,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Mayo、Baron内镜评分、ESR、CRP以及关于UC凝血状态的相关指标(PLT、MPV、FIB、D-D、P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ayo、Baron内镜评分、ESR、CRP、PLT、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PV及PT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UC有显著疗效,有改善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评分,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并可通过上调UC患者体内血清MPV水平,下调血清PLT水平、延长PT以及降低血浆FIB、D-D、ESR、CRP水平来改善UC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脾虚湿热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健脾清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40例)和对照组(美沙拉嗪单药治疗,40例),2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疗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IBDQ评分和SF-36评分),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75.0%,P=0.03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IBDQ评分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情感功能等三个维度和IBDQ总分,SF-36评分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等四个维度和SF-36总分均高于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utherland 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0.82.8±0.9,P=0.002)。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健脾清肠方能够有效提高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5-氨基水杨酸联合清肠栓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计分以及证候与症状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BDQ积分分别提高19.3、9.0,SF-36积分分别提高11.1、6.0。2组之间SF-36躯体疼痛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证候疗效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项症状疗效判定中2组仅“乏力”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的内外合治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辨证属于脾虚湿热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口服健脾清肠方,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疗程为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腹泻与脓血便症状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患者肠道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清肠化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嘧啶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阻断和抑制炎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清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UC模型,将之随机分为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模型大鼠结肠组织IL-4、IL-10 mRNA的表达。[结果]①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②清肠栓大、小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结肠组织IL-4、IL-10 mRNA表达较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肠栓能促进结肠组织抑炎细胞因子IL-4、IL-10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栓栓塞是溃疡性结肠炎(UC)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了解活动期UC凝血状态,可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UC活动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UC患者162例。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r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估患者临床活动性指数(CAI)和Baron内镜下评分。比较PLT、MPV、PT、APTT、FIB、Tr、D-D在UC不同疾病活动性和不同严重程度间的差异,分析UC活动期PLT、MPV、PT、FIB、D-D与ESR、CRP、CAI、Bar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正常对照组的PLT、MPV、FIB、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UC间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UC活动期患者PLT和D-D与ESR、CAI、Baron评分呈正相关,MPV与ESR、Baron评分呈负相关,PT和D-D与CRP呈正相关,FIB与ESR、CRP、Baron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MPV与Baron评分呈负相关,FIB与ESR和CRP呈正相关,D-D与ESR和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MPV、PT、FIB、D-D可作为评价UC活动性的指标,D-D可作为评价UC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冰硼愈疡汤联合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肠黏膜IL-8和NF-κB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46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冰硼愈疡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症状积分、肠镜检查评分、肠黏膜IL-8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较对照组的80.43%高(P0.05);治疗后2组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镜检查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黏膜IL-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黏膜NF-κB mRNA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半结肠型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应用冰硼愈疡汤联合太宁复方角菜酸酯栓,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肠黏膜IL-8、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对左半结肠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将34例左半结肠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成对照组(仅使用5-ASA或激素治疗)和研究组(5-ASA或激素治疗同时使用粪菌灌肠治疗),8周后通过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腹泻次数、便血程度及改良Mayo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内镜下评分及医师总体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腹泻次数、便血程度、医师总体评分、改良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内镜表现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8周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增高(75.0%∶20.0%),P0.01,且改良Mayo评分有显著下降[(2.6±1.3)∶(1.4±0.8)],P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短期研究结果提示,对轻中度左半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粪菌灌肠治疗是安全的,在进行5-ASA或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粪菌移植治疗可以明显增强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20,(1)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及美沙拉嗪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的白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白介素-4(IL-4)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血清的IL-8、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低于对照组(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安全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单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联合组予以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肠镜检积分、CRP、IL-1β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可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肠道泡腾栓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实验分设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空白泡腾栓、清肠泡腾栓、清肠栓、柳氮磺胺吡啶(SASP)栓共6组,ELLESA法检测血清、结肠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结果]模型组血清、结肠上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L-13分别轻度降低和升高;清肠泡腾栓组明显降低结肠上清TNF-α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模型组TNF-α、Ⅱ-13较正常组升高或降低,提示UC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可能性;②清肠泡腾栓组下调UC模型大鼠TNF-α,对IL-13的调控作用则不甚明显,提示清肠泡腾栓可能在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方面具有更为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对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合酶-2(COX-2)、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沙利度胺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乙醇的混合物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进行药物治疗外,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SASP混悬液100mg/(kg·d)灌胃,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片混悬液200mg/(kg·d)灌胃。14d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炎症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学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沙利度胺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AI评分和结肠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并对损伤黏膜有较好的修复作用。[结论]沙利度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较好的疗效,主要表现在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组织中MMP-9、COX-2、IL-8的表达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PLT、MPV和D-D水平,分析其与胃肠激素水平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疾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同时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PLT、MPV和D-D、炎症细胞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PLT、MPV和D-D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PLT、MPV和D-D水平存在明显差别:PLT和D-D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对照组,MPV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稳定期组和活动期组;三组的IL-6、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活动期组、稳定期组和对照组;三组的GAS、VIP和MOT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对照组、稳定期组和活动期组;PLT和D-D与IL-6、IL-10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与GAS、VIP和MOT负相关,MPV与IL-6、IL-10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负相关,与GAS、VIP和MOT正相关。结论 UC活动期患者的PLT和D-D水平水平较高,MPV水平较低,且与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和胃肠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L-23在缓解期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5例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情况,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并以30例缓解期的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SASP维持治疗,15例强的松维持治疗)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SP维持治疗及强的松维持治疗缓解期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均轻度升高(P>0.05),而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一般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 IL-23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类固醇激素依赖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L-23在缓解期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5例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情况,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并以30例缓解期的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SASP维持治疗,15例强的松维持治疗)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SP维持治疗及强的松维持治疗缓解期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均轻度升高(P>0.05),而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一般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 IL-23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类固醇激素依赖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NM分期将其分为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比较;对PLT计数、MPV、FIB、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早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有升高趋势,TT有下降趋势,但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比较,PLT计数、MPV、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PV、FIB、D-D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异常,PLT计数、MPV、FIB、D-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诊断为UC活动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1.0g/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MMF0.5g/次,3次/d,2组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综合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Mayo评分及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评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6.1%72.2%,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Mayo评分的脓血便、黏膜表现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aron内镜评分(1.76±0.43),对照组(2.34±0.69),2组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F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连草泻痢胶囊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炎性因子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其中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连草泻痢胶囊口服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和Baron评分的改善情况,同时检测炎性因子(TGF-α、IL-10和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和Baron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此外,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7、MMP-2、MMP-9和TMA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草泻痢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改善炎性因子的失衡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异常,缓解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经确诊为轻、中度UC活动期患者23例(UC组),在肠镜检查前服用复方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服药前1 d及服药后1 d取患者外周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清肠UC组患者IL-6、CRP水平分别为19.25 pg/m L±2.24 pg/m L、16.16 pg/m L±7.25 pg/mL,清肠后分别为12.38 pg/mL±1.25pg/m L、9.45 pg/m L±6.21 pg/m L,清肠前后UC组患者血清IL-6、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肠道准备可下调UC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结论: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可降低轻、中度UC活动期患者血清中IL-6、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