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MIS-THA)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选定该院于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机械取样法分为观察组(84例,PMIHR)与对照组(84例,MIS-THA)两组,比较组间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经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予以经前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莆田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DAA组和PLA组,各33例。DAA组给予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给予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DAA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A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均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 d、3 d、5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PLA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PLA,侧卧位DA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手术指标,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36,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SF-36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和总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SF-36量表除一般健康状况外其余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手术方式分为甲组42例(行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乙组44例(行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结果可见,甲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组患者置换手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对比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创伤更小、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直接前入路(DA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5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两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参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PLA),研究组采取DAA.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3、6周,3、6个月的髋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邵县中医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全髋组(n=110)与半髋组(n=20),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CM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2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前外侧OCM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观察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VAS评分等指标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术后2~3 d可站立或行走;患者平均手术切口为(8.4±0.5)cm,平均手术时间为(80±1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1±69)ml;术后3 d的VAS评分为(1.9±1.0),患者均病情稳定,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前外侧OCM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较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侧入路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74%, 36/38)高于对照组(78.95%, 30/38), 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观察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 5/38)和对照组(7.89%, 3/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观察组,n=19)和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对照组,n=23)。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21个月。观察组在切口长度(6.21±1.03)mm、手术时间(66.05±10.35)min、失血量(91.05±16.29)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T型切口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侧卧位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侧卧位前方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HS评分、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脱位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3例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占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具有出血少、疼痛轻、脱位发生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兴山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87例股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对照组(n=42,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 d、3 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比较,了解两种方式的各自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常规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同类指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以及住院时间的减少,是较为理想的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及螺钉前外侧与内侧入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方法将8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前外侧组(n=40)、内侧组(n=40),分别在应用加压钢板及螺钉基础上行前外侧入路、内侧入路修复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内侧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前外侧组(P0.05)。结论加压钢板及螺钉内侧入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本院治疗的72例5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2例)和B组(半髋关节置换术组,40例)。术后随访56年,平均5.2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可优先选择治疗高龄、预期生存期相对较短、活动能力要求不高、术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手术耐受力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全髋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优良率。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半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髋组手术优良率显著优于半髋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术式,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昏迷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于龙岩人民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2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受试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外侧裂组与颞叶皮层组,各64例。两组均实施血肿清除术治疗,颞叶皮层组经颞叶皮层入路进行手术,外侧裂组经外侧裂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1周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肺部感染、脑疝、颅内再出血、癫痫)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结果:外侧裂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颞叶皮层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颞叶皮层组,手术出血量少于颞叶皮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周时,两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外侧裂组高于颞叶皮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裂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颞叶皮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裂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显著优于颞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11月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30例,根据手术差异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踝关节不稳定、敏捷性、下肢功能、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前叉定位器辅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万州上海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外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比照组(n=30)和探讨组(n=30).分别采用前叉定位器辅助关节镜微创手术与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探讨组患者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