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骨科常见严重骨折类型之一,多因高能量冲击,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疾病诱发,约占全身骨折总例数5%~6%[1]。因合并移位、肩袖损伤,故骨科保守治疗方案肩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不佳[2],无法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观察常规AO钢板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4年4月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5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者15例,良者28例,,优良率为82.7%;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对9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后选用T型钢板固定,7例取自体肩峰骨块或髂骨植骨,术中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及关节囊。术后服用中药“解毒止血汤”,早期功能锻炼。结果:9例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达78%。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多且常累及肱骨头关节面,易造成肱骨头血供受损,常伴有肱骨头脱位、肩袖及关节囊不同程度的撕裂。对该类骨折宜早期手术,采用有效、简便的内固定物,对破裂受损的关节囊及肩袖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4.
<正>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1],对于复杂的近端粉碎骨折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甚至骨坏死发生率较高[2]。保守治疗因难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所以经常导致肩关节僵硬、畸形愈合。人工肩关节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约占肱骨近端骨折20%[1],可因肩峰撞击,或肩关节前脱位时盂唇对肱骨大结节的剪切与压缩引起骨折,也可因肩袖肌肉强力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2]。因此,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常出现在肩关节脱位时,常伴有肩袖损伤或盂唇损伤。我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星状钢板联合锚钉手术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1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29-131
[背景]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54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给予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2种治疗方法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所有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时2种治疗方法的Neer评分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组Neer评分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组(P<0.05).[讨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远期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李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902-1903
正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患者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1]。我院自2009年~2011年5月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头近端复杂性骨折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护垫措施及功能锻炼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均为粉碎性骨折。受伤原因均为直接暴力所致,术后切口Ⅰ期愈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96— 2 0 0 0年 12月收治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伴有明显移位或肩袖、关节囊、韧带损伤者11例 ,12个关节 ,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或“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30 - 68岁 ,平均 4 2 5岁。车祸伤 8例 ,滑倒跌伤 4例 ,按Neer[1]分类法 ,三部分骨折 7例 ;四部分骨折 5例 ,均有明显的分离移位或旋转移位 ,部分病例伴有肩袖、关节囊撕裂、肩部软组织严重损伤 ,1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或脱位。手术时机为伤后 1- 2周。1 2 手术及治疗方法 :采用肩关节前侧 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40例,四部分骨折15例。结果 60例患者术后X线片示57例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随访8~36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功能评定,优良率88.3%(53/60)。结论对于复杂的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锁定钢板固定可以获得确实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网络复位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3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网络复位固定法,保存了肩袖和骨膜完整性,手法挤压使骨折复位,三叶形钢板六个松质骨螺钉拧如,使成网柱状固定骨折.对所有病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坏死.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6例,良14例,满意2例,优良率94%,结论网络复位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好,可最大限度保护血运,避免坏子,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马健康 《吉林医学》2013,34(5):885-886
目的:复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置换及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表现,以提高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认识,评价X线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及6例肱骨头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观察其X线表现,评价X线的诊断价值。结果:肩关节脱位7例(肱骨头置换术后3例,内固定术后4例),X线表现为肩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增宽;钢板内固定术后内固定钢板螺钉松动、脱出5例;内固定钢板断裂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不连2例;骨折术后骨髓炎2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8例(肱骨头置换术后3例,内固定术后5例)。结论:X线平片检查是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肩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常见,肩关节脱位次之。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能更好地恢复患肩的功能,明显改善了手术的效果。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2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56~73岁,平均63岁。致伤原因:车祸9例,跌倒3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肱骨头解剖颈骨折5例,严重压缩骨折范围超过40%者2例,按Neer分类法,为肱骨近端三块以上粉碎骨折5例,4例伴肩关节脱位。12例均采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正>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亦是造成肩周围疼痛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1-2],严重干扰患者的学习与生活[3]。目前肩袖损伤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两方面,治疗方式多样,但缺乏相对突出的金标准[4]。张氏姜枝活血汤是浙江省富阳张氏骨伤继承人张绍富经验方,主要运用于上肢损伤,能够促进上肢的功能运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治疗急性肩部疾患有明显的优势[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所选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同时修补破裂的关节囊及肩袖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58例访0 6~4年,平均2 3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6%.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肱骨近端骨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严重的肩袖损伤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与骨折Neer分型和年龄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回顾性分析海口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126例肱骨近端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不同年龄分层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 结果 不同性别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年龄、骨折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985)。126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中,49例(38.9%,49/126)术中确认存在肩袖损伤,其中41例在术前通过MRI得到确认。合并肩袖损伤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的平均年龄为(76.9±9.8)岁,与不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人的平均年龄(53.4±8.3)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34)。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为49.3%(37/67)。 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病人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常常合并肩袖损伤,这对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处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伴有明显移位或肩袖、关节囊损伤者,采用保守疗法,由于固定时间长,关节粘连严重,预后较差,采用内固定手术疗法,可早期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此已达成一种共识。目前国内外用于内固定的材料器材很多,也有大量的文章报道关于各种材料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现就1例外院采用三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近期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1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前测量并计算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关节面最高点的距离;术中解剖复位大小结节,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修复损伤肩袖、注意保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果:随访1.5~4年,优良率达86%,所有患者上肢肌力基本正常,日常活动无困难。结论: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满意。术中大结节和肩袖的重建,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是术后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的损伤常由肩部高能量的暴力导致,关于它的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用爱惜邦5号缝线缝合肩袖结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此法在坚强固定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同时恢复了肩袖与肱骨近端的解剖关系,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霖  朱国兴  杨玉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37-4038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中同时修复受损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患肩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0个月,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按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综合评分,优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82%。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平均外展91°、前屈95°、外旋35°、内旋至L2水平,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外旋肌肌力平均为4.6分、4.3分、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8分,X线片示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或断裂。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能明显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评估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8例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分析临床疗效并得出结论.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1个月,其中6例无明显疼痛,1例有静息痛,1例因中风患侧肢体活动不利影响肩关节功能.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不稳及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